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3 01: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余 泽 鸿
余泽鸿,字世恩。名晓野、因心。1930年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梅硐场。1922年在泸州川南师范学校参加恽代英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6年6月任中共上海区委候补委员和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长等职。转入中央苏区后,又先后任中共永丰县委书记、中共南(丰)广(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建宁中心县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职。
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时任军委干部团政治科长和上干队政委。
1935年2月初,中央红军到达扎西,余泽鸿奉命与徐策、戴元怀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任特委宣传部长及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同年7月,徐策在云南长官司战斗中牺牲后,余泽鸿接任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政委。
同年8月28日,余泽鸿与刘干臣率领红军游击队主力,一举攻克了筠连县城,缴获了敌人大批武器和物资。攻克筠连县城后,游击纵队声威大震,接连攻下了长宁的安宁桥、江安的红桥镇,转入叙永途中,又打下了护国镇、打鼓场、水尾、天池等场镇。游击纵队由此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游击纵队的强盛时期。
1935年12月中旬,在抗击敌人三省“会剿”中,部队失利,余泽鸿牺牲于江安县碗厂坡,时年32岁。
刘 复 初
刘复初(1910.8-2000.9),四川省古宋县(今兴文县)人,193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任中共宋兴特支书记,1934年在古宋边境组织游击武装。1935年3月,刘复初领导的南六游击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支队,刘任支队政委。7月,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在云南威信县簸箕坝召开的会议上,决定刘复初任特委委员。
8月,刘率队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任参谋长,同政委余泽鸿、司令员刘干臣一道开展川滇黔边区游击武装斗争。
1936年1月,刘率队由连天山来到洛柏林,主持召开特委扩大会议,拟定坚持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的行动纲领,被选为特支书记兼纵队政委,继而培养发展了金燧、赵元海、殷禄才为首的三支游击队,创建了川黔西北、滇东北三个特区,在威信院子场与红二、六军团组建的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抗日先遣队,刘复初任政委。
不久,抗日先遣队解体后任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刘复初领导的游击纵队曾多次转战筠连。为配合和掩护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刘复初率领纵队和贵州支队在贵州的毕节、大方、桐梓、遵义一带猛烈打击了敌人,牵制了敌军,掩护了红二、六军团胜利经黔滇长征北上。
后来,由于三省敌军又一次集中对纵队反复“会剿”,特委率领纵队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到1937年春。1936年12月,刘复初因病寄养于威信安稳坝,被川军俘获后解押于泸县四川第三监狱。1937年秋,由党营救出狱后转延安。
在延安,刘复初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干部队学习,毕业后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1941年任东北满州里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全国解放后,调内蒙古先后任呼纳盟常委兼秘书长;内蒙古东部区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内蒙古林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84年,刘复初离休后,被推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顾问。1982年,刘复初曾到筠连故地重游。
殷 禄 才
殷禄才(1912.5-1947.4),外号殷骡子,云南省威信县罗布乡郭家坟村人,生于1912年5月1日,劳苦家庭出身。
1935年,在红军长征和红军游击队的影响下,组织武装,揭竿而起。1936年夏率农民武装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秋,特委和纵队将殷禄才率领的农民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游击支队”,任命殷禄才为支队长,派红军党员干部陈华久担任政委,指示坚持配合纵队在川滇边境开展游击斗争,建立滇东北特区,殷禄才的队伍由数十人发展到近千人(包括外围组织)。
这支队伍转战川滇边境十余县,开辟了方圆近百公里的游击区,击退和粉粹了数倍于己之敌的多次“围剿”,进行了长达12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为解放边区群众开创川滇边境以威信郭家坟为中心的敌后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殷禄才率领的云南游击支队,曾长期在筠连境内活动,足迹遍及筠连全县20个乡镇中的10个乡镇。其中民国28年(1939年)4月上旬,云南支队趁筠连县保安团队搜剿大雪山(在今筠连县解放乡与云南威信县交界处)之机,联络川滇边区绿林武装,计五六百人奔袭筠连县城未克,转袭国民党交警第十二总队长、军统少将田动云在筠连大乐乡的家,击毙、击伤保安警察及团丁10余人,缴枪80余支、子弹2000余发和一批物资后撤回郭家坟。
