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7|回复: 0

    宋朝并非“积贫积弱”而是很伟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2 15: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宋朝并非“积贫积弱”而是很伟大
    筠连县沐爱中学退休教师曹取吴
    迄今为止,我们在历史书上学到的知识、和好多学者的专著,都告诉我们:“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我冥思苦想,想不出历代的史学家们为什么要歪曲这段历史。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读书,从一些资料的字里行间发现,宋朝其实堪与“大唐帝国”相提并论。“大唐王朝”只是军事和外交比宋朝强,但无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之高低、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宋朝都比唐朝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朝代,宋真宗咸平3年(公元1000年),中国的GDP值总量为265、5亿美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安格斯、麦蒂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100,人均GDP为450美元(当年西方人均GDP仅400美元),这说明宋朝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盛唐时期的水平。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了复兴;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政治开明,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兵变、民乱次数比汉、唐相对较少,规模也比汉、唐规模小得多。
    正因为宋朝经济发达,社会相对于秦、汉、和隋、唐要安定得多,所以北宋人口增长迅速。宋太宗太平兴国5年(公元980年)的人口为37100000人,到宋徽宗宣和6年(公元1116年)已经增至126000000人。

    著名的“教授的教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好多学者都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代”。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历经两度倾覆。但皆因外患,并非内忧。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不是亡于内乱、而是亡于外忧的王朝。   
    一,宋朝的国号及疆域
    (一),“宋”的来龙去脉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原是后周的归德节度使,他的归德军驻扎在宋州。“陈桥兵变”取得皇位后,因为他发迹于宋州,故国号“宋”。由于宋朝的皇室姓赵,故史学界又称“赵宋”;又因“五德终一”学说称,宋朝系“火德”、故又称“火宋”或“炎宋”。火为红色,故宋朝以红色最高贵(皇帝的袍服为红色、而非黄色),世人尊称“大宋”。
    宋朝定都“汴梁”(开封),史称“东京”。因其疆域相对于南宋而言,到达黄河以北,故称“北宋”。
    宋钦宗靖康2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继承皇位,重建大宋王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宋高宗绍兴8年(公元1138年)以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为行都(也称“行在”)。直至幼帝赵昺祥兴2年(1279年)“崖山之战”,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跳海殉国,十万军民与之共同玉碎,宋朝才退出历史舞台。
    (二),宋朝的疆域

    1,领土范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大宋”的北方是强大的“辽国”,因为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的屏障,宋、辽边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 天茂山、山海关一线——也就是说,今天的内蒙、河北省北部及东北属于辽国。

    。因为边界太长,大宋朝就在这边界上种植柳树为界。在与西夏(主要在“河西走廊”)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拓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宋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宋徽宗崇宁3年(公元1104年)收复失地,置“陇右都护府”,宋高宗“建炎南渡”(公元1127年)以后,宋朝领土仅限于秦岭、淮河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宋徽宗宣和3年(公元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有被西夏夺去。宋朝也在大理交界处设立了黎、叙、泸、黔、邕等州,宋高宗绍兴8年(公元1138年),北方的金国领三省事宗磐等人将河南、陕西之地归还宋朝。宋徽宗绍兴11年(公元1141年),的《绍兴和议》后,以淮水——大散关为宋金国界,南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的一大半给金国。
    2,行政区划:宋朝吸取了唐朝繁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宋太宗至德3年(公元997年)始定为15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陕、广南东、广南西十五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1001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宋神宗熙宁5年(公元1072年),分京西路魏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分陕西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不就,又将河北路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徽宗崇宁5年(公元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格为京畿路。宋徽宗宣和4年(公元1122年),《宋金盟约》约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重庆府、夔州、潼川府、京西南、成都府、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
    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以说是重内其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繁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以至于整个宋代外患不止,最终造成亡国。
    宋朝共有四个京城——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
    二、宋朝重要历史事件
    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在中国历史上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根据首都和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和“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时,为避免唐朝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因此造成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的入侵。先是靖康2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去,迫使朝廷南迁。到幼帝赵昺祥兴2年(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蒙古人逼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跳海,十万军民共同玉碎,宋朝被蒙古人孛儿只斤家族建立的元朝代替。
    虽然在军事上宋朝积贫积弱,但相对而言,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复兴,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社会上弥漫着尊师重道之风;科学技术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比较开明廉洁。自始至终,宋朝没有宦官乱政和军阀割据。兵变、民变次数比历代少,规模也不大。社会相应比较安定。
    (一),宋朝的立国: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庙号“太祖”。他原来是“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殿前都检点。因战功赫赫,是是周世宗柴荣的肱股之臣。柴荣死后,恭帝柴宗训封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命归德军驻扎宋州。因为恭帝柴宗训年幼,赵匡胤就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7年(公元960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了辽国南侵的假情报,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兵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这一天,赵匡胤率兵在陈桥驿宿营。夜深酣睡中,“被部属‘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消息传到朝中,周恭帝只好逊位。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定都汴梁(开封),后改为“东京开封府”、并设“陪都”西京,改元“建隆”。建隆元年(公元960年)7月与开宝2年(公元969年),赵匡胤两次“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手握重兵的将军和地方官吏的兵权,委以有职无权的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兵,将兵权与财权统统收归中央。这样一来,扭转了唐朝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这一措施的副作用是地方财政困难、防务松弛,难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虎狼之师的侵袭,因此在对外战争中累累失利,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
