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670,0]禁止外链[/img]
为努力创作反映农村现实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热情讴歌科学发展观在四川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展现文化体制改革和深入推进“走转改”的喜人成效,为党的十八大献礼,6月27日,四川省“振兴川剧3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宜宾市委市政府,峨眉电影集团,筠连县委县政府联合摄制的戏曲电影《槐花几时开》,在筠连县春风村顺利开机,预计将于今年九月与观众见面。
[img=670,0]禁止外链[/img]
戏曲电影《槐花几时开》,改编自宜宾多年精心打造的同名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以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基层干部、村民热情创业的鲜活人物和生动事迹为主要的创作素材,集萃宜宾各地新农村建设的鲜活经验,展现了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农村大地迸发出的无穷创造力和巨大变化;热情讴歌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组织带领农民群众激情创业,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奋斗精神;深情颂扬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该影片将通过对时代题材的探索与尝试,找到川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时代脉搏相契合的关键点,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现实意义。
[img=670,0]禁止外链[/img]
据了解,该片经过峨眉电影集团深入挖掘再创作,通过展现基层干部群众先进事迹,着力表达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集思广益,坚持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齐心协力办大事;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理性决策,正确对待处理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发展。该片还将着力展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获取的成功经验及丰硕成果。
[img=670,0]禁止外链[/img]
戏曲电影《槐花几时开》具有以下显著特色:该片戏剧风格的定位让影片中既融入了传统川剧“滚灯”、“耍帽翅”、“变脸”、“吐火”、“矮子身法”、“倒硬人”、“高下”等技艺,也突出了现代戏的诙谐、幽默的、更具观赏性的特点,吸收了不少四川民间流行的口语、俗语、俚语、双关语、歇后语、行话、俏皮话及传统戏词、现代歌词、网络段子等,以喻人情世态,该片搬上大银幕,是振兴川剧的重要举措;同时,该片开创了川剧实拍,戏剧场景再现大荧幕新模式,将现场实景的具象与川剧舞台表现的抽象有机融为一体,力求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影片音乐也会是该片的一个亮点,川南经典民歌《槐花几时开》会在影片中反复穿插,就像阳关三叠般不断强化和加深主题,具有强烈的意义。
[img=670,0]禁止外链[/img]
本影片特邀请川剧四大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王玉梅、孙普协、刘谊领衔主演。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谭愫担任本片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乔晋担任本片导演,国家一级作曲王文训担任作曲。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一流的作曲、一流的演员阵容、一流的创作团队将共同打造这部经典之作。该片也是四川省确定的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影片。
[img=670,0]禁止外链[/img]
据悉,大型现代川剧《槐花几时开》已在宜宾、泸州、内江、自贡、成都、北京等地演出230余场,受到了各级领导、戏剧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特别是村官和村民观看后心潮澎湃,反响尤为强烈,真正体现了文艺创作“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该剧还为推动四川省“双学”活动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6月6日,该剧在北京中国戏曲学院演出过后,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高度评价该剧:“编得好,演得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演出非常成功”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四川日报等30多家全国、省级媒体刊(播)发了40多篇报道,形成了各级媒体集中宣传的聚焦效应。(中国网西部高地讯 作者:罗志彦)
[img]禁止外链[/img]
延伸阅读: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img]禁止外链[/img]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img]禁止外链[/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