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一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尼泊尔,展开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教当地的小孩子学习唐诗,穿着汉服给他们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是成都90后语文老师郭玲西在今年寒假的独特体验。 [img]禁止外链[/img] 初遇尼泊尔 黄沙飞扬的热情国度
许多人都羡慕老师这个职业拥有寒暑两个假期,面对长达一个月的寒假,在成都石室初中担任语文老师的90后女孩郭玲西,选择到尼泊尔支教,她说:“我想在寒假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郭玲西只身一人从成都出发,来到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陌生国度——尼泊尔,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 2月1日,郭玲西乘坐的班级缓缓在加德满都降落。“走进这座城市,你会发现,虽然街上最多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总是扬起大片黄沙,可戴再多口罩,似乎也挡不住这座城市的热情。” [img]禁止外链[/img] 郭玲西所支教的学校位于加德满都一个名叫pepsicola的小镇上。镇子很小,街道很窄,随处可见穿着拖鞋或直接赤脚行走在街上的当地人,黝黑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 “每到上学的点,总能看到孩子们穿着整齐干净的校服,踩着小皮鞋,系着领带或领结三五成群走在街上,书生意气,青春可爱。”郭玲西的感受是,尼泊尔虽然贫穷,但不穷教育。 支教的第一天,孩子们对这个黑眼睛、黑直发的异国人很是好奇,双手合十对郭玲西毕恭毕敬地问好:“Namaste(尼泊尔语“你好”)”。“你会唱中文歌么?”、“中国有什么好吃的呀?”、“怎么用中文说‘尼泊尔’呢”?一双双乌黑的眼睛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郭玲西告诉他们,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有个叫中国的神奇而精彩的国家,等待你们去发现和探索。 [img]禁止外链[/img] 教授经典诗词 美丽汉服惊艳全场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支教的一个周里,郭玲西主要围绕中国传统诗歌,教授孩子们中国文化。先是一首经典的《悯农》,“希望同为农耕文明的尼泊尔孩子,能通过这首诗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在立春那天,郭玲西和尼泊尔的孩子们共同学习了孟浩然的《春晓》,从鸟鸣、落花中探寻春的足迹。 最特别的,还是最后一堂课。“Your dress is so beautiful!”身着朱红色配靛青色的齐胸襦裙款汉服,一走进课堂,郭玲西就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惊呼,每个孩子都对这套美丽典雅的中国传统服饰充满兴趣,用小手轻轻摸着。“这是汉服,在古代中国过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穿着红色的传统服饰出门庆祝。”郭玲西以“年”的故事为开端,向孩子们娓娓道来春节的来历,同时介绍了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带着孩子们从诗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img]禁止外链[/img] 2月10日,在为期一周的支教结束时,郭玲西同尼泊尔的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希望有一天你们能来亲自来中国,去体会更加浓郁有趣的中国文化!”(天府早报记者 王小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