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1|回复: 1

    [筠州焦点] 《一路走来》一本最筠连、最农村、最草根的散文集,值得阅读,值得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5 17: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d57ef1fe9dbd2106444ca6c70ba5c793.jpg



          据悉,近日,筠连县作家协会会员罗啸驰(罗孝驰)先生创作的散文集《一路走来》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

    34750f39c8e9e524edc0632e15bc5204.jpg


          该书共收作者散文29篇,小小说3篇,方言小品2篇,插图54幅,共225千字,分“序”、“童年往事”、“师恩难忘”、“亲友情深”、“近乡情怯”、“生离死别”、“信口开河”、“小小说”、“方言小品”、“后记”等10个章节。

    2d6e4e507974cb10864c5c6ad5cca34b.jpg



          《一路走来》以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生动俏皮的语言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草根的生活轨迹,同时也展示了筠连乃至川南农村生产生活的真实画卷。

    87bf95be56b07c837e7f1ab0960aeebb.jpg



          作品对亲人、师长、同学的描述,充满了人间真情。德高望重的罗应涛先生在为其撰写的《序》中赞叹说:“……他的散文,充满了对列祖列宗的念念回望,充满了对先逝亲人们深情怀念,充满了对尊长们的无限感恩,充满了对最无私最永恒的亲情的讴歌……”青年作家雪江先生在序言《泥土的芬芳》中评论说:“孝驰的文字节奏能爆发能控制,行文如深吸一口气后的慢慢吁出,多么沉着自在!

    e1ab477532c15c8017c6da196a8285d5.jpg



          有深沉的感情抒发,有幽默的流露,也有深刻的讽刺,多么辽阔深远!这些特征应该来自于孝驰的本朴,淳朴、耿直,带着泥土的芬芳。”

    a4bfa745e2ae9b805cb5dc484ad6e66f.jpg



          《一路走来》质朴厚重,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有《边城》和《白鹿原》的味道。文中提到的“裹底”、“炕笼”、“背架子”等物件,使用的“啥子”、“等斗”、“幺哥”等方言,“老牛吃嫩草”、“锅锅儿是铁倒的”、“麻雀子吃胡豆”等方言俚语,多么亲切,多么生动。其文中写到童年生活,求学生涯,工作经历,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罗应涛先生读后,深情地说:“我是四十年代生人,和孝驰相距整整三十个年头。但是,他所写的生活情景,如放牛割草的童趣,打柴背碳的艰辛,情亲往来的诚执,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艰难和偶然,仿佛是我在回忆昨天。历史惊人地相似。在阅读《一路走来》中,让我眼泪潸潸地回望了一次我打着光脚板走过的弯弯曲曲坡坡坎坎辛苦艰难的来路。”雪江先生评论说:“读着《一路走来》,我想起了我已经过世的父亲,正在生病的母亲,耳边唠叨的妻子,还有我的亲人、老师、同学、同事和朋友。跟着孝驰的文字,我觉得自己又活了一回。我感念孝驰,我想,许多人的经历和见识恐怕和我差不多,那么,如果你们读到了孝驰的散文集《一路走来》,也一定会喜欢和感念的。”

    7221e9cb73884725e0b8ca90f474fb0d.jpg



          作者感情热烈而真挚,在《母子情未了》中,面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作者泣血呼号:“您走了,谁在家里给我做豆花?还有猪儿粑,老腌菜!您走了,在我临下班的时候,谁会倚门望儿归?您走了,我推门进屋,亲热地叫谁一声妈?”在《永远的高县师范》一文中,作者说:“高县师范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地烙在骨髓里,纵然死去,高县师范仍然会伴随着我们的魂灵!……在我们这些师范生心中,高县师范,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筠连民兵在安县》一文中,作者最后说:“一起扛过枪”名列四大铁友谊之首,我没当过兵,所以会特别在乎这40天和大家在稻田里睡出来的战友情谊。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很少点名,所以大多不能相互叫出名字,就要解散了,我来点一下名吧……在“近乡情怯”一章里,作者用深情的笔触,写到了老叶苦丁茶,槐花几时开,苗族大唢呐,表达了“生为筠连人,死为筠连鬼”的乡土情结。

    8df5a4bf81fb332013770309907d8f34.jpg



          作者说,文学是真性情,一切脱离实际的作品再怎么妙笔生花都是无病呻吟!这个创作理念始终贯穿《一路走来》。写作方式可以模仿,但作品感情不可复制。我们推介《一路走来》,正是基于作者感动天感动地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一路走来,泥泞间留下行行脚印,不踩虚脚,方为原则;《一路走来》,雪泥上留下道道鸿爪,不辱斯文,正是期许!”


           让我们选一方净土,泡一壶香茗,捧一本《一路走来》,去感悟作者的心灵世界吧。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0-29 14: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成都
    点赞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