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琢磨着算了一下,每开发一口页岩气井,就会给焦石带来20万—50万元收入。”盛潮洪说,按照涪陵区的规定,页岩气开采头两年的税费是全额返还给镇里的,“这是真金白银。”
[img]禁止外链[/img] [img]禁止外链[/img] 原标题:重庆页岩气产业 争相抢食"骨头缝里的肉"为哪般?
82岁的农民陈淑芬怎么也没想到,她脚下这块乱石嶙峋的土地,会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深灰色岩石遍布,岩面风化后呈黑色,似烧焦状,故名“焦石”。很难想像,这里在农耕文明时代会有何作为。
一年前,涪陵区焦石镇莫名的热闹起来——
“‘红衣军’驾着庞大机器来到了这里,又是放炮,又是钻洞的,东一下西一下。”
“元旦过后,就有气从地里冒出来。‘红衣军’在井口点了一把火,烧得呼啦呼啦的,火苗子冲天,好吓人……”
再后来,“每天都有10多台槽车,在镇里进进出出。”
A 页岩气开发狂热
黄章权便是一个“红衣军”。他的真实身份是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江汉油田)焦石镇楠木村焦页1HF井的技术负责人,因为常年身着红色制服,故被村里人称为“红衣军”。
与天然气井为伴3年,转战川渝多个战场,这一次,他明显感觉到了不同:中国的页岩气井不多,前来参观的记者、同行、领导却多了好几倍。
每来一拨人,黄章权就要讲解一次。“气压非常足,我们甚至不敢把阀门完全打开。”3月12日,黄章权手指着井口的气压表对记者说。
气压表指针显示:20兆帕。而该气压表最大显示刻度也仅为25兆帕。
这样的气压,能每天生产15万立方米页岩气。按照每辆槽车可运载3000方气计算,每天需要50多台次槽车才能完成转运。但考虑到焦石镇的道路通行情况,江汉油田只能将产气量控制在6万方/天。
不仅气量充足,焦页1HF井产气的品质也堪称一流:甲烷含量超过98%,远远高于一般天然气井(一般气井甲烷含量为94-96%,油田伴生井为83%左右),且不含硫化氢,无须脱硫处理。
江汉油田正铆足了劲加快页岩气开发。焦页1HF井钻探过程中,就创造了最高单日进尺481.5米,平均机械钻速22米/小时的世界纪录。在焦页1HF井旁不足50米处,一栋足有20层楼高的钻井平台正加紧钻探,不久后,这里还将诞生一口新井。
焦石只是中国页岩气开发狂热的一个剪影。
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已打出了23口页岩气井;在四川,中石油与壳牌合作,在泸州开采页岩气获得成功;在云南,有关单位正在昭通尝试开发页岩气。
“页岩气太热了,国内几乎每周都有关于页岩气的研讨会,一些电力、煤炭以及民营资本也纷纷涌入页岩气勘探开放。”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估中心主任张大伟说。
B“饥饿”的开发者
页岩气开发热情何以高涨?
