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国 钟晓晴 来源:
禁止外链
蒿坝镇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从这里到云南省的边界只有十余公里。范钦刚和他的女子篮球队就在蒿坝镇中心校。一年365天,至少有350天,都能在学校里看到范钦刚训练队员的身影。“左侧身运球……换方向……”“五一”节前夕,记者走进蒿坝镇中心校,有节奏的运球声由远及近,和预想的一样,范钦刚果然在训练着他的队伍。
地处高山,蒿坝镇年平均温度比县城要低4摄氏度,虽然已是春天,但大多数人还穿得比较厚。可范钦刚的队员们却个个换起了篮球背心和短裤,训练得热火朝天。说起这套服装,范钦刚不禁跟记者讲起他的首届队员们。
那是2005年的9月,范钦刚的女子篮球队正式开班了,首批学员有20人。“女孩们没有一个穿着正式的篮球鞋或运动鞋,布鞋、棉鞋、胶鞋是她们最常见的装备。”范钦刚回忆说,服装上就更不讲究了,平时怎么穿的,训练时也就怎么穿,根本没有统一的着装。
除孩子们极不规范的着装外,范钦刚女子篮球队还有诸多的困难——6个廉价的橡胶篮球和几把自制的铁锁、一床薄薄的草甸是这支篮球队的所有设备;一个只有1/3间教室大小的储藏室是学校特意支持女子篮球队的,这也是这支篮球队唯一的一个室内训练场所。
“其实,最困难的是一个从来没受过正规篮球训练的人要带着一群没有任何篮球基础的孩子打球。”范钦刚自嘲起来,而这个问题,确实曾困扰过他。
虽然十几岁就开始和同伴们打球,平时最喜欢看的也是篮球比赛,但范钦刚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篮球训练。为恶补专业知识,范钦刚从网上下载了张卫平的《篮球课堂》,并刻录成光盘,反反复复地看。由于张卫平教的是专业男篮,所以,范钦刚还必须有所取舍,因材施教。
“山里的女孩从没打过篮球,会不会球一传过来就开始躲?平时的体育课从来都没有正儿八经地训练过什么体育科目,在运动的协调性上她们到底怎么样……”怀揣着忐忑之心,范钦刚上起了第一堂课,那堂课他首先教的是接球。女孩们没有躲,一个个接得欢天喜地。一堂课下来,范钦刚信心倍增,他看到了山里女孩良好的协调性和对篮球发自内心的热爱。
一个春秋转眼就过,和很多人一样,范钦刚也想知道自己带的这支女子篮球队到底水平如何?无疑,比赛是检验队伍最好的方式。可是,范钦刚却找不到对手,因为全县仅有他这一支女子篮球队。
正当范钦刚苦恼时,当年9月,全县教职工篮球联赛拉开了帷幕。“学生娃娃怎么能与成年人同场竞技?”在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范钦刚和学校领导多方努力,才让县教育局网开一面,同意她们先参加片区赛,结果让人吃惊——范钦刚的女篮在片区连打5场,均大比分获胜。
初出茅庐竟然难遇对手,促使县教育局决定再举行一场学生军对阵筠连县女教师联队的特殊表演赛,结果学生军依旧大胜。
到今年,范钦刚已执教20年,20年全在蒿坝镇中心校从事语文教学。2006年,范钦刚的篮球队在县里小有名气后,筠连县最好的中学曾多次邀请他前去执教,可每一次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舍不下这里的孩子们。”范钦刚首先考虑的总是这大山里的孩子们。
一个篮球,一次次荣誉,虽然没有改变范钦刚的命运,但却深刻地改变着越来越多的山里女孩们的命运。
今年就读于宜宾学院体育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李友萍是范钦刚篮球队的首届队员。家里姊妹多,家庭收入少,让李友萍家常有揭不开锅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范老师带着我们打篮球,我可能早就辍学了,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打工呢。”李友萍回忆说,因为打篮球的缘故,她被保送进县里最好的高中,高考时她又以特长生资格顺利进入了大学本科体育专业。由于篮球打得好,一家公司已提前跟她签下了就业协议,并从现在起每月给她发1000多元的工资。
目前,范钦刚篮球队里有19名队员,均是初一至初三的女学生,身高最高的不过1米68,最矮的只有1米55,“家人让我们好好打球,锻炼好身体和协调性,以后到县城读高中,今后考个军校,当个女兵。”新一届篮球队员们,虽然才刚开始参加训练,但已开始编织自己的篮球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