    赵匡胤立国后、首要的使命是统一全国。他和赵普雪夜密商后,制定了“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的步骤。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了南平和楚,继而又灭了后蜀、南汉和南唐三国。赵匡胤为了统一全国,还设“封粧库”储蓄钱财布匹,目的是希望日后能从辽国赎回燕云十六州。开宝9年(公元976年)8月,赵匡胤再度领兵北伐。但10月19日他突然离奇死亡。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庙号“太宗”、统一大业暂时停止。赵光义帝位稳固后继续国家的统一事业,先是迫使割据福建漳、泉两州的陈鸿进和吴越王钱氏归降,继而灭亡了北汉。太平兴国4年(公元979年),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开始轻易取得易州和涿州,他意得志满,下令进攻燕京。结果在高粱河遭到惨败。从此以后,宋朝的战略便转为被动。雍熙3年(公元986年)、赵光义再次北伐,结果不但又败,还使名将杨业阵亡。
    在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的继位、頗有疑云——“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他弟弟赵光义害死的。为了保证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了母亲“杜太后遗命”的“金匮之盟”说,——“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临终时、由赵普入宫记录的遗命,杜太后称:要赵匡胤死后,先将皇位传与赵光义,后传招光美(后改名“廷美”)、再传赵德昭(赵匡胤长子)。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故名“金匮之盟”。虽然有“金匮之盟”的说法,但是宋太宗赵光义却先后逼死宋太祖赵匡胤之字赵德昭和赵德芳,又贬黜赵廷美到房州,两年后赵廷美就死在摘所。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也因同情赵廷美被废,另一个儿赵元僖暴死。最后襄王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至道3年(公允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李皇后和宦官王继恩企图另立赵元佐为帝,辛亏宰相吕端处置得当,赵恒才顺利登上皇位。
    (二),宋真宗继位,宋朝步入盛世
    宋太宗赵光义死后,赵恒继承皇位,庙号“真宗”。宋真宗赵恒即位后,政治上奉行宋太宗末年时时的“黄老之术”,无所作为。自从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之后,辽国就经常在宋、辽边境抢劫杀掠。到景德愿年迈(公元1004年),终于演变为大规模的侵宋战争。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宋真宗御驾亲征,是宋军士气大振,与辽军相持与澶州城下,并迫使辽军求和。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两国议和成功。和约主要内容为:大宋帝国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双方结为兄弟之国,史称“澶渊之盟”。
    后来宋真宗渐渐滋长了喜欢阿谀奉承的脾气,寇准渐渐失宠,最终被罢相。宋真宗开始重用佞臣王钦若。此人擅长逢迎,深知宋真宗希望营造“天下太平”的气氛,于是极力鼓吹宋真宗封禅。他与另一宰相王旦联手、在各地制造许多“祥瑞”之象,是宋真宗十分满意。结果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先后三次封禅,这严重损耗了民力。
    宋真宗与皇后刘氏无子,有一次宋真宗偶尔临幸刘皇后的侍女李氏,李氏因此怀孕、并于大中祥符3年(公元1010年)产下一子赵受益。刘皇后按照宫廷规定,将这个孩子带在身边,与另一宾妃杨氏将他养育成人。大中祥符7年(公元1014年)正月,宋真宗封泰山后土,祭老子祠之后,将应天府升格为南京。天禧2年(公元1018年)、宋真宗正式立赵受益为太子并改名赵祯。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2月20日,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继位,他就是宋仁宗,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在宋仁宗成年前,刘皇太后一直代理军国大事,从此进入刘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十六春秋。野史和民间戏剧《狸猫换太子》就是篡改这段历史而炮制出了来的。
    宋仁宗是一个十分开明的皇帝,但在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的阴影下无法施展他的才干,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是如此。他们直到刘皇太后死后,才得以施展抱负。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诰命废郭皇后,选曹彬子曹玘之女册封为皇后。曹后是一个贤德皇后,虽然宋仁宗宠爱张贵妃,曹后并不在意,一心一意辅佐他主持国家大事。
    李元昊于“大庆3年”(公元1038年)在河西走廊的西夏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几年的战争,宋军累战累败,导致“重熙增币”。尔后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吕夷简、富弼、包拯、韩琦等能臣,推行“庆历新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宋朝进入建国以来最繁荣的时期。但遭到一些守旧派人物的攻击。他们攻击这些能臣是“朋党”和拉帮结派。以致他们大多被贬为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就此哦结束。
    在边疆军事征战方面,宋仁宗任用大将狄青,先后弭平了南蛮侬志高的叛乱,和西夏的挑衅。
    嘉祐8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驾崩于福临殿,遗诏太子赵曙即皇帝位(赵曙原是宋真宗的弟弟濮王赵元份之孙,嘉祐7年亦即公元1062年、被立为太子)。曹皇后为了防止发生变故,她强忍悲痛,将所有宫门鈅匙收在身边,黎明即诏太子入宫,尊宋仁宗遗诏,拥立太子即位,他就是宋英宗。即位不久,宋英宗突然染病不能临朝,乃尊曹后为皇太后,沼请权同处分国事。曹皇太后乃御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宰臣奏事,她以轻重缓急据典立批,没有什么搁置。内外奏章数十起,她都能件件题纲挚要、处理得当。偶遇疑难,便命宰臣复议后奏处、从不武断。曹后对曹氏懿戚、及左右侍臣,丝毫不肯假借。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宋英宗病愈,曹皇太后立即撤帘归政、丝毫不留恋权势。但宋英宗亲政仅仅半个月,就爆发了“濮议事件”——宰相韩琦提请讨论关于宋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朝臣因此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称英宗生父濮王维“皇伯”,另一派则认为应该称“皇考”,争议历时十八个月之久,不能决定,最终有曹皇太后下旨、称宋英宗胜负为“皇考”、才平息了这场争论。
    宋英宗虽然身体羸弱多病,但仍然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继续任用前朝能臣、而且大胆挖掘任用新人。他非常注意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很忙重视图书典藉的编修,《资治通鉴》的写作编修,就是宋英宗提出并发起的。
    (三),熙宁变法与“乌台诗案”及新旧党争
    治平4年(公元1067年),宋英宗驾崩、由皇太子赵顼即皇帝位,他就是宋神宗。宋神宗在位期间,宋朝初期制定的制度已经发产生了诸多流弊;民生状态开始倒退,在北方的边境上,辽国和西夏又虎视眈眈。宋神宗因此锐意改革,他启用著名改革派名臣王安石,对朝政进行改革。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朝政的改革。王安石新法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保甲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等。
    但当时全国天灾不断,新法执行中也出了一些纰漏,因此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猛烈反弹,宋神宗度日推行新法也产生了动摇。熙宁7年(公元1074年,中国的北方大地发生大旱。有一个叫郑侠的名臣向宋神宗赵顼呈上了一幅《流民图》、图中景象惨不忍睹,是宋神宗受到极大的震撼。第二天他就下诏暂罢“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等十八项法令。尽管这些法令不久以后又得到回复,但宋神宗已经对王安石开始产生不信任。熙宁7年(公元1074年)4月,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贬摘知江宁府。后来,改革派中的吕惠卿肆意妄为,王安石因此回京复职。但他依然受到保守派的坚决阻扰,熙宁 9年(公元1076年)6月,王安石长子去世,王安石借机坚决求退,宋神宗于是年10月再次罢免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新法的推行,效果远远不如王安石的设想——新法的施行、虽然大大的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却严重的增加了平民的负担,“熙宁变法”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的战斗力没有明显的改善。加上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的演进、才能完成的十几项改革措施,在短短几年内全盘推出,是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而且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实行效果相去甚远;有些措施甚至由利民变成了扰民。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中诸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人都是人品极端卑鄙的小人,正如历史学家们说的:“早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官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王安石被罢相后,宋神宗仍然继续搞事业,好为“元丰改制”。在史学界,“元丰改制”和“熙宁变法”合称“熙丰新法”。但“元丰改制”的改革的力度已经无法与“熙宁变法”相提并论。伴随着国力的增强,宋神宗的焦点转移到了对付外患上来。他决心消灭西夏,熙宁5年(公元1072年)5月,宋神宗开始西征西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也大大的鼓舞了宋神宗的士气。

    元丰2年(公元1079年),的一日,中承李定、御史舒亶、以及何正臣等几个“整人专业户”劾奏湖州知州苏轼“怨望朝廷、毁谤君父、交通戚里,诚属‘大不敬’,请严格究治”,在历史上,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宋神宗因一时被谗言蒙蔽、见奏大怒,下诏逮苏轼下狱,准备将他杀掉。可巧此事被曹太皇太后知道了,她立诏宋神宗问话,
    曹太皇太后:“听说你下诏逮苏轼下狱,他究竟反了什么罪案”?
    宋神宗:“他怨望朝廷、毁谤君父、犯着大不敬的罪案”。
    曹太皇太后:“果然吗?苏轼何至于此?有证据吗”?