据记者了解,在页岩气尚未被认定为一个独立矿种之前,中国的天然气采矿权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延长石油、中联煤层气、河南煤层气6家企业手中。但因为开采难度大,过去页岩气只能原封不动的埋在地下,被业内称为是“骨头缝里的肉”——“闻着很香,就是啃不到”。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如无新能源补充,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能超过50%,供需缺口将达1800亿方。
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一份报告让人震惊。报告说,“中国的页岩气储量(可开采36万亿方)超过其它任何一个国家。按当前的消耗水平,足够中国使用300多年。”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估计,到2020年,中国页岩气的产量达1000亿方,页岩气会占天然气的26%左右,将成为我国能源的新支柱。
在上述背景下,2011年底,我国将页岩气作为新矿种单列,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为后来的页岩气热埋下伏笔。
2012年3月,中国发布了首个页岩气发展规划;
9月,国土资源部发出公告,将分布在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河南八个省份的20个含气区块拿出来招标,100多家企业报名角逐,最后仅一个区块流标;
10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减免页岩气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保障页岩气勘查开采用地需求;
11月,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通知,确定中央财政对开采企业给予补贴……
“大家饿了好久,骨头也好,汤也好,抢到一块是一块。”陈卫东如是描述页岩气开发热,“有家公司甚至只挖来了一个油气人才,就准备投标了。”
C 重庆争当主战场
重庆页岩气的狂热程度丝毫不逊于全国。
2012年,重庆全市天然气消耗量为71亿立方米,缺口约为15%。随着众多天然气化工项目启动,重庆对天然气的需求将有增无减。譬如长寿,随着巴斯夫、SK等重大天然气化工项目投产,一个千亿级的化工基地呼之欲出,每年将消耗天然气数十亿方。
页岩气或许能解重庆的燃眉之急。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周时洪说,重庆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2.75万亿方,占全国的9.49%,可采资源潜力为2.05万亿方,占全国的8.17%。两组数据,均列全国第三。
早在2009年11月,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就在彭水启动了国内第一口页岩气勘探井。
2010年,梁平、綦江、万盛、南川、武隆、彭水、酉阳、秀山和巫溪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实地勘查目标区。
2012年8月14日,重庆市政府邀请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一起召开了“重庆市页岩气发展专题工作会议”,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及30个区县的区县长与会旁听。这个会议被市长黄奇帆称为“中国页岩气主战场的动员会”。
某县长回忆说,那次会议气氛异常热烈。黄奇帆及时任副市长的童小平认真询问一些有关页岩气勘察、钻探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甚至包括打一口页岩气井需要多长时间,通常需要多少钱,压裂一口井需要多少水,井口压力有多大等等。
事实上,黄奇帆一直在关注页岩气。他的案头上放着一本笔记本,写满了关于页岩气的信息和数据。
“作为页岩气资源富集区,重庆力争到2015年打150—200口页岩气井,页岩气年产量达到13-15亿立方米,成为全国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的主战场。”黄奇帆信心满满。
D 围绕“宝贝”布局产业
打造中国页岩气开发主战场,重庆该如何着手?
周时洪说,重庆正全力打造三个页岩气开发主战场——
一是中石化在以涪陵区为中心,涵盖重庆梁平、忠县、綦江等周边区县约200平方公里的大片区域上,打造的“涪陵页岩油气产能建设示范区”;二是在永川,由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与壳牌合作的高产水平井,完钻井深4695米,日产气量近10万方;三是由市国土房管局在黔江实施的页岩气评价井“黔页1井”,这是在中石油、中石化外,由其他主体打出的第一口页岩气井。
眼看着土地上长出了宝贝,区县也按捺不住,争相围绕页岩气做文章。
2012年8月30日,两江新区与美国福布斯能源集团签署协议,拟在页岩气开发技术、关键装备制造、融资、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该区已为发展页岩气产业预留了3700多亩土地。根据规划,该片工业园完全建成后,单页岩气装备制造一项,就能收入上百亿元。
“仅仅靠收取可怜的税费是不够的。涪陵要以开发页岩气为契机,实现工业升级。”涪陵区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该区已布局李渡、白涛两个天然气化工产业园,他们盘算得最多的是,“如何尽量将资源留在本地”。
“涪陵原来不产气,区内化工企业所需天然气,完全要依靠外地管道输送。遇上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时候,时常会面临企业停气、停工的尴尬。”上述负责人说。
在梁平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六条途径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建成全国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基地。“建成示范基地其实是个药引,梁平还希望以页岩气为支撑,建一个能辐射渝东北地区的天然气精细化工园。”梁平县经信委党组成员唐永鸿说。
