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41|回复: 6

    筠连邱家山 办学一百年 ——四川省第一个苗族学校的故事(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0 18: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筠连邱家山 办学一百年——四川省第一个苗族学校的故事(上)

    作者:温涛



          在宜宾市最南面的筠连县高坪苗族乡,乡里的西南角是麻园村,村里有一个邱家组,它得名于境内巍峨挺拔的邱家山。2016年1月,邱家组居住的48户215人,全是苗族。

           高坪,以其地处高山中的坝子而得名。以前,高坪富饶的坝区内居住的全是汉族,而环绕坝区贫瘠的群山上,居住着的才主要是苗族。邱家山,据传最早是一户姓邱的汉族在此开垦种地,后来由于条件太艰苦而迁走了,再后来从盐津等地的一些苗族迁入,这里逐渐成了苗族的聚居区。以往,苗族同胞在此刀耕火种、广种薄收、采摘狩猎,过着原始艰苦的生活,全寨由没有一个识字者。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邱家山都是一个落后的地方。今天,我们要报道的是这一落后地方小学教育不平凡的过去,和世纪之交前后的现在,以及不可预知的未来……

    一 历史的记忆

           公元1914年12月的一天,邱家山苗寨外来了4个奇怪的男人,他们穿着与当地苗族不一样的服装,白色的披肩,披肩上绣有红色的花纹。他们说话有一半能听懂,而另一半听起来就似懂非懂了。

    a57c36604b93845e9d6357d6a94f1a3a.jpg

    柏格理(戴斗篷者)和苗族人民在一起



          更奇怪的是,其中还有两个男人是高鼻梁、凹眼眶,高高的个子,偶尔冒出两句话,既不是苗语,也不是汉语,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到邱家山来做什么?

          寨子里见过些世面的艾细成同他们交谈后,才对寨子里的人说:这4个老师是从贵州石门坎来的,其中两位高鼻梁、凹眼眶的是英国人,年龄大点是柏格理牧师,年轻点是王树德牧师;另外的两位也是我们苗族,只是他们披着一张白底红色花纹的护肩,人们把他们叫做“花苗”;他们的名字叫杨雅国、王胜模;他们到邱家山来,是要传播基督福音和开办学校,拯救苗族人的。


    afda9f2f1ce12bceda8ee04fcd6e2fb3.jpg

    柏格理和苗彝汉学生在一起



          在邱家山的日子里,柏格理等人同当地苗族同吃、同住,用苗语向大家讲授基督福音和要读书的好处,还说了要准备在邱家山办一所学校,教苗族人识字,不收大家的钱。听到这里,艾细成的叔父艾红星(两家人同屋居住)立即说:“柏牧师,只要你们到这里办学校,我就把家里的堂屋腾出来做教室,叫全寨的年轻人都来上学!读了书,以后我们到落木祥(今高坪)、落木柔(今大雪山镇)赶场,就不会被欺负。”

           三天后,柏格理等人准备离开了邱家山,当晚,艾细成特地杀了一只羊子,办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款待柏格理一行。第二天一早临行时,柏格理和艾红星、艾细成等约定:明年一定到邱家山来办一所学校。


    03467c099379df19b6e440ac751d40a7.jpg

    1914年时的邱家山苗寨



           转眼第二年,直到年底,却没有了柏格理的身影,艾红星、艾细成多方打听,却一直没有了消息。

          到了第四个年头,也就是1917年的8月,邱家山来了4个人,他们自我介绍说:他们分别叫王正科、熊马可、黄斯提反、王友陆,是云南昭通、彝良等地苗族,都在贵州石门坎读过书,这次来为了履行柏格理牧师以往的承诺,开办邱家山光华小学。谈到柏格理牧师,四个人说话有点哽咽,眼眶里流出了泪水,他们说道:从邱家山回去后的第二年9月,石门坎一带爆发了严重的伤寒病,柏格理为救治苗族学生被感染,但他将最后一支青霉素让给了一个染上伤寒病送来救治的苗族女生,柏格理发病时无药可治,不幸去世了……寨子里的人无不悲痛掉泪。


    fa7a06a779572761ee86b9e2144f7837.jpg

    苗族布道员杨雅国(右)、王胜模(中)



           办学很快提上了日程,艾红星将堂屋腾了出来做教室,并动员寨子里人们赶制了十几张桌凳。堂屋的后面临时搭建了一间小草房作伙房,由寨子里的刘玉清老人为学生们做饭。

           1917年9月8日上午,农历七月二十二日,邱家山光华小学开校了。不宽的堂屋中间,坐着二十多名苗族学生,年龄大的已满过二十岁,年龄小的只有八九岁,学生主要是邱家山苗寨的,其余的来自格蔸坝、红春坝、李家湾等苗族聚居地区。堂屋的右面放着一块黑板,王正科老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课。房子外聚集着邱家山苗寨的人们,来看学校上课的稀奇事。快中午了,刘玉清老人为学生们热好了各自从家里带来的饭菜。第二天,王正科等人说是基督教的礼拜日,又带领大家作了礼拜。

