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qy大海 于 2017-11-22 20:21 编辑
正能量:筠连各地谢氏家族向肺癌晚期患者送温暖
点击以下链接观看视频
[media=x,500,375]禁止外链[/media]
2017年11月13日,筠连热线曾以四川筠连患癌男子签遗体捐献书 称“想尽力回报社会”为题,报道了筠连县巡司镇小河村一组谢正强身患重病的事列,报道过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巡司、武德、大乐的谢氏家族,有好多是在外地打工的家族们看到消息,纷纷慷慨解囊,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在很短的时期内,共捐款6740元。
11月21日上午,谢氏家族一行10人(谢静康、谢国泉、谢元书、谢元丙、谢晓林、谢国能、谢国忠、谢元正、谢国均谢国华)带着在全国各地打工家族们的问候,驱车前往巡司镇小河村一组,看望谢正强及家属,将家族们的捐款亲自送到患重病者父亲谢国云的手中。 谢国云接过钱后感动不已,他说:“非常感谢谢氏家族和各位媒体,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帮助过我们家人的人们,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滴水之恩捐赠。”说完过后,要求一起在他们家里吃午饭,家族们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谢国华代表谢氏宗亲在现场作了发言:他说:“我们代表谢氏宗亲来看望谢正强,一是体现家族的关爱和帮助;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到这项捐献活动中来;三是我代表谢正强全家向所有捐献者表示感谢;四是祝谢正强早日康复,全家天天开心,感谢各大媒体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谢国华代表谢氏宗亲将所有捐赠的微信红包爱心款和名单送到了谢国云手中,并说明了详细情况。
编者:一方有难八方献爱,一人患病牵动众人心。作者应邀参加了谢氏家族们的捐赠看望过程,看到了谢氏家族们的那种团结与和谐的宗亲,充分体现了谢氏宗亲会的团结友善,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天下谢氏一家亲。晚上8点左右,笔者再次电话联系了解患病者的母亲刘作秋,刘女士说:“为了儿子谢正强身患重病的事,一家人眼泪都流干了,但是为了尽量挽留儿子的生命,她们不会放弃,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还有一口气,想尽一切办法都要延续他儿子的生命。”
谢正强6年前做过脑瘤手术,过后身体不适又到成都人民医院、成都华西医院、宜宾二医院检查得了肿瘤,一直在治疗。截至目前,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下一步还需很多的治疗费,希望社会爱心人士尽量帮助她儿子度过难关。刘女士多次感谢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她们一家人的关心照顾! 如有愿意帮助她们家庭的爱心人士,请用微信献爱心或者联系:13419294549
前期新闻回放 四川患癌男子签遗体捐献书 称“想尽力回报社会”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31日讯(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希望在死后把遗体捐献出来,尽自己一份力来回报社会。”10月31日上午10点,23岁的谢正强在四川省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说这是他的一个愿望。2011年,谢正强17岁,是一名高二学生,正值青春大好时光,但他却不幸确诊患上小脑血管外皮瘤。6年多来,谢正强的父亲谢国云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总共做了5次手术。然而,就在两个月前,谢正强在医院检查发现肿瘤转移到了双肺。目前,谢正强正在接受化疗。 看着儿子在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父亲谢国云在一旁红了眼眶
高二被确诊患癌 自学通过会考顺利拿到毕业证
10月31日上午,谢国云看着瘦弱的儿子,眼眶通红。在他的记忆中,儿子是那个青春有活力,尖子班的高二学生,要不是生病,儿子现在可能已经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了。“他很喜欢读书,放学之后,都会先完成作业,才会耍,当年学校老师也说他考本科没有问题。”据谢国云介绍,他们老家是宜宾筠连县的,谢正强在高二时被确诊为小脑血管外皮瘤。“这是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
谢正强还记得,自己生病后办理了休学,之后去外地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年,病情复发,又需要手术,因此耽搁了学业,但通过自学,他还是通过了会考,顺利地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高中毕业后,谢正强因为疾病无法继续学业,而是不断地进出医院,反复手术。他的父亲带着他四处奔波求医,耗光了家里原本就不多的积蓄,还欠下了外债。
据了解,谢正强的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一家四口,有三人患病,目前还要供弟弟读高中。而谢正强十分懂事,他病情稳定时,还会去拉三轮赚钱。他是一个乐观的人,在朋友圈里分享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常常会有一些鼓励自己的话语。
生病期间得到帮助 希望过世后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今年6月25日,谢正强在朋友圈中写道:“我感觉我要去另一个世界了,还是逃不过吗?我想捐献器官,为世界尽我最后的力量。”但因为后来他的肿瘤转移到双肺,不适合器官捐献,所以他决定捐献遗体。今日上午,在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谢正强填写了四川省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成为了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当他有条不紊地在登记表上填写信息时,他的父亲谢国云在一旁忍不住流泪,但他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儿子。
谢正强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他认为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但是他想尽自己最后的力量,回报社会。因为在他生病之后,他得到不少人的帮助,包括亲戚、朋友、同学……
今年10月,他看到北大女博士患渐冻症后想要捐献遗体的新闻,这更坚定了他的想法。“我很喜欢那位女博士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谢正强说,他痛恨癌症,他希望自己的遗体以后可以用作医学研究,让和他一样患癌的人可以从中受益。
据谢正强的主管医生介绍,谢正强所患的小脑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病,目前主要是肿瘤双肺多发转移,需要进行化疗治疗,化疗一个周期就要花费2万多,而谢正强需要几个周期的化疗。不过,他目前的病情有治疗的可能性,但需要很好的经济条件来维持,因为治疗的效果无法预计,花了钱,效果不一定好。如果治疗效果不好,谢正强的生命就只剩下1-2年的时间。治疗效果好的话,还能活3年以上。
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捐献遗体比捐献器官的志愿者要少得多,非常感谢谢正强和他的家人做出这个决定。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图/文 编辑母乾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