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95|回复: 0

    [社会万象] 扛起宜宾公益的大旗——记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会长孟庆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09: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在宜宾金沙江边、岷江边,偶尔能遇到一群穿红马甲的酒都义工为保护母亲河而捡垃圾。其中,领队的用普通话招呼大家的年轻小伙子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会长孟庆华。

        10年坚守  不求回报

        孟庆华是中核建中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与公益结缘,是因为受两个人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是白芳礼,这位70多岁的老人,靠蹬三轮挣了35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直到他90多岁再也蹬不动的那天。另一位是歌手丛飞。他只活到37岁,却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他坚持了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共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共计300多万元。这两位平凡人物的事迹,促使孟庆华走上了公益之路,他想发扬白芳礼和丛飞那样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宜宾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2006年6月,孟庆华牵头把一些热心的QQ好友聚在一起商量做点公益事情。2007年2月,孟庆华发起正式给公益组织定名为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一个民间草根公益组织就这样诞生了。到后来的发展壮大和影响,超过了最初所有人的想象。如今,报名加入酒都义工的人数有5000余人,常年参加公益活动的有600多人。这也伴随着宜宾这个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2006年8月,在宜宾举行旅游发展大会前,100多名酒都义工投入到城市卫生死角清理垃圾,他们从合江门到水东门,把每一个角落的垃圾都清扫了彻底,把东街上的陈年油污彻底洗干净。从此,每年酒都义工都要组织这样的清扫垃圾等活动。到宜宾市社会福利院看望慰问老人、送关爱到聋儿语训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等关爱活动,清明节到江北烈士陵园扫墓、9.18国耻日等爱国主义活动也成了酒都义工每年的固定活动。

        迄今,酒都义工共组织公益活动450余场次,团队累计义务服务时间4.8万余小时。孟庆华个人义务服务时间2600余小时,一对一帮助了100多人,通过募捐和联系医院进行手术挽救了朱小波等14位青少年的生命。在一场场救灾解难中,孟庆华总是身先垂范。这一做,就是10年。

        把公益当事业 用爱心去浇筑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孟庆华把准备和妻子拍婚纱照的3500元捐给了地震灾区,这3500元是他当时两个月的工资。而他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妻子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那微薄的工资。当时,她妻子已怀孕,梦寐以求想拍一组婚纱照,可孟庆华坚决把钱捐了,哄着妻子,等结婚10周年纪念日时再补拍婚纱照。如今,结婚10周年已过了,他都没兑现给妻子这一承诺。汶川地震第二天,孟庆华就开始组织酒都义工的志愿者开始为灾区募捐和献血。在他的引领下,宜宾的市民献血踊跃,一度到达血库冷藏室已满。那几天,孟庆华妻子从电视上看到灾情的惨状,也激发了她的慈善心,她的思想慢慢转变了,从对丈夫执着于公益的抵触到对丈夫付出的默认,再到后来对丈夫的支持。有了妻子的支持,孟庆华在公益路上更大胆地放开了脚步。

        10年来,孟庆华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他对这份事业倾注了深深地爱。

        2007年3月,南溪有位叫朱小波的男孩被烧伤,无钱治疗,小波的妈妈带着他在宜宾城区乞讨。孟庆华知道后,为他发起募捐,共募捐到30多万元,让这孩子得到了及时医治。

        2014年,一位先心病孩子的父亲四处凑钱为孩子治病却求助无门。孟庆华知道后,立即组织募捐为孩子治病,最后让先心病的孩子康复出院。孩子的父亲后来从自家树上摘了一袋李子给孟庆华送来表示感谢。他说,此前他想抢劫为孩子凑钱治病,如果不是酒都义工帮他,他走投无路可能还会走上抢劫的老路,是酒都义工救了他一家,他今后也要为社会多做好事。

        2014年10,筠连县15岁的苗族女孩刘旭英,因患结核性脑膜脑炎、急性传播性肺结核住院,因家庭贫困,断断续续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复发且加重,昏迷几天。家里打算放弃治疗。孟庆华接到求助后,立即和两名义工到医院核实情况,并与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筠爱义工协会联系,对刘旭英进行联合救助,并在网上发起募捐。经过4个多月的治疗,刘旭英基本康复,2015年9月她又重回高中校园。

        2015年8月,雷波县一名叫沈立会的女孩因感冒而误喝剧毒农药百草枯,被送到宜宾市二医院,无钱医治,经病友们介绍,找到孟庆华。酒都义工在两小时就为她募集到5000元。让沈立会及时转院得到救治,捡回了一条命。