民国31年(1942年),殷禄才派叶际安(筠连县高石坎人)、何家兴(珙县洛表人)、殷道恒等人,到筠连县高石坎(今筠连县高坎乡)组织农翻会,并以高石坎为据点,在筠珙边境一带打富济贫。民国34年(1945年)春,国民党预备二师陈混震营由兴文县建武至郭家坟进攻支队,支队撤至大雪山隐蔽,陈混震营追得不见踪影,只得返回兴文。
1947年春,国民党重庆行营指派中央军整编七十九师和航空特务旅七团,联合云、贵、川三省边区地方团队数万人大举进攻,反复“围剿”,支队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决策失误而失败。1947年3月19日凌晨,殷禄才、陈华久及部分队员被敌人封锁于王棚山密林的岩洞中,殷禄才在毙伤敌数人后饮弹牺牲,时年35岁。
1986年,云南省昭通地区行署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威信县委、县政府在郭家坟建立有红军云南游击支队烈士纪念碑,以示缅怀。
陈 华 久
陈华久(1905-1947),原名仲施福,江西省寻乌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生。自幼勤奋刻苦,不畏强暴,见不平之事常与地富恶少打斗,人称“不多得”。参加红军后,在井冈山进行革命斗争。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红军到达云南威信扎西,时任保卫局5连2排排长的陈华久,奉命留在川南游击队。
1936年夏,纵队到石碑、郭家坟时,殷禄才会见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领导。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为在滇东北地区建立根据地,增强游击武装在边区扎根和生存的活力,决定将殷禄才的农民武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游击支队,殷禄才任支队长,陈华久任政委。特委还发给10多支步枪,要求支队配合纵队作战,开辟以郭家坟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37年12月,支队服从抗日大局,改名为川滇黔边区抗日后援军云南支队。陈华久把红军的优良传统带到游击队,在支队与党组织和纵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内部团结,严格执行纪律,维护群众利益,损坏物品照赔,缴获归公。
1938年春,执行国共合作抗日方针,支队停止用武力攻打地方政权。在物资供给上,改变以往打击没收为向地霸筹措。并实行屯田,平时生产,战时集中,游击武装与民众力量相结合的斗争形式。1940年后,陈华久、殷禄才在边区一些地方武装和绿林武装中做工作,争取团结改造地方武装力量联合行动。
1946年11月,国民党重庆行营奉蒋介石令,派重兵“围剿”云南游击支队,殷禄才、陈华久率支队浴血奋战1个多月,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分队员在敌人梳篦“清剿”中壮烈牺牲。殷、陈率领少数队员到王棚山密林中坚持战斗。1947年3月19日凌晨,殷、陈下山寻找食物,被人告密,敌军跟踪追击,用机枪封锁岩洞,陈华久中弹牺牲。后人有诗云:陈华久,英雄军,生死度外慷慨志,忠贞义节浩然晖。共产党员命不辞,愿抛头颅洒热血,功碑宇宙春。
198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陈华久为革命烈士,在威信县革命烈士陵园中为其建立墓碑。
胡 紫 键
胡紫键(1908-1961),人称大湖南,湖南省平江县沐贞乡长寿街七保人。
民国16年(1927年)腊月参加长寿街农民起义,随后参加游击队,跟随彭德怀的起义队伍。民国17年(1928年)7月为红军第五军第三纵队士兵。
1928年9月在江西安福县全山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第一次反围剿时在第五军三纵队、第十三军任特务连指导员、军部指导员。
第四次反围剿后,调入红军学校学习四个月,后转调13师政治部工作科。1934年由江西兴国县出发参加长征,至云南威信县奉命留川南组织川南游击队。其间曾任川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长、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参谋长。1
936年因伤离开部队,先后在古宋洛柏林、兴文炭厂养伤12个月,因受敌“清剿”,逃至镇雄洛尾坝,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罗坎做生意。1
938年3月至1939年在罗坎关区大队当兵。1940年9月14日迁武德乡六保马家坳落户,买山产四石二斗租,以务农为生。
1946年5月在筠连县警察中队当兵,8个月后提任分队长。
1949年10月参加由詹天浩等人发起组织的“川滇边区人民解放军司令部”,任定水支队支队长。解放后,胡紫键被判刑入狱,于1961年病死狱中。
李桂英
李桂英,原名李桂洪,女,江西省寻乌县人,南京军区副军职离休干部。1907年3月12日出生,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先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军功勋荣誉奖章。
红军长征时,李桂英成为中央红军中有名的三十位女红军之一。
她担任过中央卫生部运输连政治指导员。中央扎西会议决定整编红军,李桂英被留下来参加创建川滇黔革命根据地,李桂英担任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政治部没收委员会主任等职。
她与同时调来纵队的另一位女红军——司令部秘书、特委党总支书记、政治部宣传队长甘棠(阚思颖)一起,组织宣传。红军打进筠连县城后,李桂英、甘棠两位女战士随队在街上演讲,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6年11月26日被敌人搜捕。西安事变后,李桂英被关进重庆反省院。
1937年9月,经中共四川省委营救,李桂英出狱,由罗世文(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介绍到中共长江局工作。
抗战期间,李桂英先后担任过新四军服务团妇女分队长、地方工作团分队长、教导总队八队队长、皖南特委妇女部长。重建的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妇委会书记、新四军一师后勤部总支书记、新四军一师军工部政治指导员、苏浙军区直属队总支书记等职。
抗日战争结束后,先后担任过解放军华东军工部政治协理员、关东疗养院总支书记、华东军区卫生部直属政治处副主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