    宋神宗:“有的”。就把苏轼所作讥讽新政的诗词“斩头去尾”摘录一些唸给祖母听。

    曹太皇太后:“这些怎么可以作为证据?须知文人制作诗歌乃是一时的感触,并非有什么成见。就算有一二讽刺朝廷处、乃是诗人应有的态度。《詩三百篇》不是也有很多讽刺当权者的地方吗?人君要嘉爱诗人忠君爱国的苦衷,不要任意罗致成罪甚至处以极刑。其实、人君慎狱怜才之才是对的”。

    宋神宗听了曹太皇太后的教导后,对“整人专业户”们弹劾的几个文才、和要求处以极刑的,宋仁宗一概不孕,都从宽发落,只是贬摘做地方官而已。
    元丰3年(公元1080年)曹太皇太后自知不久人世,遗诏死后不准设忌。且将一束密封的奏折交付宋神宗,并嘱咐:“带我死后你才开看,但只允许孙儿你自己明白,不可因此罪人”。曹太皇太后逝世后宋神宗开看、方知是宋仁宗立宋英宗时、群臣谏阻的奏章。宋神宗看后大恸,果然遵从曹太皇太后遗命,没有追究这些臣子。他深感曹太皇太后的慈德,除尽礼尽孝服丧外,特尊曹太皇太后为“慈圣光献”、并推恩曹氏,追封曹佾(曹后之弟“八仙”之“曹国舅”)为中书令,官家属40余人。
    当时世界西方的“拜占庭”古国——即疆域东至西亚的亚美尼亚、西至西班牙、北达多瑙河、南到非洲海岸的“东罗马帝国”,与世界的东方之大宋王朝、堪称两个超级大国。元丰4年(公元1081年),东罗马帝国的阿历克塞国王派使臣携带重礼、来到大宋都城汴梁(开封),要求宋神宗派出军队帮助他收复失地。由此可见当时大宋王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但由于这年4月西夏发生政变,宋神宗想趁机消灭西夏,他没有答应阿历克塞国王的请求,但遗憾的是,宋神宗这次西征却遭到惨败。他也因此一病不起,元丰8年(公元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立第六子赵佣为太子,宋神宗颁布的新法虽然曾短暂的被其母高太后所废除、但不久又李旭恢复,不少甚至沿用到南宋时期。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赵煦继承皇位,但又高太后垂帘听政,并对宋哲宗严加钳制。高太后重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并冷落宋哲宗,结果引发严重的心、老两党的党争。宋哲宗亲政后,贬斥旧党,信用新党,变法因此得以储蓄。
    宋神宗及以前这段时间,时宋朝稳定和发展的时期,宋哲宗以后综合国力才开始不稳定。
    (四),靖康之耻
    宋哲宗没有留下子嗣,死后由他的弟弟赵佶继承皇位、他就是宋徽宗。赵佶自幼爱好笔墨、长于丹青、骑马,专好享乐;不但如此,还喜欢逛青楼,生活糜烂;他既是一个接触的艺术家,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亡国之君。他继承皇位后、大兴土木,听信道士谗言,在开封东北角修建“万岁山”,(后改名“银岳”)。这山方圆十余里,山中有“芙蓉池”、“慈溪”等景点,里面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他还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专门在东南各地搜集奇石、专人专程送达京城,这就是所谓的“花世纲”、弄得民怨沸腾。
    身为皇帝,他不理朝政,把政务都交给蔡京等几个賊子。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大型党禁、排斥异己。蔡京商人的第二天,就假借宋徽宗名医下达“禁止元祐法”的诏书,这就是有名的“元祐奸党案”。从此,分时正直的大臣、全部被排斥出证券中心,中枢机关全被奸党控制。宋徽宗本人也好大喜功,必将策略。当他看到辽国被金国进攻时,便妄想利用金国来节制辽国,重和元年(公允1118年)派遣使节马政从山东登州渡海到金国,与金国商议双方共同进攻辽国。当时的协议是大宋负责攻打辽国的南京和西京,灭辽后燕云十六州归大宋、过去大宋给辽国的岁币改交金国,这就是有名的《海上之盟》;就是这个《海上之盟》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并引狼入室。
    宋朝军队进攻辽国的结果是遭到惨败,金兵不但乘机掠去燕京的人口,还尅扣营州、平洲和滦州等三州。宣和7年(公元1125年),金兵分两路南下进攻大宋。宋徽宗赵佶吓得立刻传位宋钦宗赵恒。由于宋徽宗的患得患失、和在战与和方面举棋不定,延误战机。后来、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用李纲保卫东京。虽然最迟取得胜利,但是金国并未死心,一度坚持南下攻宋的方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9月,金兵攻陷太原,要挟宋钦宗前去金营议和,润冬月30日,开封外城被金兵攻陷,宋钦宗逼迫前去金营议和,三日后失意返回,金人提出大量金银的赔赏。宋钦宗为了满足金人的所求,便大肆搜刮开封城内百姓财物。开封城北金兵团团围困,造成城内疫病流行,老百姓饿死、病死者无数。
    靖康2年(公元1127年)2月6日,宋钦宗被废、贬为庶人。7月,宋徽宗逼迫前往金营,金国不但扣留宋徽宗,还另立张邦昌为傀儡政权“大楚”的傀儡儿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并被金人封了一个耻辱的“昏德公”、宋钦宗被封为“重昏侯”,北宋后宫和大量官民女眷被抵押给金国,其中大部分被没入金国官妓院“洗衣院”,这一历史上的奇耻大辱称为“靖康之难”或“靖康之耻”。
    (五),建炎南渡和风波亭岳飞蒙冤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宋朝宗室,康王赵构是宗室中的一条“漏网之鱼”。靖康2年(公元1127年),赵构从济州南下,到达陪都南京——应天府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他于“鸿庆宫”谒太祖庙,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半年之后,为了躲避金兵进攻,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苏州(后升为“平江府”),江宁府(后升为“建康府”、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越州”(后升为“绍兴府”)杭州等地,均以“行在”命名之。这就是“建炎南渡”,宋高宗赵构重建的宋朝就是“南宋”。
    宋朝一路南迁的同时,金国军队也一路南扑。直逼杭州。宋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四个月之久。由于江东水网地区天气炎热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兵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他率部北撤到达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了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宋军以8000兵力围困金兵10万之众,双方相斥了48天之久。最后金兵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兵撤出后,又在建康被岳飞大败,从此再不敢渡过长江。建炎3年(公元1129年)7月,宋高宗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8年(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府”、实为“行在”。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岳飞,通过北伐、夺取了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之土地为根据地,一直打到距离开封只有45里之“朱仙镇”。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家军”,以至于金人叹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曾经一度准备放弃开封、渡过黄河北逃。但就因岳飞喊出“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圣”。宋高宗感到,假若岳飞果真“迎回徽、钦二圣”,就直接威胁到他的皇位。于是假宰相秦桧之手,连发12到金牌,召回岳飞,以“莫须有”罪名、将他杀掉。世人不知内情,直接把杀害岳飞的罪过加到秦桧的头上,放过了罪魁祸首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任用秦桧为宰相,秦桧上台后,排斥异己,迫害和自己政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宋高宗明明知道,但为了一己之私,装耳聋眼瞎、予以默许。到了后期、由于秦桧势力发展太大,宋高宗感到会威胁到自己,才首先下令夺去秦桧孙子的状元,削弱他的势力。绍兴25年(公元1155年),秦桧病重,准备策划让儿子顶替相位时,宋高宗又果断予以否决,不久、秦桧在失意中一命呜呼。
    秦桧死后,宋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另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宋高宗因为生活糜烂,经常临幸青楼,丧失了生育能力、没有子嗣。他只好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瑗和赵壉中选择继承人,绍兴30年(公元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31年(公元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南侵,在采石矶被虞允文击退。此事让宋高宗萌生退意,绍兴32年(公元1162年)6月,56岁的宋高宗下诏退位,梯子赵昚继承皇位,是为宋孝宗。宋高宗自己称“太上皇”、居住“德胜宫”。宋高宗登上“太上皇”后,更加纵情享乐,耗费巨大。       (六),偏安江南一隅的内忧外患
    宋孝宗赵奋昚即位后,努力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南宋相对进入兴盛时期。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冤狱,启用主战派人士主政,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4月,宋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这次北伐虽然一度取得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麻痹轻敌,北伐历时仅20天就宣告失败,宋孝宗不得已与金国议和。但宋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北伐事业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腐败,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在宋孝宗时期,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高宗死后,宋孝宗对政治偶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给他的儿子赵悙,他就是宋光宗。但是宋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上了精神病,加上他非常不孝,宋孝宗十分上心,紹熙5年(公元1194年)7月,宋孝宗在失望中去世。