“区县的冲动可以理解,但能否依托页岩气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关键还是要看中石化中石油脸色。”一位业内人士提醒,送不送气、送多少气给区县,石油巨头说了算。
看来,真正做大页岩气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页岩气开发 背后的乡村梦
“红衣军”的到来,改变了焦石镇人的生活。虽然老农陈淑芬暂时无法判断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但至少,山里的蕨菜、腊肉渐渐好卖了。
据当地居民反映,“红衣军”来到焦石后,镇里的房租上涨了10%,原本冷清餐馆也常常客满为患。陈淑芬的孙子、32岁的王永健正盘算着在镇上开一家餐馆,从而使自己有机会分食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利好。
盛潮洪,焦石镇党办主任。他一直盘算着页岩气开采能为当地带来多少收益。
“我琢磨着算了一下,每开发一口页岩气井,就会给焦石带来20万—50万元收入。”
盛潮洪说,按照涪陵区的规定,页岩气开采头两年的税费是全额返还给镇里的,“这是真金白银。”
梁平县紫照乡,有着一个浪漫的名字,但现实却很残酷。因深居山中,乡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农民们种的蔬菜、水果、肥猪都运不出去。
“我们是梁平最贫困的乡,去年财政收入只有20多万元,根本就没钱修路。乡里许多村都没通公路,就连乡道也一度破烂不堪。”紫照乡党委副书记龙绍斌说。
不过,“红衣军”进驻后,乡里已发生巨变——为让大型设备运得进来,中石化投入数百万元,新建了1公里村道,并对4公里破损严重的乡道进行了平整、拓宽。
此外,梁平县还专门制订了《油气勘探开发道路使用养护实施方案》。《方案》规定,页岩气开采单位,有偿使用现有乡镇道路。按照水泥路面8万元/公里,一般泥结石路4万元/公里,每年提取养路费,并交由所属乡镇作为道路养护基金。
“路好了,我们的鸭子买得出去了,柑橘也不会烂在地了。”龙绍斌说,今年,乡里制定了脱贫致富规划,希望动员发展蚕桑、生猪、黄羊、鹅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虽然暂时还用不上页岩气,但页岩气开发让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龙绍斌说。
美国发起页岩气革命
页岩气资源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
早在1821年,在美国纽约的弗里多尼亚商业天然气井中首次生产出了页岩气。但在那之后的100多年中,因为开采技术不成熟,页岩气并未大规模商业开采。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于对天然气资源日益减少的担心,美国联邦政府开始资助“非常规天然气藏”的开采和研究,如页岩气。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Mitchell能源公司结合大裂缝设计,严谨的油藏描述以及水平井技术,成功的解决页岩气的经济性难题,使得页岩气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条件。
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占美国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0%。依靠页岩气的开发利用,美国不仅一改天然气依靠进口的局面,还成了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动摇了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格局。随着美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和亚太地区,俄罗斯正逐渐失去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定价权,并出现价格松动。
对于中国而言,其面临的油气地缘竞争压力将会减弱。俄罗斯天然气价格的松动可能使中国在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议价空间。
(记者 陈钧 整理)
何为页岩气?
页岩气(shale gas)是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成分以甲烷为主,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
3月11日晚,当涪陵区焦石镇龙石村的村民正准备从井里取水做饭时,一声闷响从地底传来,紧接着是一阵晃动。然后,井里压不出水来了。
过往经验告诉他们,这一声闷响跟页岩气勘探有关。
“他们经常会在地下放炮,一不小心就把水漏掉了。”村民们很快前往勘探工地“理论”。
镇政府立马出面协调,解决方案很快出台——治标之法是,由施工单位先行赔付20万元,每天租用两台洒水车给村里送水;要治本,还得寻找合适的地方建蓄水池。
曾经无法判断“红衣军”到来是好是坏的陈淑芬,开始有些担忧:“地钻穿了,漏气漏水……说不定会出啥乱子。”
A 是否存在环境隐忧?
不仅有费水之虑,还有废水之忧
事实上,类似龙石村的“漏水事件”时有发生。
焦石镇党办主任盛潮洪透露,焦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显著的特征是: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暗藏,极难涵养住水。
“本来就缺水,一放炮,结果更遭。”陈淑芬的孙子王永健说。
在梁平紫照乡,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修建蓄水池是乡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放炮导致漏水,农民的生活将不堪其扰。
国家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任景明说,在同等产量下,页岩气井田的面积是常规天然气井田的十几倍,钻井数量则高达百倍之多,耗水量也是常规天然气开采的10倍左右。
李辉,江汉油田钻井公司技术负责人。3月12日,当记者在焦石镇新井村遇见他时,他正为焦页9井的施工用水发愁。李辉透露,在页岩气井钻探阶段,对水的需求量并不大。但一旦钻探完成,进入“人工造缝”阶段,就可能需要大量水资源。
何谓“造缝”?
