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罗孝驰文集《一路走来》有感
筠连县沐爱中学退休教师曹取吴
镇舟沙坝子罗家,既是耕读传家,又是书香世家。罗孝驰家在土改时虽然划成了“地主”,尽管罗孝驰的祖、父辈是拥有百十石(dan)田土的“绅粮大户”,其祖上始终没有脱离田园劳动,完全依靠勤劳致富,所以属于“耕读传家”。
罗孝驰的祖父是“启”字辈,名罗启麟、字玉书,取“麟吐玉书”之意。其父辈为“忠”字辈,一共四弟兄。其嫡祖母生大伯罗仁忠和二伯罗信忠,启麟老先生是希望他们要“仁”和“信”,希望“忠厚传家发达远”。罗孝驰的祖母生下他的父亲罗伟忠,启麟老先生希望他成为大忠大孝之人,而叔叔年龄最小,排行也最后,所以名“幼忠”。就从启麟老先生为后辈取的这些名字没有一个庸俗的,你就知道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
说起来,他们家和我家不但是世交,还有一些牵来牵去的亲戚关系。在沙坝子罗氏家族中,“斑竹沟”和我们家是老亲,罗延忠和罗迪忠我喊“老表”;民国时期“斑竹沟”的磕粉十分驰名,每年他们都要送我家一二十斤。我二姐夫罗哲士虽然属于“万家山”罗家,但拜寄给启麟老先生作义子。孝驰的堂嫂郑如操是我的外甥女(我大姐的小女儿),孝驰的妻子余梅又是我大女婿余正才的侄女儿,罗孝驰和我的小儿子又是宜教院的先后同学。
看见罗孝驰的作品,我又想起了他的父亲罗伟忠——一个令人十分惋惜的、
胸怀大志的文学天才,可惜被“阶级路线”埋没。尽管他读完初中就被剥夺了求学机会——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后,地、富子女平时不但要承担一些(只干活、不拿工分)“义务劳动”,年终决算时,还要在劳动总工分中减去15/100才可以参加决算分配;而且不管你学业成绩有多优秀,不准到高一级学校深造。张德珺在筠连中学读高中时、虽然学业成绩优秀,就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被禁止考大学。罗伟忠在筠连中学初中毕业后,学业成绩优秀,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禁止考高中。今沐爱镇沿河村村长刘业彬,就因为家庭成分富农,高小毕业后考取沐爱初级中学,大队支书杨坤朝说:“一个富农子女读什么书?不准读”,只好规规矩矩在家务农。
尽管是进入“另册”的人,罗伟忠并没有丧志,他不但没有放弃学业,也不忘写作。记得还是裴屏花做筠连中学校长时,伟忠带给我两篇手稿(其中有一篇是怀念在筠连中学读书的),我专门亲自送到裴屏花手中,希望能刊载在在他们的校刊上(当时他们学校办有校刊,是胡麦秋负责;不知后来他们专门处理的,不知道)。伟忠每次在亲友家和我相遇,一定要来和我坐在一起。现在他也和我一样,已经是耄耋老人了,而且他的视力很差,看书写字十分费力,但是、他没有丧失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去年的有一天,他在电话上告诉我,要找关于“大涉水”的资料,想写一篇关于“大涉水”的小说。我立即查阅资料,然后舞动键盘,打好后发给罗孝驰,并托他的表兄徐跃乾再三叮咛孝驰,尽快打印后带给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父亲想写小说,一定要支持他.......”。
早在罗孝驰调离自由小学前,他就把自己的文集《挣命人生》送给我。我阅读后对徐跃乾说:“孝驰的文笔不错”。无论《挣命人生》还是《一路走走来》,内容充满了家乡的泥土味,和对亲人、对师长、以及儿时玩伴的浓烈感情,充满了对人世和生活的热爱。作品的语言朴素精炼,妙趣横生。比起那些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家”,以及“文字游戏狂徒”来,其写作作风朴实无华,有点像清末明初的“白屋诗人”吴芳吉、和“丘八诗”作者冯玉祥,读起来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