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2|回复: 1

    [筠连人物]陈芷江与陈尧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0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陈芷江与陈尧祖
       陈芷江(1865~1913)名先沅,字芷江,亦字芷芗,别号均灵,四川筠连县人。其父公抚及两位叔父,先后为官贵州,皆殁于国难,其父殁时尚未满一岁,赖母教养成人,肆业庆符县(今高县)学,奉调成都尊经书院深造,乡试中举,主讲筠连、高县、沐川各书院。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留京南学学习课业,先后任咸安宫官学(八旗官宦子弟读书学习场所)教习、会典馆清代专修有关典章制度史书的机构)誊录,在京时久,痛国政日非,与当时贤豪谋救国。1895年参加“公车上书”,请求变法维新。1898年八月发生“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远赴云南。历任开化、普洱、昭通知县,大理府知府,荐至道员。1908年4月同盟会河口起义,他兴奋地说:“自此当有可为也!”派其子陈宪民与党人联络,以表支持。        1911年武昌首义,云南省亦宣告独立,10月23日,陈芷江由江防回昭通,举汉帜反正,不久奉云南军政府委任为援川巡按使,率滇军出定川南。既而川滇交恶,陈芷江奔走调和,毕尽劳瘁,进退不得,乃赴重庆。当时成渝各自立,蜀军政府都督张培爵和他相见恨晚,任命他任川江水师参谋长。他力主成渝合并,数月而成,全川大定。
            当时川江多阻,陈芷江以水师参谋长职任,二次到渝,划区分段,编制艇队,再改组水警,规模肃整,清理水道,交通便利。1913年,袁世凯背叛共和,陈芷江时在万县,他看清楚袁氏恶毒,拍案而起:“此国贼也,誓共诛之!”急返重庆,促熊克武独立。为上游策应,乃率职出师,历三十昼夜目不交睫。讨袁失利,重庆亦摇动,1913年10月13日,陈芷江率残部至来凤驿,见事已无可为,作家书寄其子宪民,嘱其善事祖母,内有“吾儿如不死,善继我志再造民国”。既毕,乃勒召所部训话,誓以为民之义,悲慨激昂,全军感泣,而他突然掏枪自杀,以殉国难。享寿48岁。随从者自身旁得绝命词一章,写道:“茫茫浩劫,一张又蹶。哀我川民,水深火热。先灵后劲,再励再接。饷尽弹绝,死报民国。” 来凤驿民众感其德,为之盛衣冠殡葬。追赠陆军中将,入祀忠烈祠。
             陈尧祖(1885~1920)字宪民,陈芷江之子。幼英敏有胆略,才识过人,好读书,文笔清健,书法遒劲,娴武事。少习举子业,游邑庠,惊悲时势艰难,决心投笔从戎,考入云南陆军小学。同盟会河口起义时,受父之命与黄兴密通款洽,黄深器重,撰联勉励他:“学问文章过吾党,精神事业非人同。”1909年以滇省官费,申送度支部财政大学,后改北京大学卒业,当时,中国同盟会创建者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之一程家柽(字韵荪,1874~1914)执教于北京大学,利用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通过教学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陈宪民成为同盟会骨干,与赵铁桥、吕超、彭家珍等川籍革命党人密切联络,活跃于北京、天津、保定,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首义后,11月16日,因图谋暗杀载沣而被捕的黄复生、汪精卫获释来到天津,12月l日,与陈宪民、李石曾、赵铁桥、黄以镛、易昌辑、杜黄、黄君颀、黄慎仪、袁羽仪、程克也等十二人在天津租界开会,决定成立京津保同盟会(又称同盟会京津保支部),直属于同盟会本部。匡翊孙中山,主持华北革命,努力于支援革命军、策动京津响应的工作。共谋狙击权要,潜毁兵器,以慑清廷。公推汪精卫为会长、李石曾为副会长。