通俗地说:页岩气藏在岩石之中,要把岩石中的气取出来,就必须在高压条件下用压裂液使岩石迸裂,开出一些口子来,让气往外冒。
若是遇酸会被腐蚀的灰岩,“造缝”的压裂液主要用水稀释过的盐酸,耗水500方就行;若是石英、长石,盐酸就不起作用,压裂液就需混合泥沙和瓜胶的水。在第二种情况下,耗水量就非常大,一口井约需3万方,相当于15个标准游泳池或1个微型水库的容量。
事实上,页岩气开采不仅有费水之虑,还有废水之忧。正如上文所言,压裂液含有大量化学品,在压力作用下,一部分压裂液会伴随页岩气返回地面。李辉透露,目前处置废水有两种方法:一是收集后用车运到废弃的天然气井,压入数千米的地下,类似于垃圾深埋;二是用化学药剂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就地达标排放,但采取这种方式花费昂贵。
环境保护部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任景明说,页岩气开发面临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和地质破坏三大环境风险。仅废水之中,就包含碳氢化合物、重金属、盐分以及放射性物质等100多种化学成分。
另外,“水力压裂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破坏,可能永远无法挽回。”任景明说,在欧洲一些国家,对水压裂法目前仍持保守态度。
B 是否掌握关键技术?
目前只是初步掌握了关键技术,但尚未形成体系
在我国,大规模的页岩气开发还是最近几年的事儿。仅凭常规天然气和石油的开发经验,以及“进口”一些美国技术,仍不能完全解决全部难题。
记者走访发现,页岩气开发普遍存在两大技术难题:
一,含油气井发生凝结。
页岩气储存在地下高压环境中,随着采气管道来到地面,气体压力会经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气体会吸收大量热量,从而使得周边环境温度降低——类似于给打火机充气,当气罐里的液态气不断涌出时,气罐壁便急剧降温甚至结冰——气井中含有的轻质油便会凝结。
“若不妥善处理,轻则堵塞管道影响生产;重则造成管道破裂,酿成安全事故。”涪陵区焦石镇楠木村焦页1HF井技术人员黄章权说。
记者看到,在焦页1井井口,就安放着一套专门用于加温、防止轻质油凝结的水套炉。但这套装备也仅仅能对付那些油中石蜡含量较低,只会在井口凝结的气井。对于那些油中石蜡含量高,会在地下管道凝结的气井,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解决方案。
在梁平县福禄镇辣坝村,重庆最早钻探的两口页岩气井正在沉睡。“它们在钻探出气后就被立马封存了,主要原因就是油气中含有大量石蜡。”中石化方面人士称。
二,页岩层压裂效果不佳。
中石化江汉油田天然气新区建设项目部负责人江建飞直言,中国“人工造缝”压裂技术仍停留在模仿阶段,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人工造缝”并不理想,从而直接影响页岩气井产量。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价中心主任张大伟说,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之所以顺利,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掌握了从气藏分析、数据收集和地层评价、钻井、压裂到完井和生产的系统集成技术。这些技术突破,使得美国页岩气拓展了开采面积和深度,降低了开采成本,从而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开发。
国家发改委页岩气首席科学家张金川说,“目前我国只是初步掌握了水平井钻井、分段压裂等技术,尚未形成技术体系”。
C 开采成本究竟多高?
开采成本是美国的2.5倍,中小企业难以承担
环境压力巨大、核心技术匮乏、产气量不足,直接推高了中国页岩气的开采成本。
以环保成本为例,按照类似于“垃圾深埋”的方式处置废水,需要耗费大量转运费;若采用无害化处理、就地达标排放,其成本更高。李辉算了一笔账,无害化处理1吨废水,大约需要300元左右;如果3万方的压裂液有1/3涌回地面,处理费就高达300万元。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记者掌握的一份材料显示,钻探一口3000米深的页岩气水平井,就将产生泥浆、岩屑500多吨,处置费为1100元/吨,耗费55万元;产生废水1万方,处置费高达600多万元。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张定宇曾测算,目前我国单口水平井开采成本在8000万元左右,规模化生产后,单口水平井投资在5000万元左右。考虑到土地利用成本等因素,估计我国页岩气开采成本是美国的2.5倍。
“如此高昂的开发成本,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的。”重庆民生能源公司董事长薛方全讲了一个故事,2012年10月在京举行的第二轮页岩气招标中,与电力企业、民间资本的狂热不同的是,四大油气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却显得颇为谨慎。
“主要是担心入不敷出。”薛方全认为,四大油气企业守着丰富的常规油气资源,完全没必要去冒险。时至今日,民生能源也没涉足页岩气开采,而仅仅是介入页岩气运输和销售。
此外,天然气管网设施的不足,也是中国页岩气开采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据记者了解,目前美国本土48个州管线长度近50万公里,依托发达的输送管道,油气生产商可以为48个州的任何地区输送天然气。
反观我国,现有天然气管网总长不足5万公里,且分布不均,大量天然气输送只能依靠车辆运输。在焦页1HF井,每天需要20多台次槽车才能完成转运,其运输成本,是管道运输的几何倍之多。
面临高昂的开采成本,就找不到一个盈亏平衡点了吗?
