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7|回复: 0

    [摆龙门阵] 春节,请远离那些“无效聚会”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5 15: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讲30岁悟到的一些事,其中有一条是:


    6人以上为无效聚会,没必要的应酬能省则省。


    但凡进入社会有个一两年,被几篇文章“篡改”三观这种事,基本是很难发生了。更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在寻找认同感。


    “6人以上为无效聚会”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找到了认同感。


    我一直不太喜欢参加各种聚会。


    [img=0,22]禁止外链[/img]

    [img=0,25]禁止外链[/img]

    多参加聚会不等于人脉广


    尤其只是“没事聚一聚”“有时间聚一聚”的那种聚会。


    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新认识的朋友……组织者很难拒绝参加者带人来,所以你也很难知道都会有什么人参加,最后难保会见到些不认识的,甚至不喜欢的人。


    当然有人说了,去参加各种聚会就是为了多认识些人。


    以前时不时参加一些聚会,人是认识了不少,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即使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唱过好几次歌。


    一旦脱离吃饭唱歌的环境,该不熟悉还是不熟悉。平时有事情需要帮忙,还是找关系好的朋友,哪里会好意思厚着脸皮麻烦这些“饭友”。


    最终那些人也就成了通讯录里一个个被遗忘的名字,甚至其他场合见面也只觉得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对方叫什么来。也只有等下次饭局再见了,才能笑笑说,有缘有缘以前聚会见过。


    所以,聚会认识的人,大多也不过只是“认识”罢了。想借聚会增加自己的人脉基本是不切实际的。


    有天一个朋友在群里泼冷水说:安静做自己,人脉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多少人想认识你。


    话虽然功利了一些,但是不无道理。


    有人参加数次行业交流大会,回来直呼受骗,说自己只是被拉去凑数的,宣传里所谓的机会,都背地里给了那些行业里顶尖的公司。他得到的不过是些现场拍的照片,和跟一些行业大咖的合影。


    所以,与其忙着参加各种饭局,交流会,赶着结交各路人,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沉下来,放在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上。


    到那个时候,都不需要参加聚会,想联系上你的人会很多,想结交的人也更容易搭上话,该来的人脉自然会来。


    [img=0,27]禁止外链[/img]
    [img=0,25]禁止外链[/img]

    多交流不等于能进步、机会多


    前两天万方中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聊天是成本最高的学习方式。


    一对一的聊天尚且如此,更不要指望通过多人聚会能学到什么。


    人一多,为了让大家都能对话题感兴趣,不至于冷场,最后大都会变成八卦横飞。除了扒些体育新闻和明星,还会扒扒大家都认识的人。


    背后嚼人舌根子这事谁都知道不好。但是到了多人聚会,大家一起八卦起来,道德感会集体降低,嚼舌根这事也就成了无伤大雅的助兴节目。


    即便是有主题的交流会,人数只要一多,众生百态就出来了:有故意剑走偏锋想引人注意的;有为了避免冲突说些正确的废话的;有喜欢事事唱反调却没有自己观点的……


    更何况,作为普通人,我们的圈子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特别优秀的人。即使接触到了,或者发现其不过尔尔,或者发现人家确实是优秀只是聊上两句就发现跟你压根不是一个频段上,再懒得理你。


    花个二三十元买本书,就能跟崇拜的大家交流,何苦去跟那些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浪费时间和感情?看不懂就多看两遍,也总好过努力想跟人交流却发现气氛尴尬。


    还是重复那句话:等你足够优秀,有些想结交的人很容易就搭上话了,又何必急着此时“高攀”,还嫌对方“爱答不理”?


    [img=0,27]禁止外链[/img]

    [img=0,96]禁止外链[/img]

    你真的能吃好唱好玩好吗?


    也有人说了:我就单纯为了吃,为了唱,图个开心,没想过人脉啊进步啊那么功利的事情。


    但吃饭这事,人一多,就很难兼顾到每个人的口味。从选择就餐地点到点菜,一顿饭下来,很难说吃得有多可心。


    有些人天生是聚会中的领袖,拿起菜单:我们点咖喱锅吧,咖喱这东西不会有人不爱吃。然后像我这种天生味蕾对咖喱接受不能的人,这顿饭也就只能哭着吃完了。


    唱歌更不必说了。假如是熟悉的朋友,对于那些你不爱听的,唱得难听的,怂恿你唱的,互相调侃几句那是关系铁。


    一旦有了不太熟悉的人,我们的容忍度就一下子降低了,但一些玩笑话却很难出口,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伤人了。等聚会完,跟熟识的朋友吐槽:那个谁谁唱的真难听,那个谁竟然唱那么俗的歌。


