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看到论坛里有网友发表关于韩冕的帖子,韩冕是筠连古代诗人的典范,特发贴纪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或许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吗?这句诗与一位明代的筠连诗人有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至今多被学子引为座右铭。这句话也让很多筠连艰苦拼搏创业的商人引起共鸣,也跟新时期筠连提炼的城市创业精神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勇闯天下、敢为人先“不谋而合”,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两句诗词与明代筠连的一位大诗人韩冕有关。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警世贤文·勤奋篇》中收录并广泛传播。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资料,《警世贤文》其原文应该是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集体创作的结晶。
那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诗跟韩冕有什么关系呢?韩冕又是何人呢?
韩冕,明代诗人,明朝景泰年间乡试中解元(公元1450年——1457年),四川筠连人氏,从小求学于景阳书院(今景阳中学)。我们先来看韩冕做的一首诗——《咏梅》。
《咏梅》
【明】韩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韩冕的资料比较少,目前只能找到他当初就读的学院。
韩冕,自幼求学于景阳书院(即现在的筠连县景阳中学,上世纪八十年“韩冕读书处”的碑记还在),明朝景泰年间乡试中解元(举人第一名),官任知州,其坟莹在银乡(今筠连县海瀛)。据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明史)记载:景泰皇帝朱祁(1449.09.——1457.01)在位7年。
“腾川书院“在筠连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书院。
"古筠连地处西南一隅,弹丸之地,然地灵人杰,文风蔚然。元朝时设筠连州,治腾川县,属永宁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式建筠连县,改以前的“土官”为“流官”,为筠连建县之始,至此,筠连县名至今已有646年的历史。明代中期,书院中兴,筠连县设景阳书院,明人解元韩冕、詹书帏曾就读于该书院,成为一代莘莘学子读书之地。后因朝代更替,景阳书院毁于战火。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知县王以中建腾川书院,即现在的景阳山下(今景阳中学内)。随着清统治者崇尚汉文化,文艺的复兴,筠连县内人文鹊起,腾蛟起凤。”
从这段资料来看,韩冕曾经是明朝解元。解元是明朝乡试第一名的称呼。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同得解元、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者即称为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
在刘荣魁先生所著《川滇最美是筠城》中记载:“景阳山,在茅舍瓦肆的年代,挺秀城东一隅。山上庙貌庄严,香火旺盛,梵音袅袅。山下而今的景阳中学,其前身就是明代的景阳书院、清代的腾川书院。写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著名诗句的明代解元韩冕,当年就读于景阳书院。因此景阳不负“挺秀”盛名,这里是筠连文化的摇篮,历代以来,辈出多少秀士名流。而今虽然高楼渐起,但终究遮不住山之灵秀、文之气韵,遮不住人们的景仰与遐思。”
摄影:姜玉林
在周玉杰先生所著《三峰洞笛读梅花——癸巳正月初三古楼湘子洞之逰记》一文中记载:“韩冕在筠连明版志书中有记载,惜明版县志和韩冕《文集》毁于战火,仅存诗几首。但在清代康熙、乾隆、同治三个版本《筠连县志》和《筠连县志(民国版)》中,均有记载:韩冕,自幼求学于景阳书院(即现在的筠连县景阳中学,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冕读书处”的碑记还在),明朝景泰年间乡试中解元(举人第一名),官任知州,其坟莹在银乡(今筠连县海瀛)。
据翦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明史)记载:景泰皇帝朱祁(1449.09.——1457.01)在位7年。由此应知韩冕是这个时期的人,年龄大约在二三十岁,正是少年得志时期。但景泰年间,贵州、四川、湖广苗族人起事频繁,西南、华南地区动荡,战火持续时间较长。或许韩冕任职的州府所在地被苗族人占领后,侥幸逃脱回到家乡,隐居于此,不问世事,教化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