海通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龙华出具的研究报告称,按照目前国内1—1.5元/方的气价计算,一口页岩气井前两年日均出气量应保证在2.3万—4.8万方/天。
据记者了解,重庆目前运转最好的涪陵焦页1井,一天的产量在6万方左右。但那些产量小于3万方/天的气井,不少处于封存状态。
记者手记
百花齐放 才能快速创新
页岩气好似一个画饼,看上去很美,却不能充饥,让不少油气企业望而却步。
2012年底,中央出台了0.4元/方的页岩气开采补贴政策。“0.4元/方的补贴,是煤层气补贴的两倍,但仍是‘杯水车薪’。”薛方全透露,目前国内天然气的开采成本约1.35元/方,而页岩气的开采成本一般是常规天然气的两倍,而售价一样。在这种背景下,即便页岩气开采补贴稍微高一点,还是无法填补其开采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现行中央补贴政策参照美国标准制订,但却忽略了中美两国页岩气储存条件的差异。
按照中央现行补贴政策的规定,部分页岩气井难以享受财政补贴,譬如四川元坝和重庆涪陵的部分气井。
诚然,单纯依靠财税政策创新,并不能完全解决页岩气开发难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下最紧要的是,政府要为页岩气开发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运输管网建设滞后,是页岩气开发面临的一只拦路虎。美国之所以管网发达,根源在于准许第三方介入。
从1993年起,美国实现了天然气开发和运输全面分离,对开发商和管道运输商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政策,并确保开发商对管道能实现无歧视准入,从而大大的减少了页岩气开发的前期投入,降低了市场风险。这样一来,美国任何一个开发商生产的页岩气,都几乎可以运输到全国各地。
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健全技术创新机制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公告,投标企业注册资金应在人民币3亿元以上;且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或已与具有勘查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这一规定,把一部分有创新能力、有冒险勇气的中小民企拒之门外。
反观美国,页岩气技术创新主要是依靠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创新能力强;体量小,业务单一,在专业化领域更易突破。譬如,美国的油气专业服务公司就分工明细,有专门的地震公司、钻井公司、压裂公司、方案设计公司等等。而大型企业主要是在中小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或商业化后,通过并购或合资方式,介入到页岩气开发中来。
当下的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储备不足,更需要营造一个“百花齐放、各显神通”的技术创新局面。只有真正做到全面创新,才能实现高效快速的创新。
我国储量有多大? 9个版本 数据“打架”
2011年4月,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数据,称中国页岩气储量约为100万亿方,其中可开采资源量为36万亿方,位居全球第一。这是首个公开发布的中国页岩气储量数据。
这一评估结果让中国能源界哗然。随后,中国的各大政府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展开了储量摸底,但各方结论相去甚远。
比如,2012年3月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报告称,我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为134.42万亿方,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方,但这一数据不包含青藏地区。
5个月过后,中国工程院权威期刊《中国工程科学》发表的研究报告称,我国页岩气开采资源总量约为10万亿方。
此外,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还出现过45万亿方或4万亿方等总计9个版本的测算结论。
数据“打架”,将不利于中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如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在制订补贴政策时,就认为页岩气储量只有5—7万亿方,不具有战略价值。
中国页岩气储量究竟几何?亟待进一步勘探确认。
重庆日报记者 周季钢 陈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