    别人在我们眼中如此,我们在别人眼中恐怕也是这样。


    说不定因为有些挑食,唱了首别人讨厌的歌,无意中说了哪句话,就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再加上中国人的习惯,AA的情况少一些,所以总能碰上些到处蹭饭从不结账的人。到了自己请客,不爽也只有忍着。


    作为客人的时候,为了让请客的人觉得自己钱花得值,不管实际怎么样,自然要卖力表演,证明自己吃得好,玩得好。除非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否则你沉默可能就已经得罪人了。


    更别说有些聚会经常会有人开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玩笑;还有人不顾别人的感受,一根根地吸烟。


    这么一场聚会下来,你敢说自己真的吃好喝好玩好了吗?


    [img=0,27]禁止外链[/img]

    [img=0,96]禁止外链[/img]

    小于6人的优质聚会


    上学的时候,因为穷,对聚会更是避之不及。


    偶尔两三个朋友一起去改善下伙食,也不过几十块钱。有时各付各的,有时轮流请。总之,谁也不会刻意去占谁便宜。算不上是聚会,但是因为足够放松足够融洽,至今都很怀念。


    直到开始实习,手头有自己挣的可以自主支配的钱,对于一起吃个饭这事,在金钱上才没那么缺乏底气了。也开始渐渐体验到,一大群人一起吃饭的无聊,还有思想同步的人一起吃饭的趣处。


    但是真正能玩得开心的聚会也很少超过4人,一般都是两三人。即使有人带朋友来,也是因为他觉得一定能跟大家合得来的。


    除了跟关系很好的朋友吃饭唱歌聊天,跟口味相似的人一起探索新店,这种朋友间的平等交流,能够通过聚会聊天获得很大进步这种事,我只碰到过一个——就是大学时的外教,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也不过仗着她是我们外教,也喜欢我们小辈,否则很难想象其他同样优秀的人会愿意跟我一起吃两三个小时的饭,哪怕我请她吃山珍海味。


    跟一大群人聚会一样,跟老太太聚个餐或者去她家坐上半天也会觉得很累。


    不过一种是表演得累,回家非得好好休息休息半天,才能把散掉的元神重新聚起来,不得不狠狠告诫自己这种聚会以后少去;


    另一种累是因为接触到新鲜的想法,努力想跟上对方节奏,所以非常烧脑。回去之后,头脑的兴奋还是一时停不下来,往往这次刚结束,就已经在盼着下次了。


    说到底,聚会这事儿,不在乎花不花钱,吃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跟谁聚啊。


    但其实也只有两三个人的时候,才能听老太太谈谈文学哲学,聊些使我收益颇深的话题。


    因为哪怕再有意思的人,一旦一起的人多了,为了兼顾到所有人,也很难完全发挥出自己的有趣和博学,只能说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所以才会说6人(就是个概数吧,请自行把握)以上为无效聚会吧。


    [img=0,27]禁止外链[/img]

    年底了,各种聚会很多。聚餐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吃饭,当你不知道去一个聚会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能得到什么,那么趁早推掉它吧。


    别一群人狂欢过后,深夜独自回到冷清的家,心没满足,胃也没满足。只有空虚。


    但事无绝对,总有些例外。而且说了这么多,有些聚会该去还得去。比如公司的年底聚餐,就把它当工作的一部分吧。


    当然,假如你就是喜欢热闹,喜欢看众生表演,能从里看到新鲜有趣,那当我说的都是废话吧。我虽更喜独处,却也不以别人喜好热闹为肤浅。


    [img=0,96]禁止外链[/img]

    层次越低的人越好面子


    面子问题,绝对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管什么方面,面子最大,丢了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丢了面子。


    我认为,好面子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因为没有底气,是来源于自己深藏的自卑和内心的不自信。


    由于内心不自信产生的补偿心理,一定需要通过一种外在的、可以被别人看到和评价到的方式补偿回来。


    层次的高低,不是由社会阶层和金钱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内心有没有底气,他跟一个人的阅历、格局和内心的丰盈息息相关。


    层次高的人,往往有较强的目标性,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获得,所以,不会在过程中去纠结旁人的评价和眼光。