        这样的救助事例数不胜数。10年来,孟庆华和义工团队陆续救助了因家中火灾跳楼受伤的小杨宇、患免疫系统疾病的燕霞、患淋巴肿瘤的郑晰桐、家中火灾烧伤两岁的胡胤以及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唐小晴、刘宏才、周远会、宋宇翔等14位青少年的生命。一些被救助过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为了义工,加入到了酒都义工的大爱组织。一次次救助,饱含了孟庆华和酒都义工们的深情与大爱。他们给救助者带去的不仅是新生命,还有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偶尔收到被救助者发来的短信,孟庆华都感到很欣慰。

        10年来,孟庆华把公益事业当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热心市民的支持和义工团队的付出以及政府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让孟庆华越做越有信心。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都说大灾有大爱。这么多年来,在各种重大的灾难面前,总能见到酒都义工们忙碌的身影。灾难无情人有情,志愿者就是爱的缩影。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2007年9月,屏山县新市镇受暴雨灾害,孟庆华和义工团队组织了“暴雨无情人有情·为屏山县新市镇灾区募捐”活动,为灾区群众募集到现金9800余元,衣服2000余件。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孟庆华放下工作和怀孕的妻子,积极响应宜宾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组织义工参加“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募捐公益行动”。他从5月13日到18日连续6天,不顾疲劳奔走在各个募捐点和献血点。

        2012年7月23日,宜宾城区遭遇洪灾。当晚9点,孟庆华紧急组织了19名义工和应急志愿者到潼关码头装沙袋、压堵倒灌的江水,和民兵一起安全转移4吨多即将被洪水淹没库房里的农药。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孟庆华第一时间组织义工27人紧急集结,采购和募集救灾物资奔赴地震灾区。他们是除云南当地以外的第一批达到灾区的志愿者。5日凌晨4点抵达灾区后,在震中龙头山骡马口建立了“四川公益组织联合救灾点”,发放饮水、食品和救灾物资、药品等。义工们送去的物资发挥了燃眉之急。特别是送去的第一批1300件矿泉水起到了救急作用。当时,灾区停水。救援的官兵们用浑浊的河水泡方便面。5日当天,酒都义工为云南边防总队、成都军区联勤总队等部队送水800多件,解决了官兵泡面用水。在骡马口联合救灾点,孟庆华要求大家尊重穆斯林生活习惯、友好相处、共同抗震救灾。他们在在地震灾区一呆就是7天。几天后,新华网发表了一篇《新闻特写:面对地震回汉情深》,讲述了孟庆华与地震受灾群众回族大妈马兴凤一家的故事。而最让孟庆华难忘的是在离开鲁甸时,一位回族的老大妈走过来给了他一个拥抱。这是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的不需用言语来表达的感情。

        除了灾难面前的救灾救急以外,在社会中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和弱势群体总是牵动着孟庆华的心。

        在宜宾市社会福利院,常常能见到一群红马甲,他们就是酒都义工。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孟庆华看来,孝敬自己的老人是小孝,孝敬别人的老人是大孝。从2007年起,他坚持每年逢年过节组织义工去福利院和敬老院送温暖。每次都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用品、食品,帮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拉家常、包抄手、包粽子、为老人表演节目。这些日子总是老人们最开心的日子。

        在宜宾,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聋儿。他们生活在他们独特的世界里,听不到来自外界的声音。在宜宾江北聋儿语训部就有几十个这样的孩子。从2007年2月至今,孟庆华先后组织了50余次“关爱听力障碍儿童”活动,为每位听力障碍的小朋友定做了两套新服装,给他们购买了课桌、学习用品。

        从2015年8月开始,孟庆华组织了“阳光助残——我们和你的生日有个约会”。每个月到4所听障、培智、特教学校给当月过生日的孩子送去祝福。去的次数多了,孩子们和义工们熟悉了,还要在义工们怀里撒撒娇。

        10年来,孟庆华组织策划了450余次社会公益活动,募集社会爱心资金350多万元,书籍2万多册,一对一帮助了100多人,群体性帮助更是不计其数。他使“酒都义工”成为了市民心目中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孟庆华也在公益活动中历练得日臻成熟,先后获得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中核集团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文明标兵、宜宾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1年12月5日,孟庆华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这一荣誉没有给孟庆华带来太多的激动。而同一天,市民政局同意为宜宾市酒都义工联合会正式注册,却让孟庆华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10年的公益事业,遇到了数不清的考验和挫折。孟庆华坚守了下来。而今,让酒都义工成为宜宾爱心公益的一面大旗,凝聚了几千名义工的爱心。“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抗洪抢险一线、爆燃突发事故现场、鲁甸灾区、贫困家庭、公益助学等等,在无数爱心的汇聚下,很多无法想象的事情都做成了。

        许多人不理解孟庆华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而且做这么多事情都没报酬。但在孟庆华看来,人生的价值,不是靠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能够为别人带来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宜宾日报记者 李丽龙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