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89|回复: 0

    塘坝古镇——五尺道上的明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5 17: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深圳


    塘坝古镇——五尺道上的明珠

    作者:刘荣魁   摄影:姜玉林


      [img=780,0]禁止外链[/img]


           站在历史的海边,彷佛有一些珠光翠影在潮落潮起间闪闪烁烁。就像我的家乡塘坝古镇,这颗散落在五尺道上的明珠,忽而被人遗忘,忽而又被人忆及。

      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塘坝是一个偏远、闭塞的角落。场镇显得古老而破旧,一条青石板铺成的狭窄街道,两排有着川南特色的串架青瓦店铺,从场头蜿蜒至场尾。若逢赶场,各路人流鱼一样拥进这条弯曲管子,随着各自的欲求顺流逆流。

    [img=780,0]禁止外链[/img]


      塘坝场与云南省的河口村以一条小沟为界,沟中溪水从山间缓缓流来,清澈可鉴。赶场的人都要跨过搭在沟上的木板桥,到河口“云南巷”购物。因为当时物资紧缺,云南得到上海的物资供应较多且质量也好,塘坝人便发扬风格主动去帮助省外完成“购销任务”,随着大量的肥皂、香皂、胶鞋、棉布等生活用品从云南流入四川,两省人民的感情也日益深化和浓稠。场镇东、南、西三面被高山拱卫着,源于云南河口的廉让溪,悠悠绕过塘坝场,北向注入筠连县城定水河。

    [img=780,1]禁止外链[/img]

      那时筠连到塘坝不通公路,这就注定了塘坝人无论你长在乡村还是住在场镇,都免不了肩挑背磨。曾有那么一次机会,可以改变这种命运,却因某种变故而失之交臂。1950年代国家计划修建宜宾至盐津的省道公路,线路就要经过塘坝,并已开工打出毛路。后来不知什么缘由,宜(宾)塘(坝)公路就在图纸上搁浅了30多年,原先打出的毛路,仅供马帮和行人美好忆念和深深遗憾。宜塘公路改道而去,不仅使塘坝人深受交通不便的困厄,而且使塘坝出川入滇的地理优势一落千丈,曾经耀眼于川滇交界的明珠黯然失色。

    [img=780,0]禁止外链[/img]

      2010年4月,由国家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央电视台联合组织专家学者对史称“秦朝七大工程”之一的“五尺道”展开了综合考古调查。考察结果证实了这条起于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确曾经过我的家乡塘坝场。也就是说,塘坝古镇应是串结在“五尺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img=780,0]禁止外链[/img]

      我虽然没有查阅史料,更不是考古专家,但凭着我与家乡塘坝血肉一体的触感,也完全可以断言:只要“五尺道”在史上确实存在,那么,它就怎么也绕不开塘坝这个节点。

    [img=780,0]禁止外链[/img]

      那条经由塘坝,辗转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汇入长江的河流,好像就是上天为古人修筑“五尺道”特意勾勒的施工图。从翠屏区南广镇溯南广河而上,经高县(宋江河)——筠连(定水河)——塘坝(廉让溪),就到了云南河口村源头。而起于宜宾、止于曲靖的“五尺道”,或沿河而上,或绕开河流翻山越岭缩短路程,都必须以这条河道为依傍和参照,因为沿着这条指示线溯流南行,抵达云南盐津,进而昭通、昆明、曲靖,方向最正确、路程最短、修筑也最容易。

      那些密密匝匝地铺在塘坝老街的青石板上,走过贸丝贩茶的马帮,走过扛粮运盐的背夫,来来往往过远远近近的乡人,聚聚散散过四面八方的商客。儿时光着脚丫走在它上面,那种历经磨砺的光亮、那种历尽沧桑的冰凉、那种一块接着一块铺向远方的气度,已在我心中隐隐地烙下了莫名的遥远、厚重和苍凉。


    [img=780,1]禁止外链[/img]

      那些从乡间来到古镇赶场的老人,或提几两新茶,或背几把土烟,碰上久违的亲朋好友,立马拉拉扯扯拽进茶馆酒店,一杯盖碗茶,一碗包谷酒,打开话匣子,叭着叶子烟,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当下庄稼收成、牛羊吃草。直到日色西沉,场散人空,东西没卖掉,心情却格外爽朗——“五尺道”上扬鞭催马商事繁忙了几千年,值此优雅古镇闲暇时光,也该歇歇脚、放放松了。


      那些围绕在塘坝古镇的地名,将军石、走马地、长枪岭,钟鼓山、擂棒山、廉让溪、仙人井、董家湾、太平庄,彷佛编排在五尺道上的一组交响乐章,紧张、弛缓、雄健、低沉……踏着这些音符,马帮背夫们走进塘坝古镇,喝茶、吃饭、喂马、歇脚,然后摸摸肚皮,振振衣襟,又开始策马前行——这里离云南盐津不远了,离四川筠连不远了,离此行的目的地和心中的希望不远了!


    [img=667,0]禁止外链[/img]

      还有那些从深山密林、竹篱茅舍飘来的民歌,那首广泛传唱在川滇一带的《槐花几时开》,那个姑娘一句深情缱绻的“手把栏杆望郎来”,勾起了多少漂泊商贾的思家之绪,撩起了多少天涯孤旅的铁骨柔情,道出了多少空房独守的寂寞惆怅!

      而今,筠连至塘坝的公路早已畅通,塘坝至盐津的公路正在合龙,宽阔平坦的公路取代了五尺道的崎岖狭窄,铁马机车取代了当年的血足汗蹄。拂去历史的黄沙,尘封多年的明珠又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段沉埋于记忆中的五尺道,又被人们从荒草烂泥中抠出。石梯上深深浅浅的蹄痕,诉说着岁月的悠长、荷载的凝重。

      那片桢楠林,蓊蓊郁郁,白鹤翔集,乘朝晖远扬,伴落霞归栖。就像当年五尺道上的马帮人群,对于塘坝场,是那样的感奋、那样的依恋、那样无以言说的情结。

      那条清澈的廉让溪,依然静静地流,静静地流。千百年来,它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带着川滇两地博大的信息、带着五尺道上的铿锵铃声、带着塘坝人澎湃的祈愿,执着地履行着通江达海的使命!



    [img=780,0]禁止外链[/img]  

      塘坝古镇,老街木屋风韵犹存,新街洋楼正在崛起。

      站在这座连结老街和新街的小桥上,阵阵清风吹拂着面颊,悠悠流水抚摸着卵石,思绪随了青苔水草袅袅摆动,一任时光的洗礼。偶有游人打马而过,数码相机咔擦咔擦,风景定格了,而人马却像一阵轻风,不曾停下脚步,走进新旧绵延的宽巷子,走进古今交融的更深处。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