    相反,越是一无是处的人,越是在意别人的眼光,在他们的眼里,面子比什么都大。


    他们纠结于那些捕风捉影的别人的议论,时时都要表现自己,处处都想证明自己。


    在现在的婚恋市场,爱情珍贵,彩礼真贵。


    “穿金,一动不动,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这不是在作诗,也不是顺口溜,而是很多农村地区彩礼的标配。


    一动不动,一动是指轿车,一不动,是指一栋房产。


    万紫千红一片绿,是指彩礼要一万张5元钞票,加1000张百元钞票,再加一片50元的钞票,这加起来就是15万。


    在一些农村,彩礼动辄十几万,有的甚至二三十万元,这还仅仅只是彩礼,再加上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各种花费,结一次婚往往要花费三四十万。


    然而,我国2015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首次超过11000元,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青年农民,需要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够攒够昂贵的彩礼钱。

    为了能取上媳妇,一夜返贫,负债累累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在婚恋市场,给的彩礼越多,就代表男方越尊重娘家人,女方也似乎显得地位更高,更有面子。


    一个远房的表弟要结婚,这本来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可是直到结婚的前夕,一家人都处于愁云密布中,大婶子在家里一个劲儿地抹眼泪。

    表弟的结婚对象是自己谈的,两人处了大半年,彼此觉得还不错,于是开始谈婚论嫁。


    可是,女方的妈妈开口要16万的彩礼,表弟刚上班,本来就没什么积蓄,而叔和婶子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攒的是种地的血汗钱,儿子大了要结婚,本是件高兴的事情,彩礼肯定也是要给的,可是这数额太大,没有那么多啊。


    于是厚着脸给未来的亲家母商量,彩礼可否少一些,可是这未来的亲家母死活不松口,要不16万彩礼,要不就不放人。


    更夸张的是,在得知女儿已经怀孕的情况下,更是喊出要用16万来换这个孩子,不然就把孩子给打掉。


    理由很简单,因为当地嫁女儿就是要那么多钱,如果少了这个数,会让人看不起,没有面子,抬不起头来。


    因为心疼儿子和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婶子四处借钱,攒了12万,征询未来亲家的意见,未来亲家最后坚决甩出一句话,如果只给12万也行,孩子不能给,孩子必须打掉。


    更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他们真的让女儿去打掉了孩子,而他们家的女儿最终以12万的彩礼如期举行了婚礼,走进了这负债累累的婚姻。


    如此的折腾,只为了两个字:面子!


    他们的眼里,别人嫁女儿是什么样的标准,我们家只能更好,不能更差,不然这样会让人瞧不起,没有面子。


    所以,在他们的眼里,面子问题>女儿婚后的幸福,面子问题>女儿的身体健康,面子问题>两家长久和谐的关系。


    婚姻幸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别人眼里婚礼是豪华的;

    自己家里有没有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别人眼里彩礼是够分量的;

    以后跟公婆和亲家的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婆婆给儿媳妇的改口红包是足足的,买的三金是沉甸甸的;


    然后呢,在一场喧哗,一场热闹之后,将自己的父母置于半生辛劳一朝倾的境地,将自己的新的家庭置于举债度日的窘迫。  


    面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体现在方方面面。


    结婚生子要面子,买房买车要面子,工作要面子,穿着要面子,宴席要面子等等。


    他们永远都在比,如果没有比过人家,就会有一种深深地挫败感,而如果凡事被大家捧场,被大家称赞,一股胜利感和成功感便油然而生。


    • 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好面子,在他们的眼里,面子比友情大,比亲情大,甚至比天还大。



    由于内心的自卑和没有底气,他们一定要去证明自己,而且一定要用别人能看到的方式。


    别人看不到你们家一日三餐吃的什么,但是在结婚、生孩子这件事情上,一定会万众瞩目,所以,一定要有排场,一定要有面。

    别人看不到你的内衣穿的啥,所以,内衣比外衣低好几个档次不重要,穿的舒不舒服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套上一定会露出大大的logo,够面。

    别人看不到你家存款折上的数字,但是一定能看到你开的车是十万级的还是二十万级的,所以为了买车背上了多少贷款不重要,重要的是开的车比隔壁老王的好,真够面。


    • 层次越低的人,往往越自卑,内心越没有底气,他们越需要被证明,越需要去获得外界群体的认可,所以就越在面子里挣扎。



    我认识老丁已经好多年了,老丁自己经营着自己的公司,早已经实现了财务和时间的双重自由。

    他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出国各处旅游,或是包着游艇出海享受水天一色。

    他是个非常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家里的用度非常讲究,一只看似普通的碗有可能是丹麦皇家哥本哈根的顶级陶瓷;


