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9|回复: 1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第一支游击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13: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第一支游击队

    [img]禁止外链[/img]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成立旧址——扎西湖广会馆禹王宫
    [img]禁止外链[/img]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烈士纪念碑

      □余红

      1935年2月,扎西会议作出了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决定,在川滇黔边区开展武装斗争,牵制敌军,开辟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抽调人员组建的第一支地方游击队,直属中革军委领导。这支红军游击队在川滇黔边区开展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抗击了国民党军队两次“三省会剿”,多次被敌人打散又多次重建,开辟了广大的游击根据地。经过近2年的革命斗争,游击队主力完成了光荣使命,但其下属的贵州支队、川南支队和云南支队,仍坚持武装斗争长达十余年,在川滇黔边区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成立

      为组建红军游击纵队,中央决定,抽调优秀干部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由徐策、余泽鸿、戴元怀、夏才曦和邹风平5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徐策任书记。同时选派精干队伍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中革军委从全军抽调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五连、一个警卫通讯排、一个运输排、一个卫生班和几个修理枪械的工人,加上部分红军伤病员共400多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军委为纵队配备了600多条枪,还配备了4挺重机枪和一部电台。中央对创建川滇黔根据地的工作非常重视,2月10日,中革军委在扎西镇的湖广会馆召开干部会,宣布对特委和纵队领导人的任命,正式宣告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成立。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到会作动员,宣讲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战斗任务。按照中央的要求,特委和游击纵队在中央和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其主要任务:一是在敌后牵制敌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二是在川滇黔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三是安置伤病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月12日,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威信县石坎子正式成立。2月18日到达叙永五龙山,特委召开大会,徐策在会上正式宣布了纵队建制和领导人员的任命。川南游击纵队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政治部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地方工作团。任命王逸涛(叙永特区游击队队长,后叛变)任纵队司令员,徐策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纵队下设5个大队(支队),各大队设指导员。从此,红军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力量地开展起来。

      中共川南特委、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成立后,立即投入到创建川滇黔边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游击纵队迅速地广泛地发动群众,武装群众,扩大队伍;主动出击和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转移;消灭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奋力创建云贵川新苏区,努力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

      改编

      1935年7月初,川南游击纵队在叙永朱家山与红军黔北游击队会师,两支队伍合编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由特委书记徐策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纵队设司令部、政治部、供给处,下辖两个支队,共有800余人,游击纵队进入全盛时期。纵队在特委领导下,活动于川滇黔边区,开展武装斗争。同时,中共川南特委也改称为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管辖和活动范围由川南扩大到川滇黔边区。

      国民党反动派把这支红军游击纵队视为心腹大患,蒋介石急调尾追中央红军的部分兵力,并分别从云、贵、川三省抽调兵力,对纵队发动第一次“三省会剿”。与此同时,已经叛变投敌的原纵队司令员王逸涛被蒋介石委任为重庆行营川南招抚特派员,利用其熟悉游击队内部情况和地形的优势,积极为国民党出谋划策。

      7月13日清晨,纵队欲从威信长官司开往兴文建武,在长官司观音塘突遭川军联团周化成部截击,徐策身负重伤,部队伤亡100多人。纵队在余泽鸿率领下撤退至罗布坳,又遭滇军伏击,徐策被追敌残酷杀害。7月14日,纵队转移至罗布坳簸箕坝召开特委扩大会议,总结几个月来斗争的经验教训,决定由余泽鸿、刘干臣、龙厚生、李青云、刘复初组成新的特委,余泽鸿任特委书记。纵队经过短暂休整后,攻克赫章、筠连两座县城,突破敌人三道防线,取得纵队成立半年来的一次重大胜利,川南为之震动。之后,纵队转战于川滇黔边区的赤水、古蔺、长宁、兴文、毕节、大定、黔西、仁怀、习水等县,抗击了国民党军队的武装进攻,打击了沿途反动势力。但由于纵队屡遭强敌围追阻截,四处奔袭,连续作战,自身伤亡也很大,只剩下100多人。

      11月下旬,纵队进入长宁县梅硐。特委在贾家湾召开会议,研究今后行动方针。会议决定把现有人员分成2个支队,第一支队随纵队司令部在川南坚持斗争,第二支队到滇黔边区活动。部分分散活动后,立即遭到国民党重兵“围剿”。至12月中旬,余泽鸿、刘干臣先后壮烈牺牲。

      1936年2月6日,特委在兴文洛柏林石匠田召开扩大会议,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会议决定继续贯彻执行《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组建地方游击队,创建根据地,为争取工农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而奋斗。会议选出刘复初、龙厚生、李青云等组成新的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刘复初任特委书记兼纵队政委,龙厚生任纵队司令员。为避免与强敌正面作战,纵队遂向川滇边境发展。在此期间,纵队对前来要求参加游击队的贵州绿林武装首领赵文海和云南绿林武装首领殷禄才进行了考察、培养,发展他们加入党组织,之后派他们回家乡,发展当地游击武装。

      坚持

      1936年6月,根据党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特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阮俊臣任司令员,刘复初任政委。先遣队共800余人,在特委统一领导下,迂回穿插于三省边境,动员和组织川滇黔边区各民族共同抗日。国民党反动当局惊恐不安,各地纷纷飞电告急。于是敌人在1936年六七月间以十几个团兵力发动了对游击队的第二次“三省会剿”。

      同年7月,纵队恢复“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番号和建制,刘复初任纵队司令员,龙厚生任政委。决定在川南、黔西北、滇东北建立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创建根据地和特区。纵队转战于彝良、镇雄、威信等地近3个月,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一系列胜利。11月,纵队遭到川、滇敌军截击,仅剩80多人。司令员刘复初被搜山的川军抓捕。1937年1月,隐蔽在水田寨的纵队领导人龙厚生、曾春鉴、刘少成等也先后被敌搜捕后残酷杀害。至此,纵队主体斗争历史结束,而特委和纵队组建的川南游击支队、贵州游击支队、云南游击支队各自为战,仍在川滇黔边区坚持斗争。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