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联合乡人郭柏筠——投笔从戎打鬼子 刚直不阿除鸦片
人 物 传——黄埔军校学员 郭柏筠
作者:佚名 请原作者与楼主回帖联系以署名
郭柏筠,原名殿松,生于一九O六年,卒于一九五O年,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四川高县民治乡(今筠连县联合苗族乡)土地坎人。生前历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少校参谋、少校副参谋长、专员公署视察、中校参谋等职。
柏筠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反应机敏,语言能力极强。后入读宜宾叙联中(今宜一中),毕业后出任高县县立第三小学(即镇舟三小)校长。他治校严谨,纪律严明,成绩显赫,高县三年县立小学中无论是学科竞赛、体育比赛、童军检阅或文娱表演,三小累累夺冠。是时,抗日烽起,他毅然弃校长职位而投笔从戎。经中共早期党干部郭子新引荐,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七班学习。
一九三七年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授予少校军衔,先派往41军孙震部队任少校参谋,后随41军开赴第七站区抗日战场,战斗在平汉线上。22集团军建置时,41军入编,转战于山西,在山西又划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编入第一纵队,在太原娘子关战役中,以最差的装备与日军血战,虽将士伤亡惨重,却充分表现了誓死捍卫中华的民族精神,郭柏筠因此晋升少校副参谋长。后又从河北战到鲁南,划归李宗仁第五战区指挥。郭柏筠先后参加腾县战役、韩庄战役、信罗战役和两次随枣战役等等,实可谓身经百战,抗日先锋。在四年多出生入死艰苦的抗日前线,积劳成疾,于一九四一年告病还乡。
郭柏筠回到民治乡就住在民治乡小学(当时校址在川主庙,今落木柔镇镇政府)义务上课,并出任校长,把他军人作风和军队纪律用以治校,一改学校风貌。每日黎明,带领全校学生列队跑街,一并高呼“半夜不睡是强盗,天亮不起是病人,革除旧习惯,创造新精神”等移风易俗的口号,除周日外从不间断,每天早上升旗,傍晚降旗,他都要讲些“新生活”常识和抗日事迹。天天早自习后放早学时间向学生讲一至五个时事历史方面问题,放午学时就将早上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正确后才放学,放晚学时又将前些天和本日早学讲的问题综合提问。年如一日地长期如此,学生受益匪浅。
一九四二年,高县上乡(后来的沐爱县辖属乡镇)一致推选他为“沐爱请愿团)首席代表,赴四川省政府状告高县县政府田赋不均,坑害沐爱上乡百姓。在省府、省参议会各官场上,他慷慨陈词,历数高县政府把下乡田赋如何转嫁于上乡的事实一桩桩、一件件诉诸于众,并代表上乡十万民众要求分县,陈述了建立沐爱县的百种理由和好处,说得省府官员频频点头称是。郭柏筠还率“请愿团”辗转拜访省上要员邓锡候、冷寅初和“五老七贤”(省参议会和各社会团体头目),个个都被柏筠情实言词折服,纷纷表示支持。在中央由郭士泓、范伯超配合做行政院工作。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于一九四五年初由行政院和省政府批准成立沐爱设治局。柏筠出任沐爱设治局参议会副参议长。一九四五年又出任沐爱中学(包括沐爱简师)校长。
沐爱设治局成立庆典十分隆重,首任设治局长到任,让全局民众寄于“平等”希望。郭柏筠主持庆典,并写成《欢迎歌》由沐爱中音乐教师腾昭吾教唱,其歌词是“欢迎,欢迎,欢迎局长光临!我们受待遇不平,才起分治革命。而今分治已成,十四乡一律平等。我们在局长领导下,努力奔前程。”寥寥数语充分表达了人们喜庆胜利和渴望平等的心情。这首歌一经庆典演唱,立刻传唱于全局十四乡镇的学校、街头和农村。
一九四七年,沐爱设治局长程方久种鸦片,郭柏筠、郭效周等联合局乡正义之士,摄下种烟场景,拔烟苗数捆为证,向上告发。中央获状后派飞机航拍核实无误,在即将查办程方久时,程方久以其局长权力先发治人,将郭柏筠、郭效周抓起来,反诬二人支使农户种鸦片,并将二人羁押解送宜宾专员公署,公署早有所闻不收押,程又贿通宜宾中级法院“寄押”于监狱。不日,《中央日报》发表了“沐爱发生冤狱”为题的长篇报道,宜宾中院遂将二人释放,并令程方久赔礼道歉。旋即省府通令将程方久革职。柏筠从此举家徙居宜宾。
由于柏筠生性刚直不阿,一贯秉公办事而深爱时任宜宾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彭焕章器重,故出狱后被彭焕章委以宜宾专员公署视察和保安司令部中校参谋。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宜宾解放前夕,柏筠随彭焕章与中共取得共识,通过策划,率部起义,为宜宾解放做出了贡献。解放后仍留专署工作。
一九五O年镇反运动中,因其历史问题被错误镇压。一九八三年秋,中共筠连县委正式行文给柏筠平反,并发给抚恤金4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