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0|回复: 0

    [殷殷关怀] (中国文明网) 范钦刚:在平凡中体现教师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3 19: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范钦刚,男,汉族,1972年9月生,筠连县巡司镇人,中共党员,筠连县蒿坝镇中心校中学语文一级教师,1992年到蒿坝中心校任教至今。在20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先后获得筠连县优秀教师、筠连县首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宜宾市青年骨干教师、宜宾市师德标兵、宜宾市爱岗敬业教师、宜宾市阳光体育优秀工作者、宜宾市优秀篮球教练员、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教师‘怡和烛光’奖等荣誉称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长期以来他都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在20年平凡而又普通的教学生涯中,蒿坝中心校已成为范钦刚情感中难以割舍的一部份。
    一、教学能力突出,坚持一线工作
    初上讲台,范钦刚任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当时没提课改、素质教育、减负,但他却率先大胆地把语文融入生活。亲切风趣的语文课堂,轻松愉快的语文活动,优异出色的教学成绩为蒿坝语文教坛吹来了一缕和风。他的课成为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他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从1998年起,学校任命他为语文教研组长,并长期成为初三语文的把关教师,肯定了他在语文教学上的成绩。
    1999年春,范钦刚任蒿坝镇中心校教导主任。但喜欢课堂、热爱一线教学是范钦刚的最大特点。2002年,范钦刚毅然辞去教师们羡慕的教导主任工作,专心投入教学,让许多人觉得不可理解。面对大家的猜疑,范钦刚没有解释,他用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用优异的成绩回应着大家的猜疑。
    二、组建女子篮球队,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2008年,范钦刚欣然兼任学校体育组组长,同样令大家不可理解。但个性鲜明的范钦刚总会让人眼前一亮。2010年,蒿坝中心校逐渐形成了以体育为亮点的特色学校,应该说,与范钦刚的工作不无关系:
    2005年9月,范钦刚向学校建议组建一支女子篮球队,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老师们都不明白,这个和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语文老师怎么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  范钦刚的想法源于一年前的一次家访调查,他了解到很多山村女孩在家里很不受重视,一些人即便读了书也走不出大山。“组建一支女篮,既可以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可以转变传统的观念,或许能给山里女孩带来另外一番天地!”学校采纳了他的建议,但由于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学校把组建与教练工作交给了他一个人。
    只身一人,又非专业体育教师,困难可想而知。
    女子篮球队成立伊始,队员寥寥无几,怎么办?范钦刚深入各班,耐心细致地做学生工作,让她们明白“健康第一”的道理后,孩子们开始报名参加。但要保证孩子们能长期坚持训练,范钦刚还必须说服家长、社会甚至部份教师。家访、座谈、交流成为了他前期组建球队的主要内容,经过一番周折后,蒿坝中心校首支女子篮球队终于成立。
    怎样进行系统训练,是摆在范钦刚面前的一大难题。坦率地讲,师范毕业的他,对体育并不在行,对篮球更是业余,要让一群没有一点运动基础的山村女孩掌握规范的球技,进行系统的训练,范钦刚很清楚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他从网上下载了《篮球课堂》的视频和其他有关女篮训练等大量资料,刻成光盘,范钦刚自己先学习理解,然后“依葫芦画瓢”,有声有色地展开训练。
    艰苦的训练条件,是范钦刚和孩子们遇到的最大困难,球队刚组建时,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保管室,是他们刮风下雨时唯一的训练场地;一个坑坑洼洼的篮球场,是他们最熟悉和喜欢的地方;6个劣质的胶皮球,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孩子和他吃尽了苦头,他们常开玩笑说,知道我们女子篮球队的队标吗?——膝盖上的黑色伤疤啊,球队每个人都有的。
    三、教学、训练两不误,教师价值显其中
    怎样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训练时间,是范钦刚个人遇到的最大困难。除了训练球队以外,范钦刚还担任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教研组长等一系列工作,怎样使训练和教学几不误?晚上备课,上午上课工作,下午训练成为了他每天工作的三部曲。周日、寒暑假、节假日成了球队训练的最佳时机。自2005年篮球队组建以来,范钦刚就没有了周末、寒暑假及节假日,全用在了球队的训练。但他的语文课仍然是学生、老师们不愿错过的精彩。或许,范钦刚的生活有些苦,有些单调,但他无怨无悔。他说,他热爱教育,热爱体育。
    2007年,范钦刚很想知道自己带的女篮水平到底如何,可找遍全县竟无对手,因为筠连县仅有他这一支学生军。正当范钦刚犯愁时,当年9月筠连教育系统搞了个教职工篮球联赛。“学生娃娃怎么能与成年人同场竞技?”在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范钦刚和学校领导多方努力,才让县教育局网开一面,同意她们先参加片区赛,结果让人吃惊——范钦刚的女篮在片区连打五场,均大比全胜。
    初出茅庐竟然难遇对手,促使县教育局决定再举行一场学生军对筠连县女教师联队特殊表演赛,结果学生军依旧大胜。连番得胜,令范钦刚声名鹊起,县城一所中学立即发来邀请函,请其到校任教,并承诺其队员们免试进校学习。不过,范钦刚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因为舍不下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
    付出总有回报,从2007年开始,组队只有一年多的蒿坝中心校女子篮球队开始参加每年一届的宜宾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五年中,他们夺得四次冠军和一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06年,蒿坝中心校成为了筠连中学的“女子篮球训练基地”,所有队员被筠连中学提前录取。五年中,蒿坝中心校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大批体育特长生。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范钦刚忘我的工作。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组,为范钦刚及蒿坝中心校女子篮球队拍摄并播出了45分钟的专题;2011年,《教育导报》为他撰写并刊载了题为《乡村教师爱与痛—冠军教练范钦刚》的报道,引起了巨大反响;2012年4月17日的四川日报再次报道了题为《范钦刚和他的女子篮球队》。
    范钦刚,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山村教师,组建了一支平凡而又普通的山村女子篮球队,在重智育、轻德育、丢体育的教育弊端凸显的今天,对教育观、成才观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仅打破了筠连县在宜宾市初中女篮比赛中获奖空白的历史,也改变了蒿坝镇体育停滞落后的现状。也许某一天,当女子体育在蒿坝镇蓬勃发展的时候,当女篮运动在筠连县普及的时候,大家或许会记得范钦刚的工作。或许,这就是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教师价值。
    范钦刚忘我的工作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他却从不计较报酬。球队组建至今,范钦刚没有收过任何一个孩子哪怕一分钱的训练费用。当问到支撑他工作的动力是什么时,他总是说:爱心收获爱心,真诚回报真诚。
    不经意间,范钦刚和范钦刚的女子篮球队成为了蒿坝中心校的一张名片。其实,范钦刚对学校的贡献远不止此。近10年来,蒿坝中心校所有文体活动,范钦刚都是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2008年学校成为宜宾市阳光体育先进集体;2009年范钦刚为学校校歌填词;2009年蒿坝镇中心校校园吉尼斯活动创办,2010年蒿坝中心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作为学校体育组长、语文组长和骨干教师的范钦刚可谓功不可没,但学校并没有给他任何特殊的奖赏,可无论刮风下雨,寒暑春秋,范钦刚工作训练依然如故,不改初衷。
    20年光阴荏苒,20年苦辣甜酸,20年平凡而不普通。在平凡中,范钦刚和蒿坝中心校一起成长并收获着荣誉,在问到他未来的打算时,他说,他愿意在这平凡的山村教育中继续体会教师的价值,体会人生的价值。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是一棵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心。 标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