    在他收藏的书里,极有可能有已经绝迹的孤本;


    家里收藏的画,通常随便找出一张就可以换一套房。


    可是当他出现在人群里的时候,却只是一个开着不到30万切诺基,衣着简朴,混入人群就再也找不出来的人。


    不熟知的人很难把他的外形同他的经济收入联系起来。


    有一次我打趣地问他,你为什么也不换一个更好的车,你也不搞一身名牌把自己拾掇拾掇,白有这么多的钱,搞得自己跟个工薪阶层一样。


    他笑了,说:


    我没有什么要给别人证明的,车对我来说,开着顺手就行,衣服对我来说,穿着舒服就好。一个人的吃穿用度,代表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犒劳。我没有必要因为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委屈了自己的生活。


    讲真,我对他这句话,简直顶礼膜拜,道出生活之真谛。


    我们常讲,要做个层次高的人,可是层次高并不代表金钱地位高,也不代表社会阶层高,这跟一个人的格局和内心充盈度相关。


    有些人,即使家财万贯,不一定不内心不荒芜,需要靠一身名牌傍身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有些人,即使收入不多,但依然可以过得自信从容,内心温暖阳光,充满底气,不跟从、不逐流、不虚荣,内心笃定,步伐坚定。


    决定人内心有没有底气的,在于是否有正确的生活的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比隔壁老王好,那你就一定会去关注老王的生活,你的一门心思就是要比过老王。


    如果你的目标是要比村里的人过得好,那你就一定会在结婚嫁娶这种事情上,格外地需要面子,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那如果你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呢?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美好而丰富呢?


    你还会去在乎老王买了奥迪,你一定要换玛莎拉蒂吗?


    你还会在意自己嫁女儿的时候没有拿到足够多的彩礼吗?


    你还会去纠结自己儿子结婚的时候排场不够大吗?


    表面上看,这场比面子的大赛是谁赢谁输了,可其实这并没有输赢,你的每一个动作因为缺失目标,都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堆出来的就是总体系统的失效,就是最后看来是一场巨大的荒谬。


    如果你有目标,全世界都是你的资源


    如果没有目标感,全世界都对你构成戕害。


    有底气的人,不用依靠别人给面子,他们的内心足够自信,他们要做的,只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和盛稻夫说,成功不要无谓的情绪。


    越是层次高的人,越不会有无谓的情绪。


    谷歌招聘创意精英的时候,往往非常严格,一定要挑选非常优秀的人才,不是因为这部分人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而是因为这类人不会去过多的计较:


    这是你的事?还是我的事?在他们眼里,都是公司的事。


    所以,他们不会因为谁干了自己的事情而觉得没有面子,凡是说面子的人,就不是创意精英,创意精英没有情绪,他们所有的精力就是把事情干好。


    据说,有一天谷歌的CEO对内部程序进行了一次测试,他觉得测试的结果糟透了,于是他贴了一张小纸条在台球桌上,上面写明自己的运行体验,两个正在打台球的年轻人看到小纸条后,进行了研究,最后解决了这个问题。


    并且解决问题的两个年轻人,并不是技术部门的,而是广告部的,也就是说,解决程序问题并不是他们的职责工作。

    对于高层次的人来说,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决问题,他们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所以,不会去在意是谁在这个过程中去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有没有超越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有没有越界,有没有看不起我,是不是故意为难我,也不会去考虑,这件事情是不是让我很没有面子,这个人让我太难堪,所以我要对他心怀芥蒂。


    • 层次越低的人,越容易自卑,会越没有底气,深藏在内心的自卑会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



    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在这个地方的薄弱之处,会用另外一方面的长处来补偿。


    如果有正确的目标,这种“移位”可以发展成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可如果目标不正确,就会发展成对他人的肯定异常关注,对别人的褒贬异乎寻常地关心,至于褒贬本身是否合理则不重要。


    强装出来的面子,并不会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外人看到的那般美好,即使内心自卑也不可怕。


    真正重要的是,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目标,让自己去变得强大,让自己充满底气,也让自己生活更加美好。


    来源: 富书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