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一家民营医院——“J医院”“散伙”了。在这山区小县,这是不大不小的新闻。曾在该院工作6年多的我,惊讶参半,沉重参半。
这家医院有12年的“院龄”。十多年前,县城的民营医院虽有好几家,但像模像样的屈指可数。这时,一位四十挂零的T君看准市场先机,萌发了办医院的念头。T君是本地人,在外经商淘了第一桶金,决定回乡创业。他联络了一些好友,共同集资办院。在一阵鞭炮声中,J医院挂牌开张了。
J医院有5个股东,开业后的前几年,生意挺不错的。一支异军突起,同行们投去赞许的目光,股东们也乐不可支:“我们的投资还砸准了点!”
J医院开业后的第三年,医院老总邀我到该院坐中医门诊。当时,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于是,我“退休”了,应聘到J医院,一干就是六年。
遗憾的是,大约在J医院开业五六年后,T君不幸病故。之后起,曾经的“快速道”没了。而我呢,也“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说来也巧,此时,一家刚创业一年的医院“T医院”有意于我,于是,我第二次“跳槽”了。没想到,离开J医院仅三年多,传来该院“散伙”的消息,震惊之余,引起许多思索。
其一,办民营医院,股份制之利大乎?弊大乎?利者,筹建一个综合性医院,需巨额资金。一个人的资金有限,找几个股东凑凑额,医院方能办成。弊者,股东多,大凡小事上都有发言权。殊不知,“艄公多了打烂船”,七爷子也有八条心。股份制好还是独资好,股东多好还是股东少好,值得我们的企业家深思。
其二,管理问题。这牵涉到办院理念、营销思路、营销策略。把一盘散沙制作成砂锅,需要匠人精心的制作、柔和。医院毕竟是特殊行业,管理的学问深着呢。
其三,外部因素的冲击。有两点,一是行业竞争。行业竞争是残酷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龟兔赛跑,只能望洋兴叹。二是政策和有关部门的保护。今年初,J医院遇到一起医疗纠纷。一患者在该院手术后死亡,死者家属在该院设灵堂、放鞭炮好几天,有关部门没及时出面制止,最后该院赔偿了30多万元方了事。这一冲击波,客观上是J医院“散伙”的导火索、催化剂。
如今,J医院的员工们鸟自飞,各投林。曾经辛苦创业的股东们心底在流血,员工们没了娘,企业散了伙,怨天呢,还是怨地?
目前,县城有10多家民营医院,J医院的“散伙”,给这些尚在营运中的医院提了个醒:从J医院“散伙”现象中,我们悟到了什么?民营医院的路在哪里?怎样使民营医院成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支生力军?怎样使民营医院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怎样使自己的医院永远立于定水河潮头?
这些,不仅仅是民营医院所关心的话题。
民营医院不是卫生事业的补充,而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有力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