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沐爱教育 于 2016-9-9 23:54 编辑
退休后为照顾孙子,住成都。今年3月,听朋友讲,成都市郫县那边红光镇3月16日为纪念毛主席视察红光镇(1958年叫红光红光合作社)搞纪念活动,比较热闹。 我便于周末去了一趟红光镇,看见了有毛主席像,有座桥护栏上有毛主席到农村的情景,并有歌词。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打听当时情况,老人们都很激动的说:“毛主席来那天,问这问那(问寒问暖),我们都向毛主席问好!50年(2008年)大庆那年好闹热啊! 为了比较详细点了解情况,又在网上搜到了一篇博文,附后:
容全堂网易博客
1958年毛主席在成都 2013-04-0618:59:24| 时光荏苒,55年前,毛主席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1958年3月4日至3月27日毛主席在成都住了23天,会议期间,毛主席抽出时间,到城市、农村、工厂和都江堰水利工程视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生活,他的音容笑貌留在成都大街小巷,他伟岸身影留在成都的山水之中。 艰苦朴素为民操劳 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用一个小时游泳、散步,其它时间几乎全部放在工作和学习上,连吃饭和游泳休息的短暂时间,他都在批阅文件或看书报。有一次,毛主席工作了一昼夜,24小时过去了,他老人家还以为是昨天的日期,问招待员同志现在是几号了。当听到回答已是第二天的日期时,他马上又叫通知参加会议的同志开会,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每当看到毛主席窗前彻夜不灭的灯光,工作人员都情不自禁地想:毛主席啊,您真是不知疲倦地为人民日夜操劳,废寝忘食,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人民。 毛主席的生活十分俭朴,招待所给他准备了软床他不要,要睡硬板床。招待员同志看是硬床,又给他准备了三床棉絮,他说只要一床就够了。他的衣着也很朴素,穿的衬衣还有补丁。毛主席经常与招待员谈心,问他们的家庭、个人生活和学习情况。主席吃饭也是很简单的,只要两菜一汤,稍稍多做了一点菜,他就要批评,并要炊事员同志在米饭里加包谷、豆类等杂粮,还要每天给他送一块烤红苕在饭桌上,说这样既节约又有营养。他还指示会议伙食也要这样办,还取消了会议的伙食补贴。毛主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体现了我党的艰苦奋斗的传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 毛主席历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贯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从对实际事物的调查研究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毛主席在成都期间的言行,实际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 毛主席到成都后不久,就对四川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叫秘书从省、市图书馆借来了许多有关四川的志书、人物传记、诗词和有关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等问题的资料,如《华阳国志》、《四川省志》、《蜀中名胜记》、《战国策》中的《司马错论伐蜀》、邹容著的《革命军》、章太炎著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案实录》以及唐、宋、明人写的有关四川的诗词等。会议期间,他亲自翻阅这些资料,经常圈点、评选至深夜,从中选出了几十篇叫我们印出来发给到会的同志阅读。毛主席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经常向陪同的工作人员提出一些问题。他一到成都就问是什么人最早开发四川?成都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到都江堰参观时,就问这是岷江,为什么这个工程却叫都江堰?许多在四川土生土长或工作多年的同志,都答不上来,毛主席却给同志们找出了答案。这确实启发了随行人员的求知欲望,激励着随行人员去调查研究,刻苦学习。 毛主席到郫县红光合作社时,直接向合作社的社员、干部作调查,向他们询问了办社的情况。从农副业生产、积累、分配、负担以及社员口粮、现金收入,以至文化、教育、除“四害”讲卫生等情况都问到,并深入社员家中调查研究。毛主席在视察田间作物生长情况时,看到庄稼长得好,感到很高兴,亲切地教育合作社的干部不要满足现状,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小麦长得更好,油菜长得更高,产量更多一点。在视察都江堰水利工程时,他细心听取管理处负责人的汇报,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指示既要扩大灌溉面积,又要考虑综合利用,要更好地发挥这一工程的作用。在成都期间,毛主席还视察了茶店子附近一个农业社的菜地和社员的自留地、灌县新城乡的苕田、以及成都量具刃具厂的两个车间,在这些地方都进行了调查,并作了重要指示。毛主席这种以普通劳动 者的态度,深入实际,直接向群众作调查研究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教育。 