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一条“高中女生被网约车司机摸胸摸下身,强行猥亵长达半小时”的信息在微博上传开。女孩是宜宾人,今年17岁,还在上高中,因为有朋友在浙江金华工作,放暑假后,她到横店找朋友玩。7月3日晚,她在东阳市一酒店前叫了一辆网约车,上车后便被司机不停“揩油”,并遭其威胁“不要乱动”,其间,女孩冷静地用手机拍下了证据并通知朋友报警,最后警方将司机逮捕,处以10天的行政拘留。 此后,网友们针对网约车的声讨便不绝于耳,纷纷对网约车的安全问题表示质疑,呼吁加强类似“滴滴打车”、“优步”一类的网约车的监管。而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对外正式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首次明确网约车驾驶人员资格审查的“负面清单”,即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等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精神病的人员,都将被一票否决,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其实,女乘客被性骚扰事件何止只发生在网约车上。《女生独自打黑的遭骚扰 司机求“包养”称每月给两千》、《女大学生打车遭的哥性骚扰:不让拉手就摸大腿》、《初中女生打车遇色狼司机被摸大腿掀裙子》……网上相关新闻一搜便是好几页,为何女乘客被骚扰事件总是时有发生,笔者想,归咎根源是对其执法监管力度不够造成。 出租车行业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出租车司机的行为文明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而如今现状就是出租车司机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单靠出租车公司的教育和培训根本无法达到提升司机综合素质的预期效果,此时,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 就目前来看,我们大不多数城市对于出租车及网约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制尚有缺失,并缺乏相应的管制激励,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思路,健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对该行业的管理机制,注重对该行业的激励性管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此前,上海就针对出租车行业明确了12种违法行为:的哥辱骂恶意捉弄客人或被吊证,同时,执法人员采用“乘车执法”取证模式,并鼓励乘客自行取证举报。诸如此类的举措都是值得借鉴的,另外在车内安装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笔者认为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从安全和利益角度看,安装摄像头对震慑犯罪、协助警方破案,无疑是有益的。对乘客来说,装摄像头监控可以督促司机依法经营,抵制拒载、乱收费、强行拼车等行为,维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反之,安装监控对出租车司机也有好处,在司乘纠纷中,司机有时也会陷入“被冤枉”的境地,而此时,监控能够为解决司乘纠纷提供有效的裁决依据。 只有行之有效的监管,以及持续不断地强化监管力度,加之乘客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让部分司机的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诸如女乘客被骚扰事件或许才能得到真正的遏制。作者:刘婧 来源:金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