    宋光宗好猜疑,他对父亲身边的大臣很不信任,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精神失常、 疯疯癫癫。绍兴5年(1194年)7月宋孝宗死后,宋光宗竟然不服丧,临安城内紊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另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将宋光宗奉为“太上皇”,由他的儿子赵扩于公元1195年继承皇位,是为宋宁宗、他即位后改元为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6年后宋光宗去世,史载宁宗小慧,智商低下。宋宁宗在位期间,朝政被两位权臣——韩侂胄和史弥远操纵和把持。宋宁宗虽然智商低下,但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君主。
    宋宁宗初期,赵汝愚担任宰相,他是一个政治操守良好的人,但因为他是皇室,皇室担任宰相本来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的煽风点火,最后被罢去相位。但是老百姓十分怀念他,他去世后,临安城门上每天都张贴有悼念他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消除赵汝愚的影响,和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数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感出政府公务员的队伍。
    庆元6年(公元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经对他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开禧2年(公元1206年),韩侂胄贸然金星北伐,但结果惨败。北伐的失败,使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以及韩侂胄的反对派结成统一战线,而金国有一杀韩侂胄为谈判条件之一。开禧3年(公元1207年)1月3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把持朝政。
    宋宁宗本来有八个儿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专政不满,因此史弥远废太子赵竑,另立赵昀为太子,嘉定17年(公元1224年、宋宁宗去世,赵昀接替皇位,是为宋理宗。史弥远继续把持政权,宋理宗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绍定6年(公元1233年)10月,史弥远去世,宋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1234年)宋理宗改元端平。 他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宋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同时在北方,金国正面临蒙古人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的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国,让金国成为大宋的屏障。
    绍定5年(公元1232年)12月,蒙古人遣使前来商讨宋、蒙合作夹击金国,当朝大臣大多赞成,只有赵范反对。宋理宗答应了蒙古人的要求,蒙古人也允诺灭金以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知识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字据、因此买下了后患,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者来宋朝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但被宋理宗拒绝,宋理宗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
    绍定6年(公元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5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身亡、金国灭亡。宋将孟琪将金哀公遗骨带回临安,宋理宗将金哀宗遗骨供奉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的在天之灵。
    (七)南宋在风雨飘摇中与蒙古对垒
    金国灭亡后,蒙军暂时北撤、河南空虚,宋理宗意图据(潼)关守(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南京应天、西京洛阳、光复中原,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5月,宋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6月12日、全子才收复南京(应天),7月5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南宋在此役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
    宋廷“收复三京”不但失利,更为们蒙古南侵制造了借口。“端平入洛”之后,宋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宋理宗的两个儿子均已早夭,他只好立弟弟荣王赵与芮之子赵孜为皇子,赐名赵禥;初封永嘉郡王,进封忠王。由于赵禥的母亲怀孕期间曾服用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6月,宋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5年(公元1264年)12月26日,宋理宗驾崩,赵禥继位,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奸臣贾似道因此擅权,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雨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人称“蟋蟀宰相”。他禁止将前线战报奏闻宋度宗。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宋度宗才得知此事。端平2年(公元1235年),蒙古军队首次南侵,被击退。但他们不干失败,次年9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再一次挫败蒙古军队渡江南下的企图。这以后,南宋军民在抗蒙将领孟拱、孟瑛余玠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古军队,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孛儿只斤、蒙哥在征战四川合川钓鱼城时,被宋军流失所伤,死于军中。他的弟弟孛儿只斤、忽必烈正在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回到草原、以便夺去大汗帝位。奸臣宰相贾似道乘机派人与孛儿只斤、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和权势。咸淳7年(公元1271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国家,国号“元”。咸淳10年(公元1274年),年仅35岁的宋度宗去世,有其长子赵显继位,是为宋恭帝。
    (八)宋朝与蒙古的最后一战——崖山海战
    南宋在宋恭帝即位时,朝政已经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朝军队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今南京);长江防线崩溃、朝野震惊。社会各界都期望丞相贾似道能够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贬摘地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同年11月20日,常州沦陷而且被元军屠城。不久、平江也告陷落。临安人心惶惶。德祐2年(公元1276年)2月5日,元军攻克临安,并在临安城举行受降仪式,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但广大军民并未投降,民军到处拼命抵抗。
    宋恭帝赵显的弟弟赵罡和赵昺,早就被大臣们保护着逃出临安。赵罡在福州即位,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此时、文天祥在陆地组织军民反抗元军的侵略。朝臣陈宜忠、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送赵罡和赵昺乘船南逃,和宋朝宗室在海上漂泊。组成“行朝”。景炎3年(公元1278年)赵罡的小朝廷抵达雷州,4月15日年仅11岁的赵罡去世,丞相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5月)。
    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雷州失守,赵昺的小朝廷迁往崖山(今广东雷州湾的新会),元军在汉奸将领张弘范带领下、紧追不舍、对崖山发动猛攻、宋军全线溃败。赵昺在丞相陆秀夫背负跳海殉国的同时,赵宋皇族八百余人亦集体跳海自尽。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来到海陵山脚下,听说丞相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殉国的噩耗后,张世杰悲痛不已、坠身入海,爱国军民十万之众纷纷跳海殉国,宋朝至此才宣告彻底灭亡。
    崖山海战继位惨烈,因为有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海上飘满了尸体,文天祥亲自目睹如此惨状,曾作诗云:
    “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飊风吹鬓华”。
    汉奸张弘范公然在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跳海的地方竖立“张弘范灭宋于此”石碑,把他自己永久订在了耻辱柱上。
    崖山海战使中华民族精英尽失,所以有学者称“崖山之后无中国”。宋朝是日本的宗主国,崖山之战后,日本全国缟素,借以悼念宗主国的灭亡。日本学界更是把宋朝以前的中国称为中国,把宋朝以后的中国称为“支那”。
    ,宋朝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朝的政治体制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沿袭唐朝,但宰相不再由“三省”(中书省、门下省、秘书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宰相”与“副相”通称“执政”、或“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度的萎缩——仅只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着“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御史台”、“谏院”、“置谏官”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二),宋朝的军事组织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初,为加强皇权、和让军事阶层稳定,决定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剥夺权利,建隆2年3月,宋太祖赵匡胤削去“都检点”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同年7月,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兵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兵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设“枢密院”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向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統兵。这样一来,就导致統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統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战争时、战区司令皆由文官和太监担任,而且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这些情况对宋朝的战斗力有负面影响,宋朝的建国兵力的部署“守内虚外”,但熙宁年间以后,首都驻军有所减少。
    北宋中期以后,因为对辽国和西夏的战争的需要,军费有所增加。但对統兵将帅限制过多,“权任轻而法制密”,将不专兵、动相牵掣。“元戎不知其将校之能否,将校不知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以谦让自任”,何军纪不明、是宋军严重缺乏训练,终日“游戏于尘世间,以鬻巧诱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卫兵入宿不自持,被面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张演评说:“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士大夫指出:“宋所忌者,宣力之武臣耳,非偷生邀宠之文士也”。南宋军队的主力为屯驻大兵,以及三衙。屯驻大兵战斗力较强,多系私人招募部队,如“岳家军”、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说法。南宋时期,朝廷控制军队的能力已经弱化,“枢密院”的权责也逐渐缩小,绍兴11年,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的兵权相继被削减。
    (三),宋朝的军械设备和武器
    宋代以前、中国的军械技术仍然处于冷兵器时代。从宋朝开始、火器登上了战争的舞台。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体现在使用“霹雳炮”、“震天雷”、“引火毬”、“铁火炮”、“火箭”、“火毬”、“火枪、“火炮”等火器方面。逐步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水战装具的发展,舟师仍在江河,频海地区的发展,南宋时期尚有“车船”,投石机方面有“车行炮”、“单梢炮”、“七梢炮”、与“旋风炮”等。
    城防设备发展出“城制”、“弩台”、“敌楼”等设施。其中以山城防御体制最具有名。南宋守将余玠、在四川合川钓鱼城防御蒙古军队,为了巩固川、渝地区,他采用“守点不守线、连点而成线”的方针,修筑合川钓鱼城,四川苍溪大荻、四川南充青居、四川金堂云顶、四川合江神臂、重庆万州天生等十余城,形成一个防御网,成功抵御了蒙古军队的攻击。
    (四)宋朝的兵制及兵种      
    宋朝实行的是自愿性的“募兵制”,并且将在天灾之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作为一种传统的国策,有社会福利性质,所以起到了稳定政权的作用。
    宋朝有四种军队
    (1),禁军:即宋朝的中央军,是宋朝军队的主力。
    (2),厢军: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
    (3),乡兵:按机关抽调的壮丁。
    (4),藩兵: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在兵种结构上分:
    (1),步兵:为宋朝军队的主要兵种,
    (2),骑兵:数量有限。因为没有良好的放牧场地,所以无法提供足够战马,不但严重困扰了宋朝的军备,限制了骑兵的发展,因而难与抵抗主要敌国(辽国、金国、西夏,以及后来的蒙古军队)骑兵的进攻,最终造成宋朝亡国的主要因素之一。
    (3),车兵:属于逐步消失的兵种。
    四,宋朝的生产和经济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都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效突出。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宋朝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的50 多个国家有通商往来,宋朝开始对南方大规模开发,促成了经济中心由北向南移动。
    (一),宋朝的赋役
    宋朝的农林赋役制度,大致延续唐朝末年的“两税法”,但增加了“丁税”。而差役则极其繁重、造成人民沉重的负担。因此王安石“熙宁新法”有《免役法》的推行。
    宋朝最高现金财政收入为铜钱6000余万贯;理论上1000个铜钱为一贯(民间所谓“一吊”)。到了民间,则有“七合十”(700个铜钱准一吊)正合适,“六合十”(600个铜钱准一吊)太亏人的说法。
    宋朝财税“岁入1亿6000万贯”,是指铜钱、米麦、白银、布棉、丝绢、草料等不同物品的合价总数。
    宋朝商业税占财政总收入的70/100.
    (二),宋朝的农业
    宋朝由于大面积的垦荒和兴修水利,着重改良农具,所以农业发展迅速。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山区的“梯田”、河水冲刷淤泥形成的“淤田”、海边沙淤地“沙田”、湖上木排铺泥的“架田”等。大幅度的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宋太宗至德2年(公元996年),全国耕地面积3125200余頃,到宋真宗天禧5年(公元1021年)增加到5247500余頃。  
    宋朝出现了各种新农具,比如:代替农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秧马”。新农具地方出现,也让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一般农田亩产可达1石(10斗,每斗黄谷30斤,包谷40斤),江、浙2地区一年可达2至3石。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分给江、淮、两浙,它就是后来南方的早稻尖米或黄籼米。
    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宋朝把一些生长在北方的农作物如粟、麦、黍、豆米到引种到南方,棉花盛行种植于闽、广地区;茶叶遍及今苏、浙、闽、皖、贑、鄂、渝、湘、川等地,种桑养蚕和种麻的地区也在增加。
    南宋时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冠,历来有“苏常熟、天下足”之称。甘蔗种植遍布苏、浙、闽、广等省,糖已经成为宋朝使用广泛的食品。所以宋朝出现世界上第一部制糖术的专著——王灼的《糖霜谱》。   
    (三),宋朝的手工业
    (1)宋朝的主要矿产包括金、银、铜、铁、铅、锡、煤等。北宋时期今属矿藏达到270余处,较唐朝增加了100余处。宋仁宗时,每年得金15000多两,银219000多两,铜5000000斤,铁7240000斤,铅90000多斤、锡330000斤。
    (2)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区流行毛织业。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中心。两浙和川蜀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地区设立“织锦院”——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而发达起来。
    (3),瓷器制造业:宋代的官窑、民窑遍布全国,当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的“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的“景德窑”、福建建阳的“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民间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南洋、印度、中亚和西亚。其中“钧窑”以神奇的窑变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产量而位居宋瓷之首。

