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56|回复: 0

    [社会万象] 筠连一男子自导自演苦情戏 转战川内各地骗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1 17: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德阳
    男子自导自演苦情戏 转战川内各地骗捐
    2016-09-11 09:02:02 来源:南充晚报
      核心提示:10日上午,南充晚报热线办公室来了一位“求助者”,自称生活无着落,身有残疾,请求助其回家。后经记者多方证实,该男子竟然多次在遂宁、达州等地以相同理由上演“苦情戏”骗捐。

    12.jpg

    李家林到本报求助

      “请你们帮帮忙,我在外地打工被骗了,搭别人的顺风车到了南充, 没有钱回宜宾筠连老家。”昨(10)日上午,本报热线办公室来了一位“求助者”,自称生活无着落,身有残疾,请求助其回家。 后经记者多方证实,该男子竟然多次在遂宁、达州等地以相同理由上演“苦情戏”骗捐。

      上演“苦情戏”获捐款

      昨日上午10时左右,一名40多岁的男子来到本报热线办公室,一脸倦容,走路时腿脚还有些不便。 值班记者立即端上热水耐心倾听他的诉求。该男子一口川南口音,自称李家林, 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人。之前,在山西打工老板跑了没拿到工钱,幸好遇到好心的货车司机搭乘顺风车才来到了南充。到南充之后,他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求助,民警把他送到救助站,通过调查发现他有低保,不符合救助条件,也就没有给他提供回宜宾的路费。随后,他又去汽车站求助,但汽车站的值班人员称只能给他免半票。

      李家林说,因为自己身份证上的住址是四川省筠连县筠连镇人,没有“宜宾市”三个字,好多人不相信他。为此,他还到顺庆区公安分局西河派出所开了户籍证明。怕记者不相信,李家林边说边掏出身份证和户籍证明给记者看。

      “我只需要60块钱的车费就能回去,但去打工很多雇主都不要短期的, 所以希望你们可以帮帮我。”说话间,男子有气无力,似乎很久没吃过饭。随后,本报记者编辑为其捐款买车票, 还叮嘱他注意身体, 多余的钱可买午餐。拿到近100元钱后,该男子迅速离开。

    男子小有“名气”“转战”川内各地行骗  但令人起疑的是, 就在一个多月前,该男子曾到过本报热线办公室,获得另外两名工作人员300元的帮助。 为了进一步核实李家林的身份,记者分别和市救助站、顺庆区公安分局西河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
      在看到记者提供的该男子的照片后,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名男子确实于8月31日到过嘉陵区救助站, 但当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对他实行了救助, 并为其购买了回宜宾的车票。”
      “我们没有接到过这名男子的求助,而且户籍证明只能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开具。”西河派出所的民警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通过在互联网搜索发现,李家林在川东北地区可谓小有“名气”。2015年7月,达州日报以《达城好心市民帮助宜宾残疾人回家乡》为标题,报道了达州好心人帮助李家林回家一事。报道中,李家林自称是广州一家餐馆打工的工人, 同样是老板跑了没拿到工钱,搭顺风车去了达州,不符合救助条件流落街头。为此,好心人为其捐钱捐物。
      今年1月,这名在川内各地声称自己“悲惨”遭遇的人,却在遂宁被当地公安机行政拘留。原来,从2015年8月起,李家林就在遂宁市行骗,自称生活无着落,身有残疾,想要回家。在几个月时间里, 李家林几乎把遂宁市级及区县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跑了个遍, 多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热心市民被其骗了钱物。后来,他在一次作案的过程中被人识破,被公安机关挡获后,交代了行骗经过。
       行骗期间日消费200元
      据遂宁媒体报道, 李家林在遂宁行骗期间专挑机关、 事业单位上演“苦情戏”,并在遂宁城区内的一家网吧落脚, 是网吧内消费最高的顾客。 在网吧的VIP包房内他每天消费100多元,食宿都在网吧,但从不赊账,还经常叫外卖点餐,日均消费达200元, 而且每天都要喝一杯25元的茶。
      据了解,李家林没有成家,在宜宾、遂宁、广安城区也有类似行骗行为。同时,他还因盗窃被劳教三年。劳教解除后,当地政府考虑到他临时的困难,帮他办理了低保,同时还对他进行就业帮扶。 李家林在行骗期间还制定了目标, 那就是每天跑两三个单位,每次骗取几百元钱。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使是享受了低保的人员在生活面临困境时, 救助站也会给予临时救助。该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在面对自称是困难群众, 并要求现金资助帮扶时,应多方核实情况。属于民政救助对象的, 及时与民政救助机构取得联系, 对有诈骗嫌疑的应立即报警, 由警方核实有关情况后依法处理。(南充晚报  记者 任林海 文/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