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家风成就全国时代楷模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做到。但生于天地间,我们需要拷问自己,如何为人?如何为父?如何为子?如何为官?改造一方水土,同为天地立心,为一村之人谋福,又何尝不是为万民立命?
“王氏家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肩担道义,胸怀天下。厚德载物,诚实守信。敏而好学,志存高远。”
王家元,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书记,正是源于王氏家训,让他凭着敢闯善拼的韧劲,将一个原本既无便民路、又无产业优势的落后贫困村,带上了幸福美丽新村路。
2016年,王家元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宣部和四川省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接见报告团成员,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高端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春风村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被中央文明办总结为“筠连模式”,并3次进京交流经验。
勤劳为本 节俭家荣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王家元家的大门顶上,挂着一块家规家训牌匾。据他介绍,这块家规家训牌匾是前几年修了新房之后挂上去的,家规家训的内容既是父母对他及兄弟姐妹的要求,也是他对家人的殷切期望。
春节前夕,王家元把老家的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提前写好的春联贴在堂屋的大门上:“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王家元说,从小时记事起,每年过年父亲都会给家里贴上春联,而大门上一直都贴的是这幅对联。每年除夕吃年夜饭前,父亲还会“解读”一遍。
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精神,一步一步改变了春风村的面貌。
春风村俗名“猫咡湾”。“猫咡湾”属典型的喀斯特丘陵山区,土地贫瘠、干旱缺水、交通不便,当地民谣唱道:“有女不嫁猫咡湾,那里只有乱石山,土地贫瘠路难走,一天只吃一两餐。”
土地包产到户,王家元一家仅分到几亩耕地和十来亩荒山,由于兄弟姐妹多,一家人的生活极其艰难,一日三餐基本上都吃不饱。“那时父亲每天都带着我们几个大点的子女去开垦荒山,一天开垦一小片,一年下来,我们家的地便多了好几亩。”王家元介绍,那时他只有十二三岁,每天除了上学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山上与父亲、哥哥一起开荒。那时父亲常常告诉他们,一个人四体要勤,一个家庭要勤俭节约,只要大家都勤劳,家里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父母亲每天起床很早,一直到现在70多岁了,只要身体没问题,从没间断过下地干活。”王家元说。
勤劳人家早致富。在王家元父亲与母亲的辛勤努力下,王家元一家慢慢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1983年,王家元的父亲在日子稍好的情况下,将刚初中毕业的他送到县城川剧团进行培训学习,希望他能学点知识,将来有一技之长。没想到,这次培训却成了王家元人生道路上一大转折点,点燃了他外出经商的热情。
厚德载物 诚实守信
1985年,王家元在与父亲、哥哥多次反复商量后,怀惴父亲为其准备的7500元现金,走上了外出“淘金”路。那一年,王家元刚满18岁。
“出去做生意一定要讲道义、讲诚信,钱可挣但不能多挣,不该自己的一定不能挣。”王家元说,在外出前,一家人坐在一起讨论了几个晚上,他的父亲叮嘱得最多的便是出去后做人做事一定要讲诚信。
由于刚外出时本钱少,王家元只能摆地摊。两年后有了点小积蓄,便大起胆子承包了商场,准备扩大经营。可是由于资金少,进货成了大问题。他便跑到河北与供货商一商量,希望供货老板能赊一部分货。没想到与几个供货老板一谈,大家都表示之前的两年合作得很愉快,完全信得过,叫他只管进货,卖完后再付款。“就这样,我的商场布匹生意做起来了,这应该就是诚信的效应。” 诚信不仅让我的生意越做越大,也对接下来王家元返乡工作后招商引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7年春风村引进第一家企业承包荒山种植花卉,王家元代表村支两委承诺两年内为企业通路、通水、通电。协议签订后,他便带领村民修路、安水、安电。“有的村民说,路是给企业修的,是不是也叫他们出点钱才干,我当时就告诉大家,人要讲诚信,说了的话一定要做到。”钢钎撬,肩膀挑,不同于泥土上修路,坚硬的石头想要开道,依靠的主要是最原始人工。住工棚,吃干粮,喝山泉,3个月下来,王家元瘦了一圈,“修路需要的石料,只管到我的采石场拖。由我一个人全部负责。”望着穷困的村民,王家元许下如此承诺,还背着家人拿出了10多万元积蓄用于修路。终于,陡峭的岩石上凿出了一条可以通车的碎石路。
近年来,由于春风村村民、干部讲诚信、守道义,说了的话都能办到,多家茶叶企业、旅游企业相继落户春风村。
肩担道义 胸怀天下
2000年9月16日,王家元对于这一天记忆深刻。哥哥作为派出所协警员,在追捕逃犯过程中不幸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8岁。“当时整个人都是震撼的。”得知噩耗,王家元从山西赶回老家料理哥哥后事。在他心中哥哥一直是顶梁柱,如今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年幼丧父的两个侄子,他心情无比沉痛……处理完哥哥后事,王家元又回到山西做生意,但此时心境已然不同,父母、侄子,尤其哥哥的遗愿和那段未修完的公路,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2003年,他毅然放弃了山西的生意,回到了筠连。
2004年11月,王家元在不是候选人的情况下,被村民“飞票”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当村干部就要一心为群众着想,千万不能有私心杂念。”王家元说,当村干部的第一天,父亲便把他叫回老家,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要他以哥哥为榜样,做好能为群众吃苦的准备,一心为公,勇于担当,切实为老百姓办事。
生来热心肠,王家元眼观村民受苦无法置之不理。村民李吉友,父母哥嫂4人在三年内相继死亡,与侄子相依为命,30多岁了还没有娶老婆,家里危房不敢住人,于是带着几岁的侄子,在猪圈上搭几根木头,铺上包谷秆,睡在上面。王家元听闻后主动协调资金5000元,发动村民一起,为李吉友建起了一座四列三间的新瓦房。
最初,王家元在家中给妻子承诺:“只干三年,修完公路,我就辞职继续经营买卖。”3年,说起简单,担子挑上去就难以卸下来。3年又3年,3年又3年,转眼他就在这个春风村呆了11年。不仅把路子修通了,还在春风组种上了李树,在龙塘组种上了茶叶,在中沙组种上了花卉。
戎州好家规
家规家训不仅是对一个家庭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规家训是良好家风形成的前提,良好家风是良好族风、民风、社会风、国风形成的基础。
王家元父亲立下的家规家训,造就了一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农村基层干部,也为形成良好村风民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在王家元一家的带领下,全村11个姓氏的人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家规家训,以此作为各家各户村民修身、齐家的主要“法宝”。
来源:宜宾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