    (4),宋朝时期主要造纸业和印刷业。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为原料的造纸业,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都闻名于世。甚至还有纸被、纸衣、纸巾等。纸张的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印刷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宋朝的印刷业分三大系统——官刻系统:“国子监”所刻的书称“监本”。民间书坊所刻的书称为“坊本”。士绅家庭自己刻印的书属于私刻系统。东京、临安、眉山、建阳、广都等,都是当时的印刷业中心,当时的“坊本”书数浙江最好,称“浙本”。四川次之,称“蜀本”。福建所刻之书以量取胜、称“建本”;其中尤以建阳麻沙镇最多,世称“麻沙本”。社会上流行刻书的风气。其中以临安国子监所刻的书品质最好。

    宋朝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做工考究、传世稀少、价值连城闻名于后世。
    (5)宋朝的造船业:宋朝的造船技术水平时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科(月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隔水仓,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这种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
    宋朝的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宋太宗时,全国每年造船达到3300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网,加上海外贸易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宁府、今南京、平江府(今苏州)、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地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时代、还出现了“车船”(用转轮推动前进),“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四),宋朝的金融和商业
    宋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市面通行货币有铜钱和白银,宋太宗时,每年铸币800000贯。到宋神宗熙宁6年(公元1073年)、已经达到6000000余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宋真宗时期,成都有16家富户主持印制一种纸币,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是为“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仁宗后改归官办,并定期限额发行。宋徽宗时期,改“交子”之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南宋于宋高宗绍兴30年(公元1160年),改为官办“会子”。其品种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于金国交界处只能使用铁钱。与“交子”不同、“会子”是以铜钱为本位。面值有1贯(1000文)、2贯(2000文)和3贯(3000文)三种;后增印200文、与500文小面额钞票,宋孝宗乾道5年(公元1169年)定为三年一界,每界发行10000000贯,以旧换新。
    第一界“会子”定额发行3000000贯,到宋孝宗乾道4年(公元1168年)仅七年的时间,发行额增加到7000000万贯,之后固定在10000000贯。尽管“会子”的加印与“隆兴北伐”有关,但是由于作为本位的金属货币没有相应追加,币值增长指数达到 300/100以上。到宋理宗淳祐6年(公元1246年)、“会子”发行额增加65倍。虽然“会子”与铜钱可以自由兑换,但由于“会子”不断贬值,两者汇率急剧走低,宋宁宗宣布11、12、13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子”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飞涨犹如脱缰之马,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宋宁宗嘉定3年(公元1210年)、“会子”换界,政府规定新、旧“会子”以1比2 的比例兑换,同时严禁不按比例兑换“会子”,否则从抄家、并鼓励打小报告互相揭发。这无异于宣布“会子”已经信用破产。但是、这依然没有能够阻止拒收“会子”的风潮,“会子”也进一步贬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各阶层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政府发还抄没的家产,并筹措14000000贯来回收旧“会子”,宋宁宗嘉定5年(公元1212年以后违纪才逐步平息。从此以后,“会子”还界以无法进行,政府一旦发生财政危机,就会烂印钞票,饮鸩止渴。宋理宗亲政以后,由于十六集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险些再度造成通货膨胀,“端平入洛”之后,“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从端平初年暴跌25个百分点。十八界会子发行量更大,米价涨到每斗(40斤)3贯零400文,是宋孝宗年间的十一倍。宋理宗淳祐7年(公元1247年),宋理宗颁诏,十七界、十八界“会子”永远使用。希望借此来抑制物价上涨。但是200文的十八界“会子”、却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一语废纸无异。宋理宗景定5年,贾似道规定十七界“会子”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兑换成十八界“会子”,并将“会子”改为“金银见钱关子”,宣布“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一比三,结果、造成通货膨胀恶性发作。
    (五),宋朝的海外贸易
    因位于“河西走廊”的西夏、阻隔了进出西北过门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心的南移,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的港口就成为新的贸易中心。唐朝时期,只有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到了宋朝,先后在广州、杭州、泉州、密州板桥镇,润州、苏州、温州、江阴军、明州、嘉兴府(秀洲)、华亭县(松江)、澉浦镇(海盐、和嘉兴府上海镇(上海)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宋朝海外贸易分官营和民营两种方式。在两种方式中,民营方式占了 海外贸易的的大宗。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80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贸易法。而各个外贸港口还在城市里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设立“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专门接受外商子女入学接受教育,抓们制定了《蕃商犯罪决罚条例》、约束外国人的行为准则。在广州和泉州城内有许多“蕃客墓”、见证了宋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宋朝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
    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一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欧亚地区五十八个国家。宋朝出口货物包括丝绸、瓷器、糖、纺织品、茶叶、五金。进口货物包括象牙、珊瑚、玛瑙、珍珠、乳香没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级别中商品。
    宋潮从大量进口货物通过“市舶司”获得的税收从北宋仁宗景祐年间(公元1034年到1038年)的530000贯、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年到1067年)的630000贯、到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到1162年),已经达到2000000贯,约占中国财政收入的6/100.
    南宋时期,宋朝在金国与大理的交界处设立“榷场”互通有无。宋朝出口药材、茶叶、棉花、犀角、象牙、等。进口北珠、人参、毛皮、马匹等货物。民间也有大量的走私贸易。由于宋朝铜钱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东南亚和西亚。而当时的朝鲜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货,改用宋钱。
    五,宋朝的人口
    宋太宗太平兴国5年(公元980年)全国户口6418500户、约32100000人。若加上未列入土客户统计范围的户数,则应该有6870000户37100000人。到宋徽宗大观4年(公元1110年)、全国已经有20882258户46734784人。经学者考证、宋代户口只统计承担赋役的成年男人,故认为实际人口达112750000人,并提出北宋人口峰值出现在“靖康之乱”前夕的宋徽宗宣和6年(公元1124年),当时全国有23400000户、126000000人。
    宋、金之际因战乱,人口大量锐减,“靖康之乱”前的宣和6年(公元1124年)、南方约有13600000户,到宋高宗绍兴5年(公元1135年)南宋境内的有10860000户56500000人。自平定民乱和“绍兴和议”后,南方人口逐步恢复。全绍兴32年(1131年到11262年)、南宋约有12400000户64500000人。南宋中期因“人稠地狄”,人口增长缓慢。到宋仁宗嘉定16年(公元1223年)、达到了户口的峰值、官方统计有12670801户28320085人。学者考虑到隐户问题认为该年应有15500000户80600000人。
    “靖康之乱”后,中国再次出现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乱”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潮则是在金国国主完颜亮南侵之时,南方人口因此及大量增加,若以宋高宗绍兴32年(公元1162年)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比较,两浙路户口增加260000户、江南西路增加420000户,福建路增加330000户、潼川府路增加240000户、夔州府路增加140000户。宋、金之际大约有5000000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各地。
