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氏老宅与文化——闵氏老宅文物获得法律保护
作者:习武
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宜宾,春光明媚,喜气洋洋。四川省筠连县腾达镇新合村五组大英田,黄帝、周文王后裔闵氏老宅具有丰富文物,获得国家法律保护。
书法界人士刘良坤应邀书写“闵氏老宅”赠与
闵氏老宅吊脚楼三层,二楼“天楼”楼板为宽大坚实木板。
闵氏宗祠楹联“门庭兴旺家声远,文章华国道脉长。”书法家刘良坤书赠。
惊喜发现古老宅
农民逐渐富裕,撤老房新建砖混楼房不断拔地而起。大英田闵氏老宅两家现闵氏使用人,为保留物质文化遗产,迟迟未撤建。但是,屋顶椁子(木板)、青瓦时而垮塌,难以请人维修。为改善居住条件,春节前后,已经确定撤旧建新日期。
(登校《荣葬吉课》四分之一 显示闵氏老宅地名为“大英田”)
该县文物管理所有关领导,闻听闵氏老宅正堂屋和书房等房所有人闵氏第八十八世书文说,该住宅可能是不可移动历史文物,放弃元宵节与亲人团聚,22日大清早就急忙带领专业人员前往考察,惊喜发现该宅是早清建筑的别具一格的老宅,依法拍照、摄像、丈量、登记、注册。书法界人士刘良坤应邀书写“闵氏老宅”和闵氏宗祠通用联(鹤顶格“闵”姓析字联)“门庭兴旺家声远,文章华国道脉长”赠与。
闵氏老宅获得国家法律保护,闵氏族人特别是所有权人五位堂兄弟,感到十分荣耀,表示一定要保护好祖宗、国家物质文化遗产。
闵氏老宅正房堂屋
建筑距今三百年
大英田闵氏建筑物的年代文字记载,年深月久模糊不清。清朝顺治癸巳年即公元1653年,出生在高县的闵知敬,迁居当时平寨场武村(也有记载为五村)即现在的筠连县腾达镇新合村。知敬生育自新、时新。自新生育两子,其中长子学骞生育一子扈(hu)翁,扈(hu)翁生育四子,其中相贤属长子。相贤生育两子,其中玉先生育一子登校。登校生育三子。传说最初开荒建筑大英田(也有记载为大秧田)住宅者兄弟多,分家时他分得财产主要有10副碗筷和一个粉碎辣椒之类的高48厘米的石器(还存在),他迁居前往大英田挑着的箩筐,一筐放着两个孩子(可能是相贤之两子),另一筐放着石器和碗筷,途中不慎摔倒,碗被石器碰坏,一同宗听到孩子哭声前往安慰夫妻俩,送给他10个饭碗。因此,大英田闵氏住宅,可能是登校的爷爷相贤初建。登校的《荣葬吉课》显示,康熙辛巳(si)年即公元1701年,登校出生,72岁,葬于大英田附近四组黄桷陀。登校出生至2016年已经315年,也就是说该老宅建筑至今可能至少315年。
闵氏老宅板壁到顶
气势恢宏很独特
地理位置。背靠顶鼓山,遥望犀牛山,白虎朝天笑,青龙入穹天,玄武报平安,朱雀舞翩翩。闵氏老宅位于新合村五组大英田,前后左右山峦起伏壮观,后、左、右山泉水通过两大溪沟,流入犀牛山下南广河。古代该建筑的四周、山上原始森林茂盛,闵氏山地一处地名叫“楠木树”, 古代本地桢楠、杨树、柳树、松树、杉树等粗壮标致。闵氏老宅右侧吊脚楼之右侧100米左右巨大的人称“风水树”,1958年大跃进期间被砍伐做柴火烧掉。
气势恢宏。原始、扩建建筑面积,包括上、下院坝大约2600平方米。建筑高大,气势恢宏,吊脚楼高度大约20米。正房、转角、耳房均有一层木板楼,耳房外吊脚楼有两层木板楼,原始建筑左侧转角、耳房后还有佣人使用的厢房。打开正房堂屋大门,即可遥望珙县犀牛山。
木材优质。建筑圆木标致匀称,有桢楠等名贵木材,几乎每根直径都在30厘米以上。堂屋墙壁、楼板的板材宽大厚重,有的坚硬,有的坚韧。立柱下铺垫6厘米厚的枕木板,枕木板下铺垫方正条石,大、小堂屋等房间的立柱几乎没有裂口、虫蛀。
雕刻精美。门担、窗户、大小堂屋、大堂屋大门前两个方石墩,雕刻有福禄双全、招财进宝等精美图案。正堂屋大门上方板壁,“栋宇辉煌,光陵彩凤”木刻行楷大字,精美壮观,观色泽闻气味,可能是桢楠板材制作。
院坝独特。有具古今民居少有的长方形上院坝和下院坝,院坝使用糯米面混合的黄泥、沙土、石灰三合土夯实,坚固如高标号水泥路面。
未遇火灾。300多年老宅,未曾遭遇火灾。据说,仅新中国成立前居住左侧转角一家,发生一次灶房杂草失火,迅速使用大石水缸之水泼灭,未受任何损失。
买回房产。新中国成立后,中农闵家银(曾用名闵家儒)家庭居住正房。地主家庭迁移另建土墙住宅。四个外姓入住部分房屋,其中左侧小堂屋居住抗美援朝退伍志愿军,之外两间和吊脚楼先后成为当时红星大队的“村公所”、卫生所和五队粮仓。居住外姓家庭,无后人的五保户黄氏夫妻居住至死除外,其他家庭先后迁移。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外姓居住房屋和公房,闵氏第八十七世言诗先后购买。
