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04|回复: 0

    古镇 缝纫机嗒嗒的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30 09: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重楼  文图

    一次,笔者和几位影友到“川滇第一场”筠连县塘坝古镇采风,蓦然看见一家裁缝店。我们几位“发烧友”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围在店前拿起相机“咔嚓咔嚓”拍过不停。也难怪,如今人们买衣服都进服装店了,这传统的手工缝纫店很难看到了,我们怎不兴奋?
    这缝纫店在古镇狭长街道的中段,屋子不大,约十来平方米。屋内,一位中年的母亲在专注裁剪,年轻的女儿脚踩着缝纫机“嗒嗒”的响。
    “老师们,哪来啊?”裁剪的大姐放下裁剪刀,友好的问。
    “哦,我们是县摄协的,来你们这古镇采风。”一位影友答道。
    “我这店有啥‘拍头’啊?”大姐很纳闷。
    “有拍头、有拍头,缝纫这工艺活现在稀少了,物以稀为贵啊!”又一位影友回答。
    我发问了:“大姐,现在人们都时新买成品衣穿,你这生意还好吧?”
    “嗯,还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农村人多数也去城里的服装店买衣服穿,但还是有不少的人喜欢穿这手工缝制的衣服。”
    “为啥呢?”我打破沙锅问到底。
    “花钱不多,而且又‘合体’——量体裁衣啊。”大姐哈哈笑了。
    我和影友们都笑了。在这笑声中,把我的思绪带到了昨天……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服几乎是缝纫店制作。那年头,哪来什么服装店?那时是计划经济年代,买布料要凭国家发放的“布票”,每人一年一丈五尺布票,仅够做一套衣服。那年代,流传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服破了加“补丁”, 我也曾笨手笨脚的拿起针线缝补旧衣,绝非杜撰。那时的人家,哥哥姐姐长高后,短小的旧衣服舍不得丢,裁剪后给弟弟妹妹穿。那年头,谁家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是最富有的了,邻里们哪个不羡慕?
    “嗒嗒”的缝纫机声响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冲着裁衣大姐,打趣的说:“大姐,你富有啊!”她一愣,刚要回答,我笑着说:“‘三转一响’,你有缝纫机啊!”
    大姐仰着头笑开了。
    这笑声,在古镇狭长的街道上回荡!

    IMG_2252.JPG

    塘坝缝纫.JPG

    u=2813380010,1445244525&fm=27&gp=0.jpg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