    在人口分布上,宋太宗太平兴国5年(公元980年)全国总人口数中,南方占56、9/100,北方占43、1/100,这是唐末五代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发展的结果。不过宋代统一后,并没有导致北方人口在全国所占比重上升。经过百年的发展,到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南在全国所占人口比重上升至62、6/100,而北方下降至37、4/100.到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南、北各占比重已经是64、1/100和35、9/100。
    六,宋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宋朝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两宋的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也在当时的世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了改进和应用。提到两宋的科学技术时,大家常常提到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国际友人李约瑟博士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导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学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朝,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对世界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中,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就是在宋朝才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的。
    (1)指南针的应用:指南针——罗盘的制造术在沈括《梦溪笔谈》最早提出,并把它用于远洋航海方面。沈括在《梦溪笔谈》通过精确的测量“子午圈”、发现了地磁偏角。这一发现比欧洲人早了400多年。
    (2),印刷术:最早发明的印刷术是固定的刻板印刷术,到了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为印刷工业领域发明激光扫描技术以前、铅字排版印刷术的先河。这项发明比德意志的J、谷登堡活字印书早400多年。
    史载,早在北宋时期,就们已经出现铜板套色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复杂的、高精度彩色印刷术,当时能套印青、兰、红三种颜色。
    (3),火药的应用: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战争,使人类由冷兵器时代进入冷兵器与火器同时使用的时代。这一项技术的应用、在宋朝发展到了极致,为现代步兵武器奠定了基础。
    A,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国军队围攻汴梁,守城将领李纲成了人类战争史上第一个使用前膛大炮的将军。这种大炮炮身用铸铁铸造,发射用生铁铸造的球形爆炸炮弹,史载:“夜发霹雳炮以击賊,军皆惊呼”。这种炮一直使用到清末民初,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绿营军”使用的“红衣大炮”;以及我们筠连南炮台、隐豹关都使用过的“将军炮”。这种技术传入西方,就是德意志人改用铸钢造的“克虏伯要塞炮”。近现代兵工专家在这一基础上,改进炮身、炮膛构造及炮弹,发展成当今的“后膛炮”。
    B,火枪:最早发源、改进于与中国、传承于阿拉伯世界,发扬光大于欧洲。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就是宋朝发明的竹管“突火枪”。明朝焦玉著《火龙经》中就有记载。到13世纪,元朝才出现铁管火枪与最早的手枪——“手铳”或“手炮”。民国晚期我们读小学时,学友张朝均(重庆兵工局兵工专家退休)也曾用箭竹做枪管,做了一支竹管火枪、用来打麻雀。
    C,火箭:史载:“宋太祖开宝3年(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献火箭法”。五年后,火箭就用于与南*-的战争。
    D,炸弹:宋真宗咸平3年(公元1000年),一个名叫唐福的人发明了“火蒺藜”,就是在黑火药配方里、加入砒霜、沥青、铁蒺藜等,制成原始的炸弹。
    E,火焰噴射器:宋朝的兵工专家把双活塞技术应用到油泵中,以连续发射火焰,《武经总要》一书中还附有这种火焰喷射器的构造图。这项技术为现代改用凝固汽油的火焰喷射器奠定了理论基础。
    F,毒气弹:当时名“毒气烟毬”,在烟毬填充物中,除了火药的成分——硫磺、焰硝、木炭外,还有巴豆、狼毒、砒霜等有毒物质,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毒烟熏炙敌人,使他们是去战斗力。
    G,手榴弹:宋真宗咸平3年(公元1000年),宋朝军队开始使用“火球”(或名“火炮”)的武器,它其实就是原始的手榴弹。宋仁宗庆历4年(公元1044年)出版的兵书《武经总要》就已经载有“霹雳火球”、“蒺藜火球”、“毒药火球”、“烟毬”、“引火毬”等多种投掷火器。
    H,地雷:宋端帝景炎2年(公元1277年),在宋朝和蒙古的战争中,宋朝军队使用一种埋于地面以下的火药炮,其实它就是原始的地雷。后来这项技术在元朝得到很好的发展。
    I,焰火:宋人在火药中掺加一些轻金属粉末或重金属盐,使火焰呈现各种颜色,是为现代军工的“照明弹”、“信号弹”以及民间和国家节庆期间的“礼花”奠定了理论基础。
    (3),救生圈:宋朝将军韩忠武派部将王权去金山侦查敌情,规定不准使用舟揖、一面暴露机密。王权就给每个士兵发一个“浮圈”,让士兵们依靠“浮圈”泅渡去金山侦察。他们不但没有暴露目标,还完成了任务。这“浮圈”就是现代的救生圈。
    (4),先进的冷兵器:宋太祖赵匡胤首创一种专门用于对付敌人骑兵(专门打马脚杆)的“大盘龙棍”——今天的双节棍。
    “三弓床弩”或“八弩”:这是一种杀伤力巨大、需要百余人绞柱张弦的巨型弓箭,箭矢为“木杆铁翎”,世称“一枪三箭剑”,大概状如标枪,箭杆上的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宝剑一样,一根箭杆能杀伤很多人。这种“床弩”也可以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的钉在城墙上,攻城士兵借以攀援而上。魏丕曾对床弩做了改进,射程大大提高。《宋史、魏丕传》云:“旧床子弩射只七百步(注:宋代一步合1、536米,约计972、2米),令丕增至千步(注:约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能达到的最高记录。
    (5),报时机器人:宋朝时,使用“铜壶滴漏”技术,巧妙的制衡了会自动报时的机器人——“铙神”。它每隔一刻钟自动击铙八下报时。虽然“铜壶滴漏”技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形状大小也不一定,宋仁的计时方法和远离却与之相同。
    (6),水晶透镜:这是几何光学领域内的一种创造发明,虽然在今天,各种透镜已经很普遍,但在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发明玻璃,宋人就想到了用透明的天然水晶做成透镜,已经很不容易了。史载:苏洵的同乡和朋友史沆担任执法官处理案卷时,就曾使用水晶石做成的放大镜。
    (7),银盐变黑显影、定影技术:近现代照相技术中,使用硝酸银显影和定影技术,凡是读过中学、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了。但在宋朝,就已经运用这种技术了。如苏轼《物类相感志》就说:“盐鹵窗纸上,烘之字显”。
    (8),世界上最早的原始车床——“旋作”:这是一种专门从事金属切削、加工的原始车床,在北宋时期已经广泛使用,是世界金属加工历史上有里程碑是的创造发明。
    (9),链条传动装置:现代机械工业的传动装置不外乎皮带、齿轮、链条三类。其中链条传动装置、早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就已经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后来传入欧洲,而欧洲人比中国人迟800年左右,才知道使用这项技术。
    (10),煤炭炼焦技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到1279年),中国人就已经会炼焦、并用焦炭进行金属冶炼;欧洲人要到18世纪才懂得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
    (11),天然铜矿浓缩和置换法炼铜(铅)技术:《宋会要辑稿、食货志》称为“胆土煎铜法”。一些天然硫酸铜矿含铜量极低,该书记载:信州铅山场先采矿土用水浸泡,使其中的“胆矾”(硫酸铜)溶于水,第二步加热浓缩这种稀溶液,是硫酸铜浓度提高,然后投入铁,让铁从硫酸铜中置换出铜。宋朝就会使用这种化学冶炼方法,说明中国当时的无机化学水平已经很了不起了。
    (12),凸轮技术:当今我们在任何一台内燃机的气门山都可以看见凸轮。但这项技术早在宋太宗太平兴国8年(公元983年)就已经运用于水利机械。同一时期,意大利塔斯坎一座民间浆洗房中也有利用。
    (13),织布机的“柱架整经法”:在改进唐代只能编制平纹布的织布机时,采用这项技术,导致织物结构从平纹向斜纹、从经显花到纬显花的过渡。
    (14),拉杆活塞式风箱:据国际友人李约瑟博士考证,成书于元世祖至元17年(公元1280年)的《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卷二中有活塞式风箱的图画,这种风箱轻便、省力而且正逆两个行程都能做功、所以功效高,很快在鼓风炉冶炼中得到普及和发展,后来传入欧洲。
    (15),水转大纺车:南宋后期,改进普通大纺车,以水力驱动,一昼夜能纺纱100多斤,是当时世界上最陷阱的纺纱机械,元代广泛用于中原地区加工麻纱和蚕丝。这项技术遭遇欧洲400多年。
    缫车技术:早在11世纪的宋代,中国人就开始使用皮带传动的纺织机,秦观《蚕书》详细介绍了这种缫车的结构,几个关键部件,用脚踏板产生动力,广泛用于缫丝作坊。
    (16),鼓风炉炼钢技术:是现代炼钢马丁炉的前身,通过反复鼓冷风脱碳,将含碳量高的生铁冶炼成钢的设备。
