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洞穴探古
作者:王金元
筠连县是四川省南部的边远县之一,大部地区与云南省的彝良县、盐津县接壤。焚人悬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遗址。那 千姿 百态的卡斯特溶洞,遐耳闻名的钾温泉,黑色的煤海独占熬头。还有,这里的哺乳动物化石之丰富,数量之多,如同一座化石“宝 库 ”。
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对筠连的洞穴感兴趣,也很少有人想到筠连会有古人类化石。1980年,成都地质学院的研究生游天星在选写毕业论文时,于9月到筠连县拱猪洞进行野外发掘。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枚距今约4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后来这枚牙齿在云贵川古人类学术讨论会上与同行们见了面,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1983年,游天星的文章在成都地质学院学报上发表。当地政府很重视,对拱猪洞进行了保护。
继1980年游天星在拱猪洞发现了人类牙齿化石后,1981年,有关专业人员又在 灯杆洞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但没有找到古人类化石。灯杆洞内堆积物及其哺乳动物化石与拱猪洞基本相同,洞穴的结构也很相似。
灯杆洞也有人类化石吗 ?为了进一步查清“筠连人”及其哺乳动物化石,我们应邀对灯杆洞作了进一步的发掘研究。
灯杆洞位于筠连县政治乡前进村二叠系矛口组灰岩中、上覆为二叠系峨眉山组玄武岩,下覆为栖霞组灰岩。洞长55米、宽3.5米一7米,局部可达10一11米,是一个较大的卡斯特溶洞。洞口分两个,与岩层近于平行,大洞口宽21米,小洞口宽4.5米,高2米 。我们摸索着步入洞内,里面立刻变得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明亮的电筒光柱也变得灰暗无力。只见大洞中有小洞,小洞通大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如同一座天然的地下迷宫。哺乳动物化石就埋藏在这些窄得象墙缝,矮得象狗洞,如同“下水道”似的通道中。在里面工作不久,就觉得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只有到洞口去透透空气,或躺在“管道 ” 中静卧片刻。经过近半月的艰苦工作,我们基本查清了该洞的地质古生物概况。
上层为全新世未胶结的黄褐色粘土,厚1.5 ~ 2米。化石有野猪、水鹿、虎等。下层为更新世黄褐色钙质胶结砾石层,厚大约1米,砾石成分有次校角状和半滚 圆状的玄武岩、灰岩、隧石、玛瑙等。砾径大小不等,胶结紧密,含有中国犀、野猪、黑熊、豪猪等化石。
在灯杆洞的化石发掘中,我们在上下两套地层中均采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更多,胶结也十分紧密,那一枚枚动物牙齿镶嵌在岩石中,如同一颗颗透明的钻石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好漂亮呀!我们沿着堆积物找呀找,抠呀抠,一枚枚发亮的牙齿被我们抠了出来。县文化馆的洛力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牙齿的世界,牙齿的海洋。经过13天的发掘,总共采到了约40公斤重的牙齿化石。经过初步鉴定,约有20余种哺乳动物;大熊猫、猪猫、东方剑齿象、前东方剑齿象、巨獏、中国犀、野猪、鹿、麝、水牛、羚、豪猪、亚洲黑熊、古豺、家鼠、沙灌等。
筠连县的洞穴已敞开了它的胸怀,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去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