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情一百问清朝时期的筠连县是一种什么情况?
作者:温涛
清朝疆域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朝第一任知县薛起凤到任,筠连县即正式纳入清王朝的统治范围。清雍正八年(1730),清廷对与筠连相邻的乌蒙(后更名昭通)、镇雄土府实行“改土归流”,并将之划与云南管辖,筠连县遂由原来的“流”、“土”交界变成为川滇要津。
湖广填四川
清朝初年的战乱,造成筠连人口锐减,康熙二十五年,全县还是“户以百计”,一度曾由庆符县令兼任筠连县令。进入康乾盛世后,大批的湖广、两广籍移民迁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清朝中后期,全县人口已增加到7万人左右。
塘坝老街
筠连县虽小,但以盛产丝、茶、桐、卷而驰名,外地商贸云集筠连县城,加之地接川滇两省,处在“填不满的叙府,搬不完的昭通”中间站上,商贸较邻近县份繁荣,是川滇两省山货、药材、土产的集散、转运地,有“小叙府”之称。在清末太平军及苗民起义期间,当时的四川提督(省军区司令)胡中和曾在筠连驻守达五年,筠连战略地位的重要,可见一斑。
筠连大梁子城墙 摄影:泉水叮咚 姜玉林
清沿袭明制,将县下设定川(今筠连镇)、海银(今筠连镇海银)、禄南(今巡司镇)、木浪(今塘坝乡)四个乡,其中定川乡除管辖县城周边外,还管了龙塘沟、孔雀寺、晏家坪(在今龙镇、孔雀、蒿坝)等处。同治年间,增设了安乡(今双腾镇),并将前四个乡改简称为川乡、银乡、南乡、木乡。
高县、筠连老地图 点击看大图
今筠连县东部,在清朝时属高县的“上乡”(今高县文江、罗场一带称“下乡”),分为安静(今沐爱镇)、定边(今落木柔镇)两乡及绥来乡(驻蕉村)吊在南边的两块飞地(即今武德乡的吴家坝和巡司镇的德面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