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4|回复: 0

    [筠州焦点] 宜宾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筠连有3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1 22: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

    [img]禁止外链[/img]

    资料图:禁止外链
    境内拥有众多历史文物。

    近日,禁止外链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禁止外链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1处)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这21处新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为清代建筑,年代最久远的是元明时期兴文县青山岩摩崖造像,最近的是位于江安县怡乐镇的柑橘专家张文湘旧居(1975年)。其中翠屏区有5个,江安县7个,兴文县1个,禁止外链县5个,筠连县3个,它们是研究禁止外链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禁止外链2000多年建成史的见证。


    [img]禁止外链[/img]  


    禁止外链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据市政府文件)


    禁止外链市人民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程文帝)


    禁止外链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啥?


    一、天全街王爷庙


    天全街王爷庙位于禁止外链市翠屏区滨江路,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383平方米,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二柱造,面阔4间28.6米,进深4间13.4米,通高8米,2011年经过维修,是我市沿江标志性古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img]禁止外链[/img]

    白利村石刻倒牌坊。(图据禁止外链市博物院)

    二、白利村石刻牌坊

    白利村石刻牌坊位于翠屏区沙坪街道白利村3社,坐东向西,分布凿刻在高25米,宽30米的石崖壁上,为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露出地面高10.4米,宽10.85米,额仿阴刻:节孝儒童张宣祖之妻罗氏坊。该牌坊为倒牌坊,对研究禁止外链地区牌坊的建筑形制及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三、桥坎组节孝牌坊

    桥坎组节孝牌坊位于赵场街道办事处芝麻村桥坎组,建于清道光乙未年六月二十九日(1835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平方米。石质仿木结构,坊檐下龛内刻有灵龟、和授带围绕着“圣旨”二字,其下匾额又刻有“节孝”,再下坊正身及柱上有阴刻,为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题联,内容为建坊由来褒语,其中道光年间曾任内阁学士、兵部尚书、著名的书法家卓秉恬题联的“逮事重堂德皆堪式训,能成独子苦心愈足褒嘉”为书法佳品,最为珍贵,坊横额刻有建坊年代款识。该牌坊是研究赵场镇清代历史、民俗的重要宝贵资料,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精美石坊之一。

    四、百岁坊

    百岁坊位于赵场街道办事处幸福村薛家组,修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正面上额楷书阴刻“百岁坊”,下额楷书阴刻“五世同堂”,雕刻精美。该坊是研究赵场镇清代历史、民俗的重要宝贵资料,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精美石坊之一。

    五、川南农民运动指挥部旧址

    川南农民运动指挥部旧址位于牟坪镇禹王街,系牟坪镇禹王宫之戏楼。该戏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9年),培修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3年),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戏楼板壁上挂有“风月楼”的匾,匾上记录“清乾隆十三年戊辰修戏楼光绪十八年壬辰风月楼挂匾,民国十八年川南农协会在此楼召开”等内容以及捐赠名录。顶部脊檩上墨书楷书题记:“光绪十八年壬辰首事曾昭显监修 舒长进仝建”、“日月同辉 天地”等字。该戏楼在1928年曾为南溪农民运动的总指挥部,不仅建筑本身极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同时也具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六、白鹤咀熊氏墓

    白鹤咀熊氏墓位于江安县夕佳山镇铜盆村,共两墓坐西南向东北,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墓主:熊贤进夫妇,清同治元年(1862年)立。

    七、安济庙题榕阁

    安济庙题榕阁位于江安县江安镇二社区,始建于南宋宝佑年间,清乾隆时期重建,现仅存题榕阁。

    八、龙门口节孝总坊

    节孝总坊位于江安县江安镇四社区,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正中开间上门楣刻有行书“微显阐幽”四字,檐下刻“圣旨”和“节孝总坊”。

    九、金仙洞摩崖造像

    金仙洞摩崖造像位于江安县留耕镇方石村,开凿于明代。共4龛10尊造像,8尊为结枷跌座,2尊为站姿。内容有一佛四菩萨、观音、木莲和尚、罗汉、接引佛等。

    十、佛灵寺摩崖造像

    佛灵寺摩崖造像位于江安县底蓬镇茶园村,开凿于明代。坐西南向东北,共11龛47尊造像,分布在长7米,高3米,距地表2米的天然大石壁上。有题记多龛,因风化严重而字迹脱落,现存造像基本完好。

