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0|回复: 2

    南川巨镇腾达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6 2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菲律宾
    南川巨镇    腾达镇

    bqr7681591发布于2012年8月31日 百度文库   作者:佚名    请作者联系楼主署名

    腾达镇位于筠连县东北边缘,地处东经104°38′46″,北纬28°12′13″。 东与珙县沐滩乡一河之隔,南与巡司镇、维新镇毗邻,西接筠连镇,北连高县蕉村镇。镇人民政府驻平寨场,距筠连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94.24平方公里。
    1.png
    据清同治高县县志记载,平寨场:在县南120里安宁乡,逢二、五、八日赶场。平寨场最早的场址在今官井村五组小河坡到司湾一带(即今字库塔上侧),山上建有寨堡,人们便在寨堡中赶场,故名山寨。到明末隆庆、万历年间,随着南广河航运的兴起,人们逐渐移到了南广河水边,并建寨贸易,由于是建在平坝里,故名平寨。安宁乡所管10甲,建一甲所管:平寨、五村(今新合)、小溪、梅子井(今斯栗)、北顺沟(今龙井)、小龙溪、张家榜(今天冒水村之大地、双龙)、许家山、白茅坡、潮水弯、朱家沟、宋家山、陈家洞。

    平寨历为战略要地,清同治元年(1862)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从湖北进入四川,同年10月进入平寨场,太平军帅部设在平寨场口凉江沱黄家寨,石大开本人驻宿天锡号黄家住宅(猪市坝),太平军在平寨休整半月后才开拔,临行前石达开在天锡号后花园墙壁上题诗二首留念。1950年解放沐爱场时,解放军在腾达击溃匪首陈先翰,打死打伤土匪600余人,俘获土匪500余人,为解放沐爱场打开了通道。     
    腾蛇岩:腾蛇岩在腾达镇官井村与王合村交界处,据清同治高县志记载,在安宁乡建设一甲,有一岩,其形如蛇,长约三丈余,鳞甲活现,盘踞平寨河岸石上,头昂然俯临江际,见者为之神灵。1990年修建腾(达)小(河)公路时,其头、身被损坏,现只有尾部。
    翼王府:1993年,腾达人民为了缅怀翼王石达开,纪念翼王来平寨屯兵题诗130周年。群众集资修建翼王府,塑翼王像,刻翼王诗碑,以飨后人。
    筠连县佛教佛来寺圣地:离县城约十公里,位于腾达镇冒水村金桃湾,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现有教职人员5人,有信教群众200余人。

    [img]禁止外链[/img]

    清同治筠连县志:佛来寺治东二十五里,岩高十余丈,半腰有洞,深阔各二丈许,相传有佛飞入故名。乾隆五十二年僧如禅募捐于洞外建大殿三楹,外环以楼、复阁重檐,遂为治东一大名刹。有泉水由洞流出,四时不竭,人呼为观音水,知县孟自桓题诗有神仙洞里寻僧去,菩萨中拜佛来之句。
    相传于宋代年间,有邰道人云游四海,探得一处净土,可属佛教宝地,需后人开辟,而出一上联曰:天际出悬岩,石窍玲珑藏玛瑙,问混沌何年能凿破?一时无人以对,时到苏东坡在世而对之曰:云中导古洞,篆烟缥缈出灵泉,看菩萨海外再飞来。僧人如禅得之“按图索翼”(偈语),踏遍川南水,访遍了千万人家,终于选中与联语相符之地——玛瑙岩建寺。募化中,利用下联语的传说,“佛来寺”因此得名。佛来寺古碑和筠连县志均有类似记载。
    1996年旅台乡亲余富痒老先生捐资美金六万元恢复景区胜地古刹——佛来寺。1997年县政府又资助二万元人民币。该年5月动工,10月完工。共建有三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两楼(禅楼、居士楼)和厨房,面积达580平方米(不含院坝、岩洞的天然景),塑佛像三十二尊。是年,县人民政府以筠府发(1997)156号文件批准为开放寺庙。
    2004年2月起,宣圣法师指命释正振大师着手负责佛来寺全面培补维修,居士踊跃捐资,以寺院为家,做义工,筑围墙,摊地面,培殿宇,修石阶,粉刷墙壁,佛像重新“穿衣”,耗资四万余元,于初夏全面完工。重建之山门,典雅大方,上书有“佛来寺”三个遒劲有力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进入山门,迎面高立屏风上飞舞“灵岩三宝”、“福水洞天”八个字。再登石阶,穿过宽敞殿坝,便到了令陶醉的石窟大殿堂。大殿中,供奉三世大佛,大殿两边,十八罗汉,大殿外,殿坝两端,为观音殿、地藏殿、迎面韦陀殿,塑像栩栩如生,神态庄严各异。
    附:佛来寺觉灵石塔碑序
    窃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如:桂生高岭,云露方得玄真华;莲山绿波,飞尘莫能泮冥叶。是非莲性自洁,而有檀本真良。所附者高,斯微物岂能累;所凭者净,斯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化有识,不缘庆而就庆耶!
    吾师上闻下堂老和尚,生于乾隆甲寅年九月初二日辰时。系四川州仁寿县东宁乡陈家沟罗氏子。幼怀真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命堂萱而未允聘娶,置家产而不分寸金。求师访道,净诚异常。壬午秋,披剃五通多宝寺,三秋之副寺,不敢言劳。丙戌春,出朝南海普陀山万倾之波涛,莫得而浸,去归两载,寒暑不闻,非善知识,曷克臻此。已丑冬,返笃言施,始遇鞠公,约束筠邑,坐文昌宫。囊无片镒,时值年饥,一餐两用,心无烦恼矣。癸已……本寺香火虽众,乐施几    仅资日食。而庙宇又颓。欲为培修,于何措乎?吾师苦行募化,独自修建。曲沟以便泉流,凿石以平基址,楼不一楼,檀那无忧息住,洞非梵洞,朝拜即是梵音。仅甘余年之辛劳,亦竟焕然维净矣。借非承金莲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有如是之功垂布置也哉!独奈人生有死,物成有贬。苟不早为臆蜕之场,其何以淹西归之迹。而吾师欲成已,必思成人。故外虽独塔,而内实众僧。是其公众之心,生不减死亦不灭也。兹值功成,聊为表志。俾我辈子孙,应以吾师之为藻鉴,庶无负出家一念也。云尔。
    削徒思敬撰书江阳陶一川刊镌
    咸丰七年丁已又五月吉     立