    970b33ecdecec87479838e76ffda323f.jpg

    邱家山光华小学的创办者之一—彝良苗族王正科(右)



           1917年9月8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邱家山光华小学开始上课了,它的开办既没有县里和乡里的补助,更没有官绅前来道贺,除了朗朗的读书声,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但又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一天开启了四川苗族早期学校教育的历史,标志着四川苗区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教育学校,也是第一所采用苗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学校,从此诞生了。

    二 知识的开启

           邱家山光华小学成立了,它采用了苗族和汉语双语教学,教材选用中华民国政府的统编教材,教师由石门坎教会统一指派,每周一到周六上课半天,星期日上午不上课,但要在一起做礼拜。学生每期要交4升左右的包谷,作为教师的口粮,太穷的也可不交。学生通常有20余人,到了1924年,全校学生增加到了60多人,小小的堂屋容纳不下,于是,石门坎教会又在距邱家山以东十五华里的红春坝另建了一所光华小学,将红春坝、格蔸坝方向的学生,分流到该校读书。

    2882e64417791851c4ca14f533b2aae9.jpg

    邱家山光华小学遗物



           1929年4月,邱家山光华小学的门外来了一个小姑娘,她就是艾细成的女儿艾新秀,由于将房子让出来做了学校,艾红星、艾细成一家已搬到房子外面,搭了一个小偏房居住。艾新秀很快就被教室里朗朗读书声吸引,读书,竟然是这样有趣的事!不过,她又发觉,读书的学生为何全是男的?

    b7cbc4f11b32cc434bc9ecc62cd40d11.jpg

    上世纪30年的四川苗族



           一会儿,艾新秀回到了家里,向宠爱她的爷爷、奶奶说:“我要读书!”,爷爷一听,便笑了:“自古读书都是男的,哪有女的读书? 算了吧,带好你弟弟就行了”,奶奶也说:“女孩子家,把刺绣、蜡染学好,以后嫁个好人家就行了,读书有啥用?”艾新秀一听,就哭了起来“我就是要读书!”“女孩子,读啥子书?不行!”爷爷也火了。艾新秀回自己房间,一连两天不吃饭。

           这一下,奶奶慌了,说服爷爷后,对艾新秀说:“孙女,我们全家同意你读书了,今天我们就拿四升包谷,给学校送去,作你这一期的学费,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你要把弟弟带好,第二你的成绩不能靠后哟,如果靠后,下期就不能读了”艾新秀一听,眼睛一亮,说:“要得!”


    6232d20c17ff58a66b72b7ff3c5d3a99.jpg

    1946年在昭通求学的艾新秀(右)、艾新华(左)、艾新荣(中)三姐弟



           于是第二天,邱家山光华小学教室里第一排坐着了唯一的一个女学生,有时,她还带着一个三岁的弟弟艾新华前来听课。每一堂课,她都认真地听着,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排在了全校36名学生的中间,到了下一期,她居然成了全班的第一名。连教书的杨国治老师都说:“上帝啊,这个姑娘不简单!”

            由于家境贫困,外出躲高利贷,1933年,艾新秀全家迁到了彝良县庙坝乡油菜坝(今属盐津),此间,艾新秀继续在当地的长岩方光华小学读书。因成绩优异,1935年秋,艾新秀被选拔到云南省昭通国立二中附小读高小,并在昭通国立二中读完了中学。1940年秋,20岁的艾新秀被石门坎教会派到珙县五同岩光华小学任教,成为了四川苗族的第一位女教师。1942年秋又被选拨到了贵州省石门坎光华小学总部任教,在此期间,艾新秀认识了从云南省威信县牛坡坎来的苗族熊真海,两个有着相同的求学经历,立即碰出了爱情的火花。1948年8月,熊真海被石门坎教会委任为牛坡坎联区(当时管辖威信、镇雄、珙县、筠连一带的光华小学)的联区长,并兼任牛坡坎光华小学的校长,艾新秀随着熊真海前往云南省威信县,组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当时也被称为苗族新式婚姻家庭。

    56f6633edf78de090df5a78a0dff7120.jpg

    1949年4月,艾新秀(左)在云南威信牛坡坎光华小学教书时和她的学生们



           新中国成立后,熊真海、艾新秀夫妇继续从事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熊真海在1956年被选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并在1984年6月当选为威信县政协副主席;艾新秀老师教出的不少学生成为苗族的知识分子,其中副县级以上到正厅级的干部就达30人。

           作者:温涛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4-20 20: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请大家多提意见
    发表于 2016-4-22 17: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学知识了
    发表于 2016-5-7 16:3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乐山
    我就是高坪人,挺感动的
    发表于 2016-6-23 22: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听老一辈的提过艾新华!
    发表于 2017-9-24 02: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中、下为何没贴出?
    发表于 2017-9-25 23: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知识改变命运,感谢那些传教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