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8|回复: 0

    [筠州焦点] 筠连这两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点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9 18: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认定并命名1976所中小学校为第一批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其中,我市16所学校入选。
    宜宾市南溪区仙源小学校
    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
    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高县柳湖初级中学校
    兴文县共乐镇共乐小学校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长宁县城北小学校
    长宁县竹海初级中学校
    宜宾县育才中学校
    宜宾市江北实验小学校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校
    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筠连县第二中学校
    宜宾市翠屏区旧州小学校
    筠连县沐爱镇中心校

    作为申报条件,凡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须在义务教育阶段把篮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且要落实体育教师待遇。此外,校园篮球开展较好的学校还将获得一大波奖励!


    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条件保障[img=0,25]禁止外链[/img]

    1.至少有一名篮球专项体育教师。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至少配备一名篮球专项体育教师。每年提供一次以上篮球教学专项培训,学校定期开展篮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2.充足的场地设施及器材。场地设施建设完备,高中、初中达到四个、小学三个以上篮球场地。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篮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能满足篮球教学和训练的需求,不断得到补充。

    3.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篮球训练和竞赛以及大课间、课外活动计入工作量与其他科目教师同工同酬。

    4.经费保障充足。设立篮球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校园篮球课教学及班级、校内联赛顺利开展,积极参与校际比赛。

    教育教学[img=0,25]禁止外链[/img]
    1.每周一节篮球课。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周不少于一节篮球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篮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

    2.课外提供篮球专业指导和服务。篮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或课外活动。满足喜爱篮球的学生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3.建设校园篮球文化。积极开展以篮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啦啦操、小记者,摄影、征文等)。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许可的校园篮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篮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

    训练竞赛[img=0,25]禁止外链[/img]
    1.成立篮球组织。
    学校建有校级男、女篮球代表队;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
    学校设立篮球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篮球活动。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篮球。

    2.建立竞赛制度。
    每学年组织:
    班级内比赛,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上场机会。
    年级联赛,每班每学期比赛场次不少于10场。

    成立校篮球队。定期参加校际比赛,组建本校校队参与省市地区主办的校际联赛,培养集体荣誉感。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篮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篮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篮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积极申请承办本地校际校园篮球赛。

    3.开展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预防伤害及处理能力,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奖励机制[img]禁止外链[/img]
    全国校园篮球联盟将对校园篮球开展较好的学校给予一定鼓励。

    如:提供装备资源支持;

    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学校开展的篮球活动进行宣传;

    设立“最具创意的校园篮球活动”,“最佳篮球特色校校长”、“年度优秀篮球教师”等奖项。获奖人将有机会参与高规格的篮球教学培训,观摩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