    3.png

    字库塔:于芭茅山脉小河坡山峰顶之上,修建时间不祥。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塔身底层有方孔,字纸便从这里投入。塔顶及塔身雕梁画栋,特色突出,六角7层。全为条石结构,塔高8米,底层直径2.3米左右,上为覆钵,似倒扣的佛家法器——盂钵;相轮二十一递缩,每层檐下设类似斗拱的砖饰;顶部为三个石质圆形宝盖,塔顶是铁制宝葫芦,在第二层雕有孔子及弟子图,在三层雕有捐资都姓名,整个雕工精细,虽历经数年风霜,所雕人物和禽兽,仍然神态飞动、栩栩如生,石塔虽然不太高大,但气势却稳重、雄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别具一番风味。与对面观音山的观音庙相呼应。
    “字库”——一个年代久远的名字,也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文人图腾崇拜载体,在今天看来已经再难烟火袅袅,难有昔日的鼎盛了。但是作为一种即将消失的历史见证物,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

    4.png

    而今天在这里看到,虽然字库塔里没有了灰烬,也没有了燃烧后的余温,但是透过那塔身的小孔,仿佛看到了曾经文人们焚烧字纸时的虔诚,那似乎是对文字的一种崇拜,对文字这一传承文明载体的一种尊崇。这也许就是“字库塔”存在的最初原因吧?而在建有字库塔。传说是人们从不乱丢乱处理有字的纸,而是将有字的纸集中起来在字库塔进行烧毁。否则就是对文字、对文化的不尊重。字库塔的兴起除了先人的文字崇拜外,还与科举考试的盛行分不开。古代百姓要想升迁致仕,只能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进入“公务员”行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崇拜文化,尊重读书人,进而演变为对文字的崇拜就顺理成章了,字库塔自然就逐渐成为了文字和文化的载体,人们因而顶礼膜拜,祈求金榜题名。

    观音坡传说:据传,在明未清初,与平寨仅一河之隔的珙县傅家坝有一财主,因见与自己一河之隔的平寨日益繁荣,便四处寻找阴阳(查看地理的技师),阴阳说是因对面的塔原因,每当太阳下山的时候,其塔就象一支利箭,直射你家(相传财主家门前有一水坑,长年流水不断,水中有鱼),如果你不采取措施,将还会败落。阴阳为其提建议,在平寨的观音山上修建一座观音庙宇,观音为女的,女的奇在平寨人的头上,平寨自然就败落,于是便在平寨观音山上大新土木,修建了观音庙。

