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情一百问 筠连一带最早的县建制是什么?
作者:温涛
筠连等宜宾市南面一带最早的县建制是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的南广县。
秦始皇时,遣常页开“五尺道”,今筠连县一带即纳入中央王朝版图。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遣唐蒙开“南夷道”,“由僰道(今宜宾)直指祥柯江(今南盘江)”并于同年置南广县(治今珙县沐滩乡傅家坝,即筠连县腾达镇对岸),筠连县地即属南广县管辖。
“南广”,即向南方广拓疆土之意。当时南广县的辖地,包括今宜宾市南部和云南昭通市的北部,作为中央王朝向南方拓展疆土的一个据点,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出现,南广县的地位日益重要,先后作过犍为郡治及升格为南广郡。大批的汉族人迁入,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开发。1995年在巡司镇铁索桥出土的东汉岩墓群中,发现大量的舞俑、楼殿、陶制等,做工精细、雕刻精美。东晋时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中“南广郡”条中记载:“南广县,郡治。......有盐官”。证明当时南广县制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设盐官以司其管理职责。南广县产盐之地,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今盐津县城一带,一说在今筠连县巡司镇黄荆坝(旧名盐井)一带。另据《华阳国志》载:“自僰道(今宜宾)至朱提(今昭通)有水、步道。水道有黑水及羊官水,至险,难行。步道渡三津,亦艰阻。”其中“步道”所渡的“三津”系指由今宜宾沿筠连河而上,转入关河上行,再转洒鱼河到今昭通的道路,汉晋时期经过筠连的古商道已经形成。
从西汉到东汉,再到三国时的蜀汉,直到后来的西晋、成汉、南朝刘宋时,南广县曾作为犍为群治和升格为南广郡,其隶属、建制虽屡有变化,但一直都存在,到南北朝梁时,因国势衰败,在梁武帝太清二年(548)被南中彝族首领爨瓒占领,南广县因此而荒废,共存在了683年的时间。至于后来南梁在今宜宾市李庄对岸设立又一个南广县,则是今天南溪区的前身,与在今筠珙交界地设立的南广县无关了。
来源:筠连热线历史版 作者:温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