    (17),宋代数学领域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秦九韶《数学九章、大衍求一术》“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创“联立一次同余式”(不定方程)解法,比欧洲数学家尤拉和高斯的相关研究早500年。
    解决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发明了求解垜积文图的“隙积术”。
    《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三角形数表,实际上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西方数学家阿尔*-卡西的同类成果早400年;数学史上称为“贾宪三角”(因出现在杨辉的书中,故也称“杨辉三角”),贾宪根据《开方作法本源图》创建了“增乘开方法”,提供了任何高次方程正实根近似值的方法。
    贾宪的“增乘开方法”、比意大利数学家鲁尼、和英国数学家霍纳的同样成果早800年。
    算盘和《九归捷法》:早在宋、元时期,我国计算技术领域就广泛使用宋人发明的、世界最早、最简单、最科学的“计算机”——算盘。新中国建国之初,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就用它计算出“两弹一星”(这些健在的老专家中,有些人至今不会电脑)。这种“把一宅分为两院、五男二女成家,有时打得乱如麻,直到清明才方罢”的物件,计算加减法比现代民用计算器快一倍多。记得1986年在筠连县招办改大专预选试卷,我们化学组只有一个题了,李光珠和严增彬开始用计算器加分。我叫他们来改题,找一架算盘来我加分,保证比他们快一倍。他们这样做了。我把分加完、他们的试卷还没有核对完,我又帮物理组加分,刘祖俊说:“曹老师效率好高”。我告诉他:“不是我效率高,是我们祖先创造的计算机效率高”。而“九归捷法”就是珠算乘除的计算口诀和方法。
    由于电脑的普及,大家完全把算盘丢了,其实正如当今美国人不会使用军事地图,害怕我们破坏他的“GBS导航系统”,让他们变成聋子瞎子一样,。有朝一日,敌人的某种病毒破坏了我们的互联网系统,电脑不能运行,我们的银行工作人员不会算盘,一切业务瘫痪是多么危险也一样。假若我们的小学开设珠算,对训练儿童思维能力、和训练小肌肉群是很有好处的。
    李治著《测园海镜和《益古演段》是率先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同样领先欧洲几百年。
    杨辉在沈括“隙积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垛积术”,推动了高阶等差级数地方研究。杨辉还发现了组合数学中高阶纵横图的构成规律。
    另外,宋代数学家的《筹算法歌诀》有助于捷算法地方应用和推广。
    (18),宋代的天文历法也很先进:
    宋朝的历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宋宁宗庆元4年(公元1198年)颁布的《统天历》,该历法由杨忠辅创制,它与现代所测数据只差26秒。而与现行公历所采用的数据相同,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早383年。但因推测日食等不验、《统天历》治使用到宋宁宗开禧3年(公元1207年)。同年又造《开禧历》在世间流行45年。
    宋哲宗元祐7年(公元1092年),苏颂研制成功“水运仪象台”实现了浑仪、浑象与报时三位一体,协调运作,既能观察天象、演示天象、又能计时,已经具有近世天文台的开启式圆顶,望远镜转仪钟,与机械钟的科学结构原理,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苏颂的《新仪象法要》附有五篇星图,首次采用了较科学的全天星空表示法。
    宋仁宗皇祐元年至6年(公元1049年到1054年),天文学家周琮主持重新测量了28宿与周天恒星的工作,编制了345个星官距星的入宿度与去极度,这一星表收入《灵台秘苑》。
    宋神宗元丰元年至8年(公元1078年至1085年),天文学家们精确测量了恒星,编制了精确的《恒星图》,并用石碑镌刻保存,该星图现存苏州博物馆。
    沈括重修历法,提出了比较科学的,以《十二气历》代替农历,这比英国天文学家萧纳伯制定的类似历法早900多年。
    二十四节气丁年法:是指导农事时令的历法,一直沿用至今。
    (19),在地图绘制技术方面,宋人发明了“麦卡托投影法”,英国人1568年才知道运用“麦卡托投影法”,比中国迟了600年。
    (20),在机械和制造业方面,宋朝也很先进
    宋朝所造的航海大船长36丈(约110米)、装24个转轮、和6具“拍竿”,载乘士卒千余人。
    宋宁宗嘉泰3年(公元1203年)秦世辅制造了载重1000斛(约60吨)的“铁壁铧嘴平面海鶻”战船、仓壁装有铁板,是装甲船的先河。船头装有铧嘴形状的犀利铁尖,在水战中能够用它冲击敌方战船,其破坏力很大。
    宋代还发明了“低重心流体减震装置”,船在每个舱底部都有一个带盖的小孔,船舶技术专家称之为“水眼”,航行中、雨水或溅落船上的浪花,可以通过“水眼”流入船底一个连通的夹层舱室。夹舱中的水降低了船体的重心,使船行驶更加稳定。由于夹舱中水的惯性和内摩擦,会部分抵消风浪产生的船体起伏晃动,增强了航船的稳定性。
    宋人张平发发明了船坞,
    宋朝还有一种“藤舟”,船体不用铁钉、而用一种藤子穿孔约束,缝隙中天塞海产茜草,这种茜草遇水膨胀,是船板之间密闭而不漏水、许多海商贩借用这种“藤舟”。
    宋朝有一种巨大的帆船,拖长数丈,风帆很大,可以乘坐几百至千人,船上存粮一年,可以终年漂泊水上。
    (21)宋人还发明了一种无柱木梁叠梁拱桥——虹桥,达到了木桥结构的最高水平。
    (22),在医学方面,从以前的只有三科,分为九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针灸也有很大发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收药物比《唐本草》新增476种。
    宋朝在学术上完成了“儒学”的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阶段、产生了“新儒学”——“理学”,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的互相交融和深入发展。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八大家”(韩、柳、欧、三苏、王、曾)中,宋人占了六家(欧、三苏、王、曾)。《词》的发展大道了全盛。
    “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新纪元,《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著作丰富,史学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高峰。“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书法、雕塑、石刻、绘画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也有了新的发展。
    宋詩虽不如唐诗,但远在明清之上。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也称“长短句”。宋瓷作者达到1330多家,作品集残篇总集达到20400多首;“词”詩宋朝文学的标志性体裁,晏殊被看做是宋朝词家的初租。柳永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作用,他的“慢词”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是宋词的革新者,他创立了豪放派,而且扩大了词的选材范围。为后来的南宋爱国词奠定了基础。周邦彦是格律派的始祖,其后的女词人李清照也属此例。“靖康之难”后,忧患意识使得豪放派占据词的统治地位,其中尤以辛弃疾为集大成者。
    此候“说话”(评书)非常流行,它为明、清白话小说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教育沿旧制,“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一度改名“国子学”,宋仁宗庆历年间设“太学”、又设“武学”、“律学”、“算学”、“书学”,“画学”,“国子监”成为中央教育管理机构。地方教育有“州学”、“县学”和“书院”。宋代教育远远超过前代。在乡村农民中,《百家姓》、《千字文》之类启蒙读物相当普及。不少地区利用农闲兴办“冬学”,宋代每年科举考试人数,就连一个小小的“军”火“县”也有几千的考生。
    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以后,中央令藩府也要设立学校,庆历4年(公元1044年)通令州、县都必须设立学校,宋神宗熙宁4年(公元1071年)又诏令计划逐渐以学校“升贡”代替“解试”。北宋末年是州学、县学最盛时期,不仅有校舍龚学生食宿,还有“学田”和“;廊坊”出租作为学校经费。北宋末年在校学生之多、校舍之广、经费之丰盈,前所未有
    宋代私人办学有很大发展,一些学者和儒生纷纷设立“精舍”、“书院”而且得到政府补贴。宋朝初年、全国著名“书院”就有:(1)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2),湖南善化岳麓山的“岳麓书院”。(3),河南商丘(应天)的“应天书院”。(4),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5),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6),江苏南京三茅山的“茅山书院”。
    北宋中期以后,书院逐渐衰落,年南宋时,儒学受佛教寺院宣传交易的影响,“书院”大兴。宋孝宗淳熙6年(公元1179年),“新儒学”大师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并制定著名的《白鹿洞规》、亲自前去主讲,质疑问难。宋光宗稍
    紹熙5年(公元1190年)朱熹又扩建“岳麓书院”,学生达千余人......各地入学家的“书院”纷纷建立,如陆九渊的“象山书院”、吕租谦的“丽泽书院”......南宋先后建立“书院”300余所以上。“书院”与“州学”、“县学”成为南宋地方的主要教育机构,“书院”大多又是《理学》的传布中心,《理学》因此逐渐兴盛。
    结束语
    按理说,宋朝的综合国力是十分强大的,为什么有导致亡国?主要在于军事国防拖了后腿——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备内乱而放松了国防建设,软弱的国防力量难于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在战略上最大的史册在于“联金灭辽”、引狼入室。两宋末期,由于知识精英都被排斥在政权以外,小人和腐败分子执掌军国大权,才会造成战略失误。“崖山之战”几乎是全国精英完全丧失殆尽,也为后世的人心不古开创了祸害之门。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