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的城墙为何修在城外
来源:岁月窖藏 最早讲述、整理人:母剑吾 后期整理:温涛
以前筠连有种说法:“筠连有点怪,城墙在城外”,指筠连县 城无城墙环绕,而在离城一公里多路的大梁子,却修有城墙驻兵。 大梁子的城墙修造,与清朝末年镇压太平军起义的湘军将领胡中 和有关。
胡中和是湖南长沙人,曾国藩手下的著名湘军将领。同治元 年带军任云南提督,同治二年(1863年)在宜宾县横江参与围剿 石达开的太平军获胜后,恰逢云南流匪丁哈哈等在筠连一带抢劫, 胡便回师进入筠连击溃丁哈哈。获胜的消息传到清廷,清廷立即下令胡中和改 任四川提督, 并驻守川滇要 津筠连。
筠连在明朝中叶曾修过 城墙,清朝康 熙八年又重新 修建。此后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城墙逐渐垮塌无存。胡中和到筠连后,见县 城处在山间槽坝内,无城墙可守,便准备修筑城墙。但刚在城东 的文昌宫修了一小截,因再修就要伤及詹姓祖坟,所以遭到詹姓 这一筠连地方大姓的反对,詹姓族长詹会琳召集族人向胡请愿。
胡为了取得支持,不便得罪地方势力,于是便改在城南大梁子上 修筑城堡驻军作为大本营。于是各方出钱出力,詹姓也大力支持, 不到三个月,大梁子城墙建成,并定名为大营盘。站在大营盘上 居高临下,俯瞰县城,县城里的一举一动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 大营盘易守难攻,成为军事要塞,反而比修城墙环绕县城好多了。
为了扼占军事要地,胡中和在大梁子侧面的山间坳口上设行 营亲自镇守,并遣右营总兵洪金元驻巡司场,右营总兵王聚兰驻高县正洲(今镇舟镇),后营总兵唐桂林驻珙县洛亥。胡中和驻防绮连近五年的时间,先后转战于筠连周边高县、琪县、兴文、镇雄、大关、威宁等地,其间扑灭了太平军余部和贵州陶三春、陶新春苗民的起义,又肃清了丁哈哈、何金龙、萧广德等流匪的骚乱。胡中和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却使筠连地方获得了安宁。
同治七年( 1868 年),战争稍事平息,胡中和率军返回成都,大梁子侧面的山间坳口的行营由于驻军日久,又处在县城到巡司、平寨的岔路口上,附近的村民就利用废弃的营房开了一家栈房,因是胡中和驻扎过的地方,便取名为中和栈。久而久之便成了地、周、名,今日也就有了筠连镇的中和村。今大梁子营盘内尚有胡杨等姓,为胡中和所遗湘军的后代。
现大梁子营盘大部分保存完好,常有人到此凭吊怀古,欣赏城墙在城外的风景。而原修在筠连城东的一小截城墙,后来改作了文昌宫的围墙,民国时期文昌宫改为国民党绮连县党部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了筠连县人民医院。于是,筠连县城边上仅有的一段城墙就成了县人民医院的围墙现在还保存着哩!
来源:岁月窖藏 最早讲述、整理人:母剑吾 后期整理:温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