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2|回复: 0

    [筠州焦点] 大地为证——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脱贫路上的嬗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1 17: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大地为证——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脱贫路上的嬗变

    高桥村距离筠连县城62公里,海拔1100—1500米,面积10.4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487户1927人。


    高桥村因种植烤烟而得名“川南烟草第一村”,宜烟面积8000亩,高峰时期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


    大力实施产业提升、村落改造、环境治理、文化传承 “四大工程”,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传统文化、技能培训、志愿服务“文明四进”活动。


    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3108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6850元,实现整村退出,并成功创建市级“四好村”。


    0 (2).jpg
    高桥村一隅

    4月21日,记者来到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只见青烟袅袅,云雾朦胧,一条条村道纵横、干净整洁,一栋栋灰瓦白墙的农房依山就势、错落山脚,一行行白色薄膜覆盖土地、整齐划一,一头头黄牛低头吃草、神态怡然……一幅浅绿的山水画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展开。那些平凡朴素的生活场景,那些乡野的自然风情,那些与时俱进的配套设施,无一不让人感受着高桥村在脱贫路上的嬗变。


    靶向施策

    产业发展调优结构


    “高桥村‘四色’的发展思路,引导村民增收致富,华丽转身。”市社科联定点帮扶驻村第一书记何均虎说起该村从贫困村到“四好村”的转变,“四色”成为了他口中提得最多的词。


    何为“四色”?何均虎介绍道,高桥村按照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生态构建、金色烤烟主导、黑色猪鸡补充的“四色”思路发展,因户施策、靶向施策。


    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高桥村以科技兴烟重振烤烟,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标准,推进产业升级。2016年,高桥村总投资134万元,每亩补助500元种烟2680亩,产烟6500担,实现产值1千万元。烟农80户,其中贫困户7户种烟100亩,人均增收3846元。


    0 (1).jpg
    刘昌曲在自家的烟地覆膜

    “政策好,有补贴,还搬进了新家,干劲是真的大。”今年34岁的贫困户刘昌曲就是在“四色”思路发展的引导下脱贫致富的典型之一。他给记者算起了这样一笔账,“今年种了10亩烤烟,卖烟有1万多元的收入,还养了牛和猪,总共算下来应该有3万元。”3万元对于他们一家六口人来说,只是一个开始,“会挣更多的钱,日子会更好。”


    和刘昌曲一样,贫困户刘让朋也对自己家庭的生活有着憧憬。


    2003年9月10日,31岁的刘让朋在外地务工,发生意外,右腿截肢,靠义肢才能行走。2014年,刘让朋回到老家,由于一家人常年在外,老房子早已坍塌,只依稀在屋基上看得到残砖断瓦。由于没有房子,在2014年至2015年之间,借住在堂姐家。“腿脚不好,重的活干不了,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刘让朋还记得当时自己内心的想法——看不到未来。


    转折来了。2015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刘让朋在本村租了一个猪场,开始养殖本地生猪,并从去年起有了稳定收入。“去年养猪我都有1万多元的收入,很高兴。”刘让朋高兴的,还有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他们家在去年腊月二十一日搬进了新家,过上了一个踏踏实实的新年。如今,存栏的40来头猪成为了刘让朋的宝贝,期待今年能卖个好价钱。


    据何均虎介绍,高桥村以海拔高、生态好为优势,重点发展高山肉牛、本地黑山猪、乌鸡土鸭等特色畜牧业。同时,大力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丰富活跃庭院经济,引导群众发展大竹800亩,经果林80亩。通过集体创新收益资金投资入股方式,与蒿坝五谷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带动村民转变思路,推进产业转型。


    “形成了党员带动群众、大户带动小户、基地带动散养、一业带动多业的‘四带’模式。”何均虎说,高桥村“四色”“四带”巩固了脱贫成效,提升了致富能力,初步实现脱贫有保障、发展有产业、致富有路径。


    记者手记

    采写“摘帽”贫困村系列报道有感


    2016年,根据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保完成2016年减贫目标任务的通知》(川脱贫办发〔2016〕51号)进度安排,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等75个贫困村2016年达标退出。为了解达标退出贫困村的变化,记者深入各县区典型的“摘帽”贫困村采写系列报道共十篇。


    从翠屏区菜坝镇水库村、南溪区南溪街道白鹤村、宜宾县泥溪镇红春村,到江安县阳春镇兴旺村、长宁县竹海镇龙潭村、珙县底洞镇利民村,再到高县来复镇通书村、兴文县大河苗族乡峰岩村、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筠连县蒿坝镇高桥村,十个“摘帽”贫困村,十幅不同的农村新貌,让记者深切感受到了在这场兹事体大的扶贫攻坚硬仗之中,改革发展成果的惠及。


    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制度机制保证,需要省市各地的实事求是、理念创新,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用心用情、实干苦干巧干;需要贫困地区群众转变思想、增强信心、自力更生。同时,整合多方力量,从产业发展、资源整合、基础设施、民生民本等多方面入手,因地制宜、靶向施策、精准扶贫,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攻坚新模式,提高脱贫质量。


    惟其如此,才能最终达到精准脱贫、防止返贫,才能让老百姓获得实惠,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来源:宜宾日报   记者:罗友莉 文/图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