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竹 于 2018-9-5 09:31 编辑
沐爱的得名距今已700多年历史
图文/春竹
筠连热线《历史版块》上有个帖子 “[筠连历史] 沐爱地名的来历很少有人知道吧”发表于 2011-8-30 14:36:55。当时我们也没有认真去研究,只是觉得“沐爱的名字也许与沐浴塘”有关,因为沐义东岳庙李姓(该李姓到此居住也有400多年历史)族谱上在标注今天的维新镇沐荫村古船渡口时,标注的是“沐浴塘”。
时间到了2016年,听说沐爱要为“沐英”塑造雕像,这我们就应该认真研究“沐爱”是不是因为“沐英”带领军队从沐爱经过,从而得名“沐爱”。沐爱的名字是源于“沐英”还是源于古时候居住在此的彝族姓氏“木乃”?有人曾经笑话说,争论干嘛呢?吃饱饭没有事情干吗?
其实呢,我们是在讨论另外一件事情。更确切地说:沐爱该不该塑造“沐英”雕像?
经过半年多时间(2017年下半年),我们把可能查到的资料,都查了。结果都没有可靠的资料,能够证明沐英从沐爱经过,而且沐英参加征讨云南,后留守守驻扎在云南,离沐爱也比较遥远。明朝以后,筠连沐爱也一直属于四川管辖。
在查沐英是否经过沐爱的资料的同时,相反却查到了许多沐英没有经过沐爱的资料(沐英与征云南主帅傅友德从南京一直一路行军到曲靖)。因此,本人认真的整理写出了“明军攻取云南从沅陵至曲靖行军路线详细考述”、“ 沐爱至少从元代起就已经将彝语‘木乃’转音称呼为‘沐爱’了”等资料。这些资料都发在《筠连热线》上。关心沐爱发展的朋友可以去查看,并提出宝贵意见。
至于“木乃”改为“沐爱”,可以比较“比跻(毕节,今毕节市)的改法。夷书谓毕节为比跻,比跻乃毕节古彝族部落之名,为白彝,该部落曾长期居住毕节,后被乌彝妥阿哲赶走。人走了,但地名留下来了。沐爱地名也应该会是如此。
毕节(bǐ jī)、比跻( bì jié)。 沐爱(mu ai)、木乃(mu nai)。 沐爱这一有着彝族语音元素的名字,应该是隋朝开始称呼为“木乃”,沐爱这块土地上居住的是一个彝族姓氏族群,他们便将这里取名为他们的姓氏名字“木乃”。 另外 《筠连县地名目录》第107页明确记载了:沐爱区清代为高县安静乡,民国时置区、设冶局、县。1953年划归筠连县,元明时即称沐爱,为彝族姓氏“木乃遗音”。——摘自1987年6月出版的《筠连县地名目录》。
这说明“木乃”这一地名已经出现至少在隋朝开始称呼为“木乃”,距今也有1400多年以上了。那么“木乃”改为“沐爱”的时间。应该是:至少从元代起就已经将“木乃”转音称呼为“沐爱”了。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沐爱的名字源于曾经居住在此的彝族姓氏“木乃”。元明时即称为“沐爱”,距今已700多年历史。沐爱的得名为彝族姓氏“木乃遗音”,与沐英无关。
下附: 沐爱这片土地上的古生基;古悬棺遗址图片:
[img=780,0]禁止外链[/img]
[img=780,0]禁止外链[/img]
沐爱河东今东云村半坡附近的古生基。
[img=780,520]禁止外链[/img]
沐爱场西出1000多米的燕子崖处的僰人悬棺遗址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