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9|回复: 0

    [彭从华]凌云关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4 00: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凌云关随想
                         深深山人

       凌云关的名字,就是很久很久的历史,若不是某一天这里出现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还在与历史的烟云相伴,人们熟知它的名字仅是“玉风亭”。

      站在关门内,阵阵山风从北面高县境内的代家沟扑面而来,因为是深冬,山风有些刺骨。觉得它以风得名是不是还有深意?我想,它在山脊上,高坳中,地势令其终年山风不断,从而便有了与风相关的以上名字。何以叫玉风亭?是不是该为“浴风亭”、“遇风亭”还是“御风亭”?或者为“玉峰亭”吧,因为它所在的山高而直,有临风玉立之感。但我还是认为它是“遇风亭”好。它失去险隘防御的功能后,终年行走于此的,多为山民。他们肩着沉沉的担子一步一步行进在坎坷的山道,汗流满面,定然期盼着舒爽的凉风,这里经年不息的山风总让他们爽心,与山风相遇岂不是一种暂时的解脱。至于“浴风亭”或“玉风亭”或“玉峰亭”全是文人雅意,它与释担而坐,从那满面沟豁与汗水浸渍中流出的临风快意相较要逊色好几分。

      这是一个破落得让人感叹的处所,它是在用破旧来诠释历史吧!人们称它为“亭”,因为它有着亭的简陋、小巧,最美的是它有着亭那种让人轻松的惬意。可惜它是破旧的历史,让你在它之前对沧海桑田有着无言的深悟。房顶不知是在何年的大风或何月的大雨中飘落。于是风雨在其关墙上便尽情的写意,留下的印迹越来越浓,愈加清晰。墙头上何时已长上高高的枝桠,内壁上早已爬上了灰色的清苔。细细的看,细细的想,好像它们正在诉说着悠悠的历史。曾经是险隘要塞,曾经是一方平安的管钥,曾经是远方游子的一抹乡愁,还是一壶苦酒后将军的叹息和手抚长剑后的长久沉默,它留给世人的感叹何其沉重。历史的足音远了,唯有这扑面的山风依然。

      凌云关,一个豪情万丈的名字,它在山之高脊,于山下仰目,它总是白云齐肩,谓之凌云,名副其实。史载它建于明代,是如今川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关,在秦时开始的被称为“南丝绸之路”的五尺道上,长江以南分别有石门关、凌云关、豹突关、豆沙关……而它处于旧时的高州与筠州的交际处。出此关往北,山越渐平缓,原野越来越开阔,城池越来越繁华。出此关,豪情与梦想与关名无异,从这里走出的筠山定水之人有老同盟会员曾省斋、黄埔出身的少将罗世珊、革命烈士林见龙、 经济学博士郭士沅、石油地质专家尹伯传……他们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充当着一颗颗流星,曾照亮些许的黑夜。我想他们追求人生梦想时,如同夸父一般执著,他乡落寞时,凌会关在他们的记忆里一定是那般的高大与巍峨,有好几个难眠的夜晚,便神游在我身边的凌云关。此关往南是茫茫的云贵高原,高山峡谷,地僻蛮烟,猿啼鸟语,让人愁肠寸断,举步不前。出此关的流放者,视死如归;使节者,疑虑万千;经商者,提心吊胆;落魄者,泣啼呜咽。出此关南没莽莽群山者,当以酒为伴,以酒相劝——劝君更饮五粮液,南出此关故人稀。送别之人止步于此,从此无限的牵挂,便从这关门中绵绵伸延。

       立于关前,我仿佛又看到顶胄持戟的兵士,对过往行人例行检查,其中有本地熟识的乡民者,便是一声老表熟悉的问候。那危情时产生能产生浓烟的楼头湿木,那墙上悬着的弯弯号角……在这三道关门和厚厚的关墙上,那斑驳的烟雨印迹里,我仿佛觉得历史的足迹并不遥远。瞑目之中,秦汉时那轮清辉弦月还是那样清晰地悬挂在凌云关的夜空。守关军人挂在墙上的那个葫芦中的酒还是那样的清苦与绵长,风从秦汉而来,冬天还是这般刺骨,夏日还是这般爽心,但在风中却裹着悦耳的马队铜铃。

        哒哒的马蹄,沿着五尺道从秦代延伸而来,让中原与西南边陲不再遥远,穿越关门时如此的清越。五尺道是中原文明向南生长的神经,马帮在长久的岁月中是这神经上流动的血液。五尺道在两千多年的穿越中,将凌云关和其他的的要塞串连起来。而在这流动的血液中有丝绸、磁器、火药、纸张、玉器、象牙、梦幻、爱情、欲望、野心、圣旨、恩泽、逆反。南越、南昭,吴三桂,还有蔡锷,都曾经让这条五尺道上的脚步纷乱,马蹄的疾行,马嘶的长鸣,还有那沙沙的草鞋声,踩着关内关外的神经,而五尺道傍的人家又将彻夜难眠。

      此时,五尺道就在脚下。它太崎岖,在现代社会中它退出那曾经拥有的喧嚣了。向远眺望,它不再是昔日那般缈远伸延,但它曾经承载的厚重,不逊今于当今的欧亚大陆桥。

    真感谢这个有几分暖和的冬日,让我与这历史如此的贴近!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