他们在分析了北方的形势之后,认为北方革命面对两大强敌,一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政客集团;另一个是以良弼为首的清宗室顽固派集团。决定诛杀袁世凯、良弼、载泽,使敌群龙无首,以配合革命军北伐。1911年12月中旬,陈宪民与京津保同盟会军事部长彭家珍一起在北京四川营董宅赁房居住,为暗杀良弼作前期准备。侦知陆军部列巨炮甚伙,他俩趁夜深人静潜入兵营,等守卫者熟睡,尽盗炮中重要零件而去。复在津谋炸恭亲王溥伟,事泄被逮,得李石曾营救获释。1912年1月2日,滦州新军宣布独立(又称第二次滦州起义),正式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张建功为副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白毓昆(雅雨)为参谋长,陈宪民任财政部长。
            1月6日,负责刺杀袁世凯的暗杀小组失手,参与暗杀的黄之萌、杨禹昌、张元培三人被捕牺牲。彭家珍和陈宪民居住的董宅也遭军警搜查,仆人张顺被捕,由于彭、陈两人事先闻风先匿,方才躲过大难。两人迁居到中西旅馆43号继续探寻良弼、铁良、载泽等人的行踪,为暗杀作准备。陈宪民与彭家珍商议,让彭家珍先到天津暂避,待机而动。十天后,陈宪民侦得资政院将于19日开会,不少清朝王公大臣都要到会,他立即用电话通知彭家珍火速返京。彭家珍赶到北京时已是12点,取到炸弹再到资政院时,已是会终人散。计划落空,二人商议,认为暗杀单个大员把握较大,选定宗社党首领良弼。彭家珍决定自己单独完成任务,一易于保密,二可减少牺牲。作为好友和助手,陈宪民只好表示同意和支持。25日上午,彭家珍与陈宪民告别,赠照片一张;同时也寄给天津的战友赵铁桥、黄以镛照片一张、诀别信一封,勉励战友继续战斗。1912年1月27日凌晨,彭家珍在大红罗厂炸死良弼,本人也当场壮烈牺牲。为避搜捕,陈宪民离京南下,被委为大总统府内务部秘书。嗣因天津某军阴谋复辟,陈宪民再图挟弹北上炸之,因装弹失慎,伤左足,断右指三,右眼亦失明。同人送入医院,治疗,七月才痊愈。
            杨禹昌、黄之萌、张元培原葬北京北面荒郊,彭家珍葬于德胜门外西较场乱坟堆中。南北和议成功,共和告成,国事大定。陈宪民等多方探访找到烈士遗体葬处,向农林部长宋教仁建议,改葬彭家珍、杨禹昌、黄之萌、张元培于“农事试验场”万牲园(今动物园),可以供更多人瞻仰。这一意见得到宋教仁和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领导人的支持,烈士家属与川、黔军政府也表示同意。陈宪民亲为督工修墓,手书四烈士生殁年月刻之于石。8月29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胡汉民等同盟会领导人及京津同盟会党人都参加了迁葬仪式。因拓碑油墨有臭气,某军官请孙中山先行,陈宪民怒道;“烈士虽腐,尸骨犹香,何物灶尉,敢促总统?”卒竖碑植树而去。9月24日,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又特意去四烈士墓凭吊,陈宪民皆为摄影,附一一纪事,订为《铁血斑斓志》。著有《先烈彭大将军家珍奔走京津谋炸良弼详志》。
      1913年秋,陈宪民回籍省亲,适值二次革命,其父陈芷江讨袁讨胡殉国,袁氏嗾使川督胡景伊捕下县狱,得同志奔走救免。1916年护国军兴,陈宪民随蔡锷讨袁,任督军、省长两署机要秘书,以功授三等嘉禾章。代理万县知事,兼征收局长,在任四年,治绩卓异,颇有政声。1918年靖国军起,兼援鄂军总兵站部长,积劳咯血,1920年辞职回籍,迁父忠骸归葬,旧伤发,赴省就医,卒于成都。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21 1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soso_e179:}先辈足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