关心群众无微不至 毛主席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大精神,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头,鼓舞着我。毛主席来到成都的第二天,即1958年3月5日下午,他叫随行人员跟随他坐车绕城察看。当经过西城和南城城墙外围时,看见靠马路和城墙边上有不少破烂的棚户,有的棚子不仅很矮,还用草和树枝盖顶,不能遮蔽风雨。主席神情严肃地说,你们这里解放这么些年了,还不能给群众修些瓦房吗?群众住在这个地方怎么能休息?又怎么能讲卫生,消除“四害”?当看到不少茶馆里围坐着许多群众时,他说,四川茶馆真多。随行人员说不仅城市有,乡场上也不少。毛主席又问,我们四川是几天赶一场?随行人员说场期不一,有的是三六九,有的是二五八,还有一四七,在一个区范围内,几乎每天都有场可赶。他又问乡下一碗茶是多少钱,随行人员告诉他要看茶叶好坏,三五分钱不等。他用指头算了一下对我说,就算一个社员每月赶七八个场吧,光茶钱一年就要好几块钱。他说,场期过密了,不可以改革一下吗?又说,改革场期关系到各个方面,要研究好,不然会受到影响的。 汽车在城墙边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主席问,这个城墙为什么还不拆除。随行人员说在人代会上讨论过,有人提议要拆,有的人说这是文物,不能拆,要保留。主席说,为什么不能拆除,北京的城墙都拆了嘛。这城墙既不好看又妨碍交通,群众进出城很不方便。城墙是落后的东西,拆了后,方便群众交通,土可以作肥料,砖可以修房子,拆掉是先进,不拆是落后。 在几次视察工厂和农村时,毛主席见到工人和社员,总是一一握手,问寒问暖,详细地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问社员口粮是多少,吃得饱吃不饱,有没有油吃,喂不喂猪,现金收入是多少,孩子们都上学了没有,真是无微不至。在红光合作社视察时,当他看到一个小姑娘因参加劳动手受了伤,伤口正在化脓,马上就叫随行医生给她敷药。毛主席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时刻挂在心上,真是关怀备至。 另外,毛主席还关心民主人士的生活,关心学校的情况。在车上主席问随行人员:李劫人现在怎么样?他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怎样?随行人员李劫人现在安排为成都市副市长,表现还好。主席说,1945年在重庆时的一个座谈会上见过他。同时还询问了其他几个民主人士的情况。主席坐车经过四川医学院后门时,问这是什么学校。随行人员说是四川医学院,即原来的华西大学,是教会办的。说可不可以进去看看。随行人员说可以,他说进去绕一周,不下车。在车上他询问了学校的情况,还对随行人员讲了文幼章先生的情况。使随行人员十分感动。 号召干部学习农业科学 毛主席历来重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在成都会议期间,他再次号召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农业科学。他说,搞农业的要首先学习威廉斯的《土壤学》,你在书本里可以弄清楚为什么会增产?土壤学是农业的基本科学,好像医生的解剖学一样重要。他对在坐的一位农业领导干部说,你不学土壤学就没有资格当农业部长(当时,中共四川省委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专门翻印了《土壤学》一书,发给各地、县委书记学习)。毛主席当时就号召干部要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他说,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要坚持原则,要有独创精神,独立思考。 毛主席不仅号召大家学习,而且自己也刻苦好学,他本人刻苦好学的精神,就是大家的榜样。他不仅是在办公室阅读书刊,在卧室,在游泳池的休息间里,也都在看书看报。有一天,随行人员陪他绕城一周,他在汽车里也抓紧时间看木版刻印的古书。更令人感动的是,当时毛主席已是65岁的高龄,还带来了一位英文秘书,几乎天天都要秘书教他学英语。以后毛主席接见外宾时能够恰当地用英语交谈,这同毛主席平时挤时间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是分不开的。 关心农业生产两例 毛主席十分关心农业生产,随时随地注意向群众学习,总结推广群众的生产经验,运用典型指导工作。这里举两个事例。 一件是关于“打破碗花花”的事。3月16日下午,毛主席到郫县红光合作社视察,当走到油菜田边的时候,看到一个女社员扯了一背篼草,主席就问:你扯的这个草是什么草,是作什么用的?社员说:这叫打破碗花花,又叫野棉花,它可以肥田,也可以杀虫,放到茅坑里或水凼里,还可以杀死蛆和蚊子的幼虫。毛主席马上就亲自选了一把,对随行人员说:有这么大的用处,既可以肥田又可以消灭“四害”,带回去明天放在会议室给大家看看。毛主席还对县委和合作社的负责同志说,你们可以叫一个技术员同志把这个草的作用写成材料,后天见报,要广为宣传一下。 另一件是关于苕子的事。主席到成都的第二天,乘车路过郊区,就叫给他找一块苕田看看,在牛龙公路旁一块苕田边,他问了四川苕子种植的情况。3月21 日下午,视察都江堰后回成都的路上,经过新城乡莲花一社时,看到一大块苕田里有几个社员在扯苕子,他就叫把车停下,下车走了几根小麦田坎来到苕田。毛主席和蔼地向围拢来的社员们询问起苕子的情况。毛主席问,扯来作什么用?社员们说:扯回去当菜吃。毛主席说,好,苕子很好,人可以吃,也可以作饲料,还可以肥田,要好好地管理,大力推广。毛主席还亲自扯了一把苕尖,问社员这样扯行不行?社员说,要得要得!毛主席把苕尖亲切地送到社员手中,如同一家人。当毛主席转回到公路旁的时候,许多群众都涌来了,主席边走边向大家招手,汽车开动的时候,社员们满脸笑容地热烈鼓掌,情不自禁地喊毛主席万岁!
红光镇一座桥护栏上的歌词和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