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情一百问 “涤纶帮”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作者:温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个体经济成为合法的经济形式。1979年夏季,一些筠连个体工商户在宜宾市从事商业零售经营,他们以街面设摊,在翠屏旅馆、东风旅馆居住等方式,在东街、西街、马掌街等从事服装、小百货、鞋类、布匹的销售,以经营电视机罩、春秋裤等最为畅销。由于当时还需要布票,销售布匹的很不容易进到货,销量和经营户都较少。1979年秋季,部分筠连商人如李思奇、陈光松、梁承业等逐步转移到自贡市的沙湾、王爷庙沿街为市经营,有的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商场用零售方式采购货物,再运到自贡销售,利用物资紧缺和地区差价赚取利润;有的通过关系在厂家直接拿到布匹发到自贡销售。
筠连商人逐渐形成一个群体,由于主要以经营涤纶为主,所以被称为筠连“涤纶帮”。1986年后,“涤纶帮”逐渐进入商场内经营,并逐渐以广东西樵批发市场为中心。1990年后,“涤纶帮”逐渐转移到浙江柯桥的中国轻纺城市场。1995年5月,县委派出工作组到柯桥等地采访,开始大规模宣传外出的筠连商人。随着“涤纶帮”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许多已不再经营涤纶,所以后来逐渐淡化了此称呼。
2007年10月,在确定“筠商”为全县的四大名片之后。“筠商”已成为外出经营筠连人新的称呼。
来源:筠连热线【历史版】 作者:温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