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1|回复: 1

    [筠州焦点] 这位嫁出去的筠连女人好样的——忠孝楷模吴家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1 14: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img]禁止外链[/img]

    吴家容一家。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中国人历来把“忠孝”二字看得很重。关于“忠”,有抗金名将岳飞把“精忠报国”刺在背上,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关于“孝”,古人早把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编撰成书,孝感动天、百里负米、卧冰求鲤等故事,随着《二十四孝》一书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忠孝”二字,早已浸入中国人的血脉。不论是“忠”还是“孝”,这样的品德追根究底,应该是源自于爱吧,对国家对民族的爱,对家庭对家人的爱。我们见过或听过许多“忠孝”故事,有的故事轰轰烈烈,直撼人心;有的故事,则以“润物无声”之态,静静地影响着周遭的人。


    对于高县蕉村镇的吴家容来说,这份爱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操持好家里的大小事,让年迈的婆婆老有所依,让身患残疾的大伯哥不为生计而忧心……二十多年来,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不用过多的言语,却用实际行动为这份爱写下了质朴的注解。


    爱的生根 在这里让爱开花


    蕉村镇青云村,春天的气息和着宜宾早茶的芬芳。近年来,茶叶种植成为青云村村民打开脱贫致富之门的钥匙。去年,6000多亩茶园为村里创造了1500多万元的收入。


    走过一截乡村小路,便到了簸箕寨组。采访这一天,吴家容本是要去茶园摘茶的,为了我们的到来专门留在家中。有客人来,家里哪能没有一个主事的人。农村人的待客之道,便是如此。


    见了我们,吴家容立刻洗洗手,端来板凳让我们坐下,家里人也赶过来欢迎我们。光叫我们坐,她自己却不坐,我们再三“邀请”,她才不好意思地坐下。来之前就听说这吴大姐老实巴交的,不善言辞,聊天一开始,便证明了所言非虚。才拘谨地说上几句话,话语权就被周围的人“夺”了过去。


    二十多年前,吴家容从筠连县嫁到了高县青云村余朝均家。“我就觉得她勤劳、孝顺,是个过日子的人。”余朝均虽然话也不多,但说起媳妇的好,倒也不吝赞美之词。接着,村里的人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她脾气好,两口子很多年都没吵过架。”“家里的家务事,地里的活她都在干。”“娶了这个媳妇啊,真是有福气。”“家里失明的婆婆、残疾的大伯哥她都照顾得很好”……


    这样的话,一句一句从村民们口中传来。驻村干部张晓琴来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她其实就是很朴实的一个人,既然嫁到了这家,就要为这家忙碌、付出。在她的心里,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


    不多言,只多做。爱的种子就这样被播种下,岁月浸润后,便生出花来。

    [img]禁止外链[/img]

    吴家容为行动不便的大伯哥余朝坤按摩。(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爱的牵挂 几十年未出过一次远门


    去年4月,高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举行,吴家容第一次出了趟远门,还是村支书王庸荣专门陪着去的县城。“那是她第一次去县城,她电话也用不来,我还真怕她丢了。”


    四十多岁了才第一次到县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吴家容眼里恐怕这是理所当然。家中的婆婆近80岁高龄,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也几乎看不到东西。这样的情况,能让她放心地走吗?


    有时乡里乡亲需要人手帮忙干点活,吴家容两口子都是一早起床把老人家的饭菜做好了再出门,即使再忙,也要在晚饭前赶回家,照顾老人吃好饭。“她只能吃软一点的饭菜,我每次都是为她单独做一份。”为了将就老人的饮食习惯,吴家容还专门买了一台电饭煲,可以将米饭做得软一些。每次饭菜上桌,吴家容也是先让老人吃,然后自己再动筷。


    让吴家容牵挂的,还有大伯哥余朝坤。三十多年前,余朝坤因伤落下了残疾。从此以后不能行走,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都说长兄如父,照顾余朝坤的责任,吴家容义不容辞地担下了。两家人一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余朝坤的衣食住行都包在了吴家容两口子身上。


    “洗衣、做饭,生病的医药费都是他们在承担,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还推着我出去到处看看。”坐在轮椅上,余朝坤感慨连连,他笑说自己不会说“奉承话”,但吴家容夫妇为他所做的,他心里都清楚,也都记得。

    [img]禁止外链[/img]

    吴家容在忙家务。 (宜宾新闻网 李清凌 摄)


    爱的传递 像她一样照顾家


    还有一个人,对吴家容是充满感激的。“三妈嫁过来的时候,我妈妈已经不在了,爸爸又有严重的残疾,我当时只有三四岁,是她一直在照顾我们父子俩,我读书也是三妈供的。”余朝坤的儿子余永红在回忆起三妈的付出时感慨万千。


    2009年和2011年,余朝坤先后因胃出血和胃穿孔住院。在成都打工的余永红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到医院。“当时三爹一直在医院照顾爸爸,三妈把医药费都解决了,我真的很感谢他们两位。”


    如今,30岁的余永红已经成家立业,回到了青云村,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吴家容家修房子,余永红二话不说去帮忙,家里的电器,几乎都是这个小伙子购置的。对于余永红来说,这就是他感恩的方式。


    在教育上,虽然吴家容并不从言语上教导晚辈,但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晚辈们什么是孝,什么是爱。她的行为,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人。


    余朝坤生病的时候,吴家容的儿子虽然只有十来岁,也力所能及地去帮忙,送饭送菜,倒便盆。如今,余永红的媳妇也加入进来,帮着三爹三妈操持家务,照顾残疾的公公余朝坤。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余永红却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最希望的,还是能留在家乡,用自己的手艺创造收入,好好照顾三爹三妈和爸爸。”


    来源:宜宾新闻网   记者:李清凌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4-5 1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
    好人一生平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