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沐爱有个草鞋团总——张重光
筠连县沐爱中学退休教师曹取吴
“团总”是民国时(军政后期、训政前期)的一种职官名称。当时县级以下行政机构是:
县——乡(相当于后来的区)——甲(有的甲介乎村与乡之间、有的甲相当于乡)
“团总”是“乡”的最高军政和民政长官;他既管民政,也管地方团练和社会治安一切行政事务。
当时高县的四大乡(定边乡、安静乡、归化乡、绥来乡)中,我们“上二乡”——“定边乡”(治在落沐柔,辖镇舟、落沐柔、棉布梗、落沐祥、蒿坝)“团总”是棉布梗人“万永丰”。“安静乡”(治在沐爱,辖沐爱、鲤鱼槽、大地嘴、平寨、新场、乐义、高石坎)“团总”是张重光。
万永丰名万泽镐,万真华、万家胜、万家华等人的本家长辈。生于清德宗光绪2年(公元1876年)农历6月3日,青年时期悬壶济世,医技出众,医德高尚,平易近人,大义凛然,面对邪恶势力不怒而威;川滇边境人称“万老先生”。他于中年出仕后,担任“高县定边乡团总”。
清末民初的“定边乡”民风彪悍,社会治安不好,盗匪横行。万永丰上任后轻车简从、深入民众,教化乡民操守正当职业,重视农耕,发展工商业,进而兴办教育,组训民众,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很快扭转局势,使闻名遐迩的“匪区”社会秩序很快好转起来。人民生产生活秩序安定。万永丰这个“儒医”竟然成了一个“良吏”。
张重光名张泽华,是曾经担任礼义小学教导主任张宣的父亲。生于清德宗光绪22年(公元1897年)农历腊月初四日。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很忠实于传统儒家的“十义”。他和弟弟张泽惠双双远赴成都求学,张泽惠就读于“成都某中学”,一个假日在成都“少城公园”游泳溺水死亡,这使张重光十分悲痛。他从成都学成归家、掌管家政后,把弟弟的寝室连同室内书藉家具全部保持原状,密封加锁,借以寄托对弟弟的哀思。
张重光自小热爱“桑麻之事”,立志农桑、尽瘁桑梓,所以就读于“四川省高级蚕桑职业学校”。民国7年(公元191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高县县政府委任为“高县实业所”所长。
在当时的高县,“实业所”仅仅是一个摆设。“实业所”所长虽然没有权势,但是对于张重光来说,仍然有用武之地:他经常以“实业所所长”身份接近民众,向他们宣传“实业救国”的道理,以及提倡科学,发展生产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他的才华在官场中显露出来,民国9年(公元1920年),张重光被委任为“高县安静乡团总”(相当于后来的区级军政长官),时年仅24岁。
张重光虽然是一个白面书生,干起“团总”来却得心应手。他处理事情不但使僚属心服口服,而且勤于政务和防务,上任不久,便把“安静乡”治理得有条不紊。民国12年(公元1923年)刘文彩的军法处长“谢花脸”(谢荣恩、子春帆)巡视“上二乡”“烟窝捐”征收情况时玩弄权术,显示霸气,受到蔑视权贵、刚直不阿的曹云卿老先生的教训。张重光为了维护地方秩序和保护僚属,防止“谢花脸”报复,提前将他的胡作非为呈报“宜宾师管区”首长冷寅东,并同时严密布置防务。切断了“谢花脸”打击报复的机会和道路。
为了对“高县上二乡”进行打击报复,“谢花脸”千方百计运动“高县知事”来当,都被冷寅东拒绝。他只好活动“筠连县知事”来当。
“谢花脸”到筠连上任后,专门在巡司和沐爱之间制造矛盾——沐爱人到巡司赶场,或者路过巡司,不管有理无理,“谢花脸”都把他们抓了起来。张重光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谢花脸”抓一个沐爱人,张重光就抓一个巡司人,而且向巡司民众说明原委,坚决保卫地方、保卫民众和僚属。使“谢花脸”弄巧反拙,不但“高县上二乡”民众伤心他,筠连县地方势力和民众也伤心他,使他在“筠连县知事”任上只呆了三个月,就夹着尾巴滚蛋了。
“谢花脸”滚蛋后,沐爱和巡司之间又恢复了友好往来。
张重光不但得到“高县安静乡”民众的拥护,也得到筠连县巡司人民的好评。
张重光虽然是“高县安静乡团总”,统率“高县安静乡”七个乡场的最高军政首长,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他不但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关心民众疾苦。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都不带警卫,一个人独来独往。每天出门都穿一双粗草鞋,背上背着一个大斗笠帽,逢人便笑,所以人称“笑面团总”、更有人称为“草鞋团总”。他在“高县安静乡团总”任上,从民国9年(公元1920年)一直干到民国13年(公元1924年),才由出身平民的袁凯臣接任。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的行政体制后,应友人之邀,张重光应约出任新一届“高县大同乡”(今筠连县大地乡)乡长,以后一直在沐爱的“懋和商号”(后来成为沐爱国民党“新党”聚会场所,后改名“一诚商号”)闲居,解放后躬耕于“鲤鱼槽”老家,终老与他喜爱的“桑麻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