        王爷庙:王爷庙坐落在南广河畔,始建于(1744年)清乾隆八年(清同志高县县志记载),背倚九龟赶腾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清中叶建筑,主要采用传统古建筑布局方法,沿中轴线依次是戏台和正殿。
    现存建筑物在修建腾维公路时被部分拆除。戏楼采用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正脊两端是鸱吻。据传戏楼为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通高4.1米,面阔8.9米,进深8.85米,戏楼离地面高度2.8米。小巧玲珑;装饰华丽、雕刻精细,集雕梁画栋于一身,装饰雕塑以人物戏剧场面为多。在《中国的水神》一书中,神权社会管理河务的是镇江王爷,南广河平寨渡口是平寨场重要渡口和唯一的北大门。王爷庙建造科学,布局独特、结构紧凑、作为本地商贾奉祀镇水王爷庙以及观景、赏戏、品茗和举办元宵灯会的地方。平寨王爷庙暨是南广河船筏帮停泊歇脚的场所和商品交易场,又是乡民们游泳、捕鱼、渡夏纳凉的好去处,更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至今在其大门上还有“南川巨镇”和“道乐中流圣泽光昭符黑水;犀山遥拱翠神威显赫镇腾龙”石刻门联。
    据清同治高县志载:安宁乡有八景,其中“平陇晚风”便指平寨外“芳塍如绣”。邑令李鸿楷曾写诗日   青畴连远陌,日落晚山遮;爽气归江浚,凉飘漾稻花;斜翻笔叶浪,频转竹筒车,几处松林外,翩翩集暮鸦。竹筒车——据高县县志记载安宁乡一甲有筒车36
    仙人洞:仙人洞距平寨场大约1公里,坐北朝南,往南延伸,洞深10多华里,洞口宽50-60米,高约6米,据高县清同治县志记载:仙人洞在安宁乡建一甲朱家沟,离平寨约五里许,左右两洞,石莲花浮于洞若观火上,稍进,石田次  列其深不可穷      祥。中有石田、石马、石船、石符、石笔架左右,石钟、石锣、石鼓击之各如其声,岩下水深沙细,马蹄之大小不一,其水由偏岩下流出,灌田数十亩,前进里许,一小洞,可容数人,间门户两旁,有凭石剑二根,长丈余,遂借土人往截。贡生胡庭献有诗三首
    [img]禁止外链[/img]




    其一:洞空空洞空中,结伴探奇入贝宫;碧石有苔尘未扫,青莲无叶悠难工,虚舟泛出源头水,悬声传来  底风,借问山林谁是主,花开不让武陵红。[img=200,150]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禁止外链[/img]
    其二:猗与仙窟不须惊,悠忽风烟在从耩;海马踏泥腾石锯,铰人抛织入连城;村遴世事浑如梦,一落尘埃漫有情;想挨穷源嫌易俗,回头出洞月三更。
    其三:洞里仙人别有天,红尘不染自延年;蝶来蝶去明花径,生幻枕边;信汝丹成泉下石,思余道院月风前;乾坤在手真能乐,印契无元列五仙。


    6.png
    [img]禁止外链[/img]


    陈家洞:在平寨,其洞口在半山,光明宽阔,明清人多避难于此,洞内有大佛三尊并诸神像,俱前明万历年间所建。在50年代,曾在此修建水利工程,神像全部被毁。

    8.png


    人悬棺:在腾达镇海灯村棺木岩和建设村白凡滩岩上曾有保存完好的悬棺。相传在很久以前,在陈家洞、宋家山、张家榜附近居住着许多人。有一天,一家姓阿的老人死了,阿家就去请风水先生来看安埋老人的地点。那风水先生在转来转去,最后指着一片陡峭的岩子对阿家的人说:“这里有片白岩,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把死去的老人放在这个棺材里,然后葬在这片白岩上,你们阿家的子孙必定会发达富贵。”阿家就按照风水先生所说,用一整块大木头做成棺材,又去请石匠来,在白岩上打洞。那白岩又高又陡,怎么打呢?


    9.png



    想来想去,只有用诸葛亮教他们在作战时使用的绞车架在岩石下,在绞车上架起高台,让石匠站在高台上打洞。好不容易在岩石上打出两个碗口粗的洞来,于是往洞中塞进两根粗木,然后又用绞车把棺材吊上去,横放在两根粗木上,这就是人悬棺葬的来历。从此,人就学会了悬棺葬,人死后,都实行悬棺葬。而在白凡滩上的悬棺则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似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在七十年代,在棺木岩的棺材陆续垮了,而在白凡滩岩上的悬棺因修建白凡滩电站引水渠而造成人为损坏,如今,棺木岩和白凡滩岩上各剩下一具悬棺了。据说,在那些垮下来的棺材里,有金,银、珠宝、玉器等贵重陪葬品。当时,有些贪财的人去争夺那些殉葬品,但是,无论是谁,只要一争夺到手,这些宝物就会把他的眼睛刺得疼痛难忍,眼前变得漆黑一片,就象瞎子一样。奇怪的是,只要一抛弃手中的宝物,眼睛的疼痛就会消失,眼前依然光明一片。结果,那些宝物谁都不敢要,都被人们丢到深山峡谷去了。(作者:乡巴佬)

    2.png
    5.png
    7.png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9-19 15: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邯郸
    一个小地方居然这么深厚的文化
    发表于 2017-9-19 22: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宜宾
    纠正一下,不是僰人悬棺,而是都掌人悬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