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筠连贡茶的故事 来源:岁月窖藏 最早整理、讲述人:张中一、苏松 后期编辑:温涛
大约清道光年间,塘坝乡清溪沟有个姓刘的人做山货生意,贩卖茶叶、芋片、笋子尖之类,人称他刘土老。一次刘土老贩货到了成都府城,回来时买了十几颗“贡树”种子带回家乡,分种在三个地点。一个地点是小溪沟的出口处,这沟水在此流入定水河,这里地势平坦,可算当地坝区。二个地点是小溪沟中段高山顶上,即刘土老居家所在地,这儿可算当地丘陵区。三个地点是红庙子上去的凉风坳,这里要算高寒山区了。三个地点树种成活,逐年长大,长势很好。这贡树高有一丈二尺左右,树干有一手把粗大,树皮呈紫红色,枝条蔓延伸张,树叶尤似本地油茶,深蓝色,椭圆形,质较厚,每逢开春发芽嫩脆雪白,比当地茶树发芽早十天以上。但却没有人把它当茶,只把它叫树,人称“贡树”。
自从贡树引种到了塘坝乡,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当地出了一个姓尹的贡生,人称尹贡爷。此人谦逊重礼,学识渊博,颇具文采,倜傥风骚。他对贡树作了一番考究,非树即茶,非茶即树,亦树亦茶。一年春天,携家人三路采摘嫩叶,经过精选,又找当地做茶高手精工制作,做成了传统绿茶。尹贡爷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识,第一个放了少许“茶叶”在江西景德镇产的陶瓷茶碗里,泡了一开。其茶汤色浓郁,其气溢香扑鼻,其味可口爽心。更为盛观者,朵朵嫩叶尖梢都向上也!尹贡爷高兴之至,邀请同乡好友到家品尝,众皆称此茶乃当地之上品,待知乃贡树叶尖梢采摘做成,众皆惊愕。由是给这茶取了一个学名,叫做“大树茶”。
一日,尹贡爷家人偶得凉寒,头痛心烧口渴,用大树茶泡饮,因其不知每次泡茶用叶子多少,多放了点,其味浓,苦涩,狭口。因病极想茶喝,也就奈何它好吃不好吃了。谁知喝了两天大树茶之后,自觉身心轻爽了许多,其病无药自除。后告知贡爷,经反复试之,果能治凉寒小恙,故民间又以“药茶”相称。其后争相采摘尤以小溪沟沟口处和凉风坳处为甚,因在大路边,顺手采摘者较多,久而久之,树败根枯,竟自失传。现唯存者,仅当时种在丘陵处几株,今亦不知是大树茶的第几代了。
一年,尹贡爷以由成都抚台荐到京城皇宫中某内侍太监处,为的是要谋一个职事,这样好有一个前程。尹贡爷便把这大树茶进贡上去,其时恰值皇帝生日,这太监就把江西陶瓷所盛大树茶进贡皇上。皇上把茶泡而观之,只见朵朵茶尖梢向上,便说:“蒸蒸日上,国家兴旺之兆也!朕身健之象也!”品茶而尝之,觉香气溢鼻,爽口清心。乃问太监此茶来自何处?太监说“启禀皇上,此茶为四川筠连县所产,尹贡生所献。是从贡树上采摘精工制成。此树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其发芽比普通茶树要早一旬,普天之下,唯筠连产地得天独厚有此几株贡树可操之茶饮,亦可治凉寒小恙。此乃吾皇之福也!”天子闻之,龙颜大悦,金口玉牙一开:此茶要年年上贡;其茶树要严加保护。由上司传谕地方官,颁发条令。因此,筠连历任县太爷每年都要乘轿去塘坝乡巡察,看看这几棵茶树的保护情况。所以这几株贡树便被保存至今。
来源:岁月窖藏 最早整理、讲述人:张中一、苏松 后期编辑:温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