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0-21日,美国在读博士生柏格理.布莱克追寻其曾祖父撒母耳.柏格理在西南苗族地区办学的足迹,到访我县三个苗族乡。
撒母耳.柏格理 (1864—1905)是英国循道公会的传教士,是川滇黔边区苗族早期教育的开拓者,他23岁来到中国,1905年以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为中心,融传教、教育、医疗、实业推广为一体,通过苗族主动参与,“以苗传苗”开展教育活动,将现代文明带入了川滇黔三省边区。
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基督教会教育所办学校以“光复中华”之义,全部改称为光华小学。
到1949年,柏格理和其后继者创造的石门坎文化圈被誉为“西南民族最高文化区”,取得的成绩主要有: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双语教学的学校和第一所苗民小学,开男女同校的先河;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和报告地氟病;创建乌蒙山区第一个西医医院、第一个民族医院,在乌蒙山区第一个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创办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发育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西南最大的基础教育网络,管辖川滇黔地区120余所学校和机构,其中在筠连县有7所光华小学。
光华小学教育改变了苗族以往全民族文盲的状况,培养出了苗族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在川滇黔边区的第一批民族干部多数都受过原光华小学的教育。在1914年12月,撒母耳.柏格理曾到过我县的邱家山(今属高坪苗族乡麻园村邱家组)筹办小学;1917年9月,邱家山光华小学正式建立,它是四川省第一个苗族学校,至今建校已有100年。
去年8月,撒母耳.柏格理的孙子柏格理.史蒂文(柏格理.布莱克之父)一家四口曾到访贵州石门坎,受到了当地苗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与苗族人民结下了新的友谊。今年7月,在中国社科院沈红主任的协调下,柏格理.布莱克利用暑假时间,到川滇黔边区寻访他曾祖父当年的足迹,其中到筠连高坪、联合、团林三个苗族乡是重要的一站。
在筠连的行程中,柏格理.布莱克参观了格蔸坝、银厂湾、邱家山三所光华小学旧址和即将兴建的四川苗族早期教育纪念馆(在团林苗族乡杉新村)馆址,出席了纪念邱家小学建校100周年座谈会。此外,还夜宿苗家,体验了苗家收割烤烟、打猪草等活动。
筠连县苗学会名誉会长艾为民、会长熊洪书以及该会一行人陪同参加了寻访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