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宜宾市十佳广电新闻工作者展播,播出筠连县教育和文化广电局技术人员吴楚。
千家万户能收看到电视节目,非常不容易,向所有广电工作者致敬!
延伸阅读·筠史沉钩
改革开放以来,筠连县广播电视建设发展综述
1978年,县财政拨款1.4万元,建成仙人岩电视差转台,日播时间为每天早8:00—晚8:00。1979年成立筠连县广播电视事业局,以县差转台为中心,全县建11个小型差转台。1984年,成立筠连县广播电视局,县财政拨款1.65万元,对原中心台进行技改,将仙人岩差转台迁址新修机房两间,技改后中心台全天转播,覆盖大地、腾达、双河、迅、巡司、古楼、莲花、海瀛、廉溪等区、乡,并可以收看两套电视节目。12月公园内新修的办公楼交付使用,总面积1812平方米,共投资16.5万元。
1991年,县城开始建设有线电视闭路,安装茶厂首批用户,此后,镇乡有线电视闭路相继发展。有线电视实行有偿服务,用户入户150元,月维护收视费3元。1994年,筠州南路新宿舍楼12月竣工交付使用,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几千户,有线电视自办节目每周至少一期电视新闻,全年来稿5123件,用稿4319件,自采稿件528件,送上级报刊电台稿件83件,被采用32件,上送宜宾电视台稿件25件,被采用20件。
1996年,县城有线电视进行加密改造,前端机房搬迁至筠州南路新宿舍楼,有线电视传送二十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将每周一组电视新闻改为每周两组电视新闻节目,每天自办节目30分钟。全年广播自办节目用稿3100件,自采稿350件;电视自办节目用稿465件,上送省、地台刊135条,采用133条,其中省级采用42条,地级采用91条,制作播出专题8个,创优节目评比有8个获奖,分别获得省三等奖1个,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1997年,调整有线电视月维护收视费由3元调整到5元,加密电视用户月维护收视费10元,入网210元/户,新安410元/户。1998年,将每周二组新闻增加为每周三组,并在周一制作每周要闻回顾。全年广播组稿4100件,上送稿106件,采用33件,向省级以上台刊投稿12件。电视组稿1210件,上送稿90件,制作播出专题片18个,两个固定栏目《筠州大地》、《荧屏透视》共播出28期。参评广播节目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4件。
1999年,实施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新建落木柔(黄水溪梁子)差转台和双腾镇(云台寺)差转台,将省广电厅调拨设备安装到92个行政村(其中广播24村、集中收看电视24村、广播电视27村、小前端10村、无线发射7村),通过有线、无线、集中收看等形式有效覆盖全县170个广播电视盲点村,实现全县255个行政村都能收到中央和省一套广播电视节目。
2000年至2002年,县广播电视局接收镇乡广播电视站,县有线电视与镇乡有线电视联网,租用电信光纤杆线联网16个镇乡。
2003年,县广电局公园内办公楼因旧城改造拆迁,租用工行二楼办公。县财政投入20万元购置了索尼250(2台)、150(1台)共3台摄像机和非编系统2套、播出系统2套,实现了电视编播出一体化和数字化。县城有线电视进行光纤网络改造,传输广播电视节目38套,网络延伸至果木村、水塘村、古楼等城郊区。有线电视月维护收视费调整为:加密用户每月15元、光纤用户每月17元,光纤入网260元/户,新安590元/户。对“三五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采取减免政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厂能够建设对87个行政村实现数字化接收。
2004年,“广播电视中心”办公大楼破土动工。自建县城至巡司光纤干线10公里。全年电视自办节目144期,内宣共播出电视新闻986条,与县气象局联办电视《天气预报》334期;外宣上送宜宾电视台195条、广播电台148条,省电视台5条、省广播电台5条。创优节目评比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
2005年,广播电视自建光纤干线建通腾达镇、沐爱镇、镇舟镇、落木柔、武德乡等镇乡,与县城同步收看38套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有线联网,从镇乡至187个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采用光强传输,建光纤支干线400千米,投入资金省补助130.9万元。“广播电视中心”办公楼竣工后,新建的演播大厅将现场直播我县重要会议和文艺演出,前端机房设施工作条件改善,我县有线电视信号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我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