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002 于 2017-8-30 10:58 编辑
沐爱曾经想改成博爱(县)
春竹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位于筠连中部,距县城30公里,系山区浅丘地貌,幅员面积78.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940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0.99亩,森林覆盖率达30%。原属高县安静(宁)乡,民国37年(1948年)改为沐爱县,1953年划入筠连县,为筠连县第四区驻地同,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合沐爱、金銮二乡建沐爱镇,镇政府驻沐爱场,辖18个行政村,141个村民组,2个街道居委会,14个居民小组,全镇现有人口32394人,其中农业人口30175人。
沐爱的称呼,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已经有四个称呼。其一说在蒙古语中,沐爱曾经叫过“落雁”;其二,在彝族姓氏译音中沐爱又叫过“木乃”,现在沐爱场上,凡上了点年纪的老人都知道沐爱叫“木乃”;其三,民国建镇时也曾经叫“博爱镇”;其四 ,就是现在的称呼(沐爱)。
沐爱在民国时期建县情况。近代国民党时期。沐爱场仍属高县管辖的上二乡之一的安静乡驻地,高县上二乡之二的定边乡驻地在今落木柔场。高县的下二乡:归化乡、绥来乡(今高县文江、罗场、嘉乐等地)。但当时沐爱、落木柔、蒿坝等地人们到高县县城办事往来很不方便。又据传因1942年有高县民国伪府人员加重上乡人民田赋负担问题,引起上乡人民争议,于是沐爱人借鉴沐川建县成功经验,酝酿建县与高县分治,按照民国要求,先设置治局过度。到了1944(民国33年)年高县的上二乡(沐爱,落木柔、蒿坝等地)得到了国民政府批准设治局,当年还在沐爱场举行了设治局庆典,设置局治地驻沐爱场。所以1944年沐爱设置治局为起始时间。三年治局过度后,沐爱1947年正式改成了沐爱县,隶属宜宾管辖。据传,在定县名时,有人提出用“博爱”,以避免没(沐)有爱的含义。但因河南有个博爱县,不能重复,而弃之。河南的博爱县是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的。如果河南没有博爱县,沐爱也就成为博爱县了。那我们今天的沐爱就不一定叫“沐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