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9|回复: 0

    转载“一个电视节目名人说错话”的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2 15: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转载“[img=0,1]禁止外链[/img][img=0,1]禁止外链[/img]一个电视节目名人说错话”的案例[img=0,1]禁止外链[/img]


            纪连海错说“耗子”来源 [img=15,15]禁止外链[/img]        (2014-11-06 14:33:55)[url=]禁止外链[/url]

    标签: 禁止外链

    禁止外链


    ◎白林密     2014年6月8日晚,贵州卫视播出文化类综艺节目《最爱是中华》。涉及雍正皇帝的答题环节出现了一个关键词——火耗归公。嘉宾纪连海先生作了如下解释:“那时候的税收,地方上收的要比中央政府规定的多,比方中央政府让收一百两,县里面就要收一百二十两,多出来的,地方官就装自己兜里了。我们平时又管老鼠叫‘耗子’,‘耗子’就是从这儿来的。”
        也许,纪先生是想调侃一下,遗憾的是,过了头。“耗子”不是从“这儿”来的。
        “火耗归公”是清雍正时期的税赋制度之一。关于我国封建社会的税赋制度,吴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一书介绍:秦汉至隋代,赋税可以制钱、谷物、丝帛等形式缴纳;唐至宋元,税收一半为制钱(或银),一半为谷物;至明万历九年(1581),政府颁布了“一条鞭法”,规定赋税一概以白银结算。
        官银入府库前,要把各地征收上来的散碎银两入炉熔化,重铸为重量为整数的银锭,以便于存放和点验。散碎银子熔铸为银锭,势必有损耗,因而铸成的银锭的总重量往往低于原来散银的重量,损失的这一部分就叫“火耗”。
        为保证入库银两与官方规定的数目一致,地方官只有在征收过程中另外多收一点附加税,这无疑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也给各级官吏贪污营私创造了条件。清代,雍正皇帝执政后,对赋税征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就是“火耗归公”,即税收中散银铸为银锭的这部分损耗由政府承担。
        由此可以看出,“火耗归公”的“耗”是减损、损耗之义,与老鼠无关。老鼠的别名“耗子”并非如纪先生所说,从“火耗归公”而来。
        那么,老鼠为什么称“耗子”呢?说法很多,似都缺乏足够依据。流行最广的是,“耗子”源于五代时期的赋税制度。《旧五代史·食货志》记载,五代时农民要缴的赋税特别繁重,除正税外另有附加税,附加税之外还有附加,名曰“雀鼠耗”。意思是农民上缴的粮食存放在官府的粮仓里,会遭麻雀、老鼠等糟蹋而产生损耗,而这部分损耗算在农民身上,“一石加耗两斗”。百姓们苦不堪言,但慑于官府的威压,不敢怒也不敢言,只好怪罪这该死的老鼠糟蹋粮食,骂它们“耗子”。后世沿袭此说,以“耗子”来别称老鼠。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4年第11期。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