    十一、井口武侯祠

    井口武侯祠位于江安县井口镇武侯村,始建于清代,1946年重建,距长江北岸60米,坐东向西。主体建筑为正殿,素面台基,正殿明间左右各施12级踏道,双向而上,前带廊,青砖为柱。系抬梁式砖木结构,三架梁,单檐歇山顶,施小青瓦,正脊灰塑吉祥图案,中间置如意宝顶,翼角上仰,灰塑草龙图案。明间施三关六扇门,左右次间施槛间槛墙,前檐置撑弓圆雕人物故事图案。

    十二、张文湘旧居

    张文湘旧居位于江安县怡乐镇茨岩村,1975年为张友树始建,因失火后张友树搬离,由张文湘之女张远芬重建,张文湘在此一直居住到去世,该建筑对于研究和纪念农学家“中国夏橙之父”张文湘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兴文县青山岩摩崖造像

    青山岩摩崖造像位于兴文县太平镇青山岩村7组的青山岩上,海拔850米,中山低谷地貌。青山岩摩崖造像依据造像风格、出资维修观音阁功德碑刻年代和通过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初步确认该摩崖造像为元明时期建造,该造像对研究元明时期川南摩崖造像雕刻艺术和人物风格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十四、大南垇牌坊

    大南垇牌坊禁止外链县柏溪镇南京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坐东向西,立面面积18.5平方米,其造型雄伟、雕刻丰富精细,保存较完好。禁止外链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9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罗哲文故居

    罗哲文故居位于禁止外链县柳嘉镇五通村向阳组余家垇,罗哲文童年、少年曾在此居住。为清末民居。主体建筑原为三合院,坐西向东,南厢房后有附院,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下部装板壁饰花窗,上部为竹蔑骨泥巴墙,厢房隔墙后段和后壁为夯土墙,小青瓦屋面。禁止外链县人民政府于2013年4 月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云峰寺及牌坊

    云峰寺及牌坊位于禁止外链县泥南乡丛树村云峰组,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现存建筑面积850平方米,东北向,分为上殿及下殿,寺前立有“云峰寺”石牌坊。该寺庙对于研究清代早期佛教在川南地区的发展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禁止外链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6月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金盆民居

    金盆民居位于禁止外链县蕨溪镇顶仙村,地处环境优美的高山盆地地带。该民居始建于清代早期,清代中晚期曾经大规模扩建,系向氏家族祖屋。原建筑群规模宏大,占地达25000平方米左右,现存建筑3000平方米左右,民居为复式四合院结构,悬山式顶,小青瓦屋面,地面满铺石板石条,檐口有悬空雕花廊柱,屋内梁托雕花精美大气,墙体为木板结构,均有花窗。该民保存较完好,有较高的民居古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期川南地区民居发展历史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十八、喜捷南华宫

    喜捷南华宫位于禁止外链县喜捷镇社区,又名“广东会馆”,是清代广东商人在此兴办的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坐南向北略偏西。建筑原为四合院布局,现存戏楼及左厢房。戏楼为木结构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三穿七柱。该建筑是研究清代时期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的重要研究载体,对于研究清代时期建筑风格和人文具有重要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十九、武德南华宫

    武德南华宫位于筠连县武德乡中华村五组,坐北向南,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占地面积415.2平方米,为悬山穿斗抬梁式结构,小青瓦屋面,内堂设有戏台,正堂摆设13尊泥塑菩萨,有二龙抱柱两根,龙柱有字刻但模糊不清,正门前有香炉一个,石碑立于道光25年(1845年)碑文记载有捐资人刘荣贤38两,朱李氏40两,主要内容为修初捐资功德。曾为广东会馆,见证了当地的商贸繁荣,它对研究明清时期川南商贸发展及建筑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img]禁止外链[/img]

    大梁子兵营遗址。(资料图)

    二十、大梁子兵营遗址

    大梁子兵营遗址位于筠连县筠连镇燎原村五组,坐东北向西南,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面积58449.9平方米,以土、砖、石筑成椭圆形城堡,东西径267.5米,南北径473.21米。分东、南、西、北四门,门墙上建有垣围、垛口。内有督军、将军指挥作战及家属居住的督军府。整个兵营占地面积大,气象恢弘、庄严,是当年清军湖南提督胡中和率领清兵在此抗击云南苗族叛军、保卫筠连的驻军遗址,具有较高的军事、历史研究价值。

    二十一、平寨王爷庙

    平寨王爷庙位于筠连县腾达镇平寨社区,占地面积115.64平方米,据传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为祭祀水神禹王而建,该庙对研究腾达船运历史及商贸文化发展有较大价值。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