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惊现红脖颈槽蛇,看后才知神奇?
9月25日下午,一名叫飞扬网名的邻居告诉笔者:他在武德乡石泉村二组发现一种奇怪的蛇,长相非常特别,40多岁了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问:“你说的那条蛇长相怎么样?能不能大概描述一下?”
答:“头灰白色,颈部开始成大红色,越到下部越浅,下半截为绿色,中间带深绿色圈花。”
问:“身体是圆形还是变形呢?”
答:“是扁形。”
问:“有多长,颈部大概有多宽呢?”
答:“长约70厘米,颈部宽约3厘米。”
问:“你以前见过吗?”
答:“没有。”
问:“你留下图片了吗?”
答:“有,我拿给你看看。”
问:“最后这条蛇你们怎么处理呢?”
答:“那里杂草丛生,一转眼,找不到了。”
图片展现在大家眼前时,大家的眼睛顿时凝固了,不说见过,更是闻所未闻,笔者根据外形特征在网上查阅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与图片非常接近的图片,叫红脖颈槽蛇。下面将查到的资料奉献给大家,与以共勉。
网络红脖颈槽蛇
红脖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subminiatus)中文正名:红脖颈槽蛇,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野鸡项、红脖游蛇、扁脖子中型蛇类,全长590-917mm;上唇鳞8(2-3-3),少数9或7;颊鳞1;眶前鳞1(2);眶后鳞3(4);背鳞19-19-17行,腹鳞161-184;尾下鳞55-97对。有毒蛇。分布于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印度、锡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生活于农耕区的水沟附近。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22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与眼镜蛇等剧毒蛇一样,红脖颈槽蛇属进步蛇类
.生态习性: 生活于农耕区的水沟附近,白天活动,以蛙为食;受惊扰时,体 前段膨扁,局部皮肤扩张,背鳞间露出腥红色,有警戒威吓
作用与研究发现,该蛇上颌齿最后2枚骤然增大,具坚固而无沟的牙齿,与其前方齿列问有一问隙,属后毒牙类毒蛇.然而, 学术界过去一直把该蛇视为无毒蛇,1974年出版的《中国的毒 蛇及蛇伤防治》一书,明确定为无毒蛇…,1998年12月出版的《中国毒蛇学》(第2版)亦未把红脖颈槽蛇列入毒蛇分类,然而此蛇在国内已经造成多起严重伤害甚至致死的案例,颈槽蛇属毒牙位于口腔后部,为后毒牙,而不是更先进的管牙,需要咬得很深并咀嚼才能注毒,一般被咬一口不会出现严重反应,加上性格大多温顺,所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颈槽蛇属咬伤无对应血清,目前只能透析治疗。 (罗鸿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