保存文物有价值
闵氏神柜镀金。大英田闵氏老宅,从古至今,居住正房、耳房及转角、吊脚楼的闵氏,均在正堂屋共俸家神。每年春节前除夕凡是居住该宅闵氏,均在正房堂屋祭祀祖先、聚餐。神柜系桢楠木材,雕花帖花图案精美,镀有黄金。
荣葬吉课精美。闵登校《荣葬吉课》,是精美的小楷书法作品。对研究、运用《易经》,具有一定的价值。以“仙命辛巳”、两祀主 “辛酉、乙亥”(族谱未记载第三子婚娶,记载乏嗣,先于父亲亡故)为中心,以出生年天干地支纳音五行、天干地支及“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刑冲破败、喜忌、空亡等为依据,排除不可取,推算最佳安葬年月日时并论证,比如巳亥、卯酉相冲,巳、卯年月日时不取。
古代器具尚存。算盘可能出自古代,小口径小底座大坛罐,能够储存200公斤左右大米,可能是古代坛罐。灶房使用的弧形三脚坐凳,可能是古代用具。耕种农具、石磨、杠杆原理跷跷板式的脚踏加工糙米器具等也还保存。
闵氏文化很丰富
闵氏姓氏文化。从历朝闵氏族谱上得知,闵氏系黄帝及其后代周文王的后裔。周文王姬昌次子姬旦即周公,封地“鲁”国(今山东曲阜)。周公摄朝辅政,其封地鲁国国君的职位由长子伯禽嫡传。鲁庄公之子启即位,两年后被庆父所杀,谥(shi)号为“闵公”。启的后代以 “闵”为姓。闵氏至今本姓男女不通婚,姻亲三代以内男女不通婚,降低遗传疾病传播几率。
闵氏儒家文化。闵子骞(qian)系孔子高徒,春秋鲁国人,与颜渊齐名。据说曾任诸侯国宰相。抵制官场腐败,弃官周游列国讲学,传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修身养性”等儒家优秀文化。闵子骞是中华民族孝道先贤著名人物,古代皇帝赞誉极高。子骞父亲长期异地公干,继配给己生两子穿棉花冬衣,给子骞穿芦花冬衣。冰雪寒冬,父子四人走亲戚,子骞驾车,特别寒冷致缰绳脱手,车翻人倒。父亲鞭打子骞,芦花暴露,发现妻子虐待子骞,令妻跪地,执意休妻。闵子骞闻讯从病床起来出门跪地求父留母,哭诉“母留一子苦,母离三子寒。”继母感动泪流满面,从此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跪求孔夫子收子骞为徒。“芦衣感母”故事千古传送。据传说,清朝敘府(现宜宾)官员,坐轿带领人员前往高县,拟将下令撤除闵氏祠堂“五岳朝天”之类装饰物,发现祠堂供奉有祖宗黄帝、周文王、闵子骞画像,立即叩拜,返回敘府则步行,表示对闵氏祖先及儒家先贤的尊重。电影《少年闵子骞》是孝老敬亲很好教材。
闵氏人才文化。历朝历代,闵氏文武官员功勋卓著。新中国成立后,闵氏族人大学生、教师、公务员、军官、商人等人才辈出。大英田闵氏老宅出生者,登校系清朝国学生、太学士(相当于现中科院院士)。中华民国时期,闵氏第八十七世学诗,书法造诣深厚,系黄埔军校学生,国民党中央直属部队军官,抗日战争期间,请命参加长沙大会战,保家卫国,英勇杀敌。国共内战期间,不忍中华同胞自相残杀,脱离部队,隐居上海,上海解放后返乡务农。
闵氏字辈文化。2003年修订的川滇黔渝《闵氏族谱》记载,闵氏字辈“诗书承启文”之后,从第92世起,使用五字律诗续100字:
安太睦和康,浩高照云详,静波微观明,惠展利宏光, 环开道彩顺,汉宣理碧方,宇义辉杰德,典登仁玉章, 华贵联海儒,焕炳平智扬,建然乾坤显,良悟富先刚, 友善科丰训,凡佑振其江,品声守胜同,席晓伟新畅, 本发孟基培,灿春谋初邦,俊瑞禄聪泽,东存定远常。
闵氏族歌文化。出生于筠连县腾达镇新合村大英田闵氏老宅的第八十八世书文原创《闵氏族歌》并作曲、编曲:
黄帝周文王是我们祖先, 我们姓起闵公姬姓是源。 门庭兴旺家声远流长, 文章华国道脉长绵延。 讲求仁义礼智信孝贤学子骞, 父严母慈兄友弟恭儿女都勤勉。 我们修身养性倡导真善美, 弘扬经典文化促发展。
易经广泛运用神话实现, 神雕送嫦娥青龙奏和弦, 白虎长啸擂鼓玄武报平安, 朱雀飞舞世界华人笑开颜。
《闵氏族歌》旨在追根溯源,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优良传统,促进科学发展。闵氏祖先周文王创造的《易经》、《八卦》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学说,广泛运用于科技、国防、军事、医学、民间等,计算机二进制系八卦原理。“神雕送嫦娥”指中国运载火箭将嫦娥号卫星发射成功。
来源:宜宾新闻网 作者:习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