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6|回复: 0

    [殷殷关怀] 光明时评:“撤留之辩”可为教育改革借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 10: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教育部近期明确提出,已经撤并的农村中小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2011年以来,因为校车事故频发,农村中小学布局中的撤并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光明日报为此刊发的《农村孩子上学路何日不再漫长》也引发读者热议。教育部提出“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让我们看到政策执行中进行局部调整的必要性,这种调整也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农村中小学撤并改革,在校车事故频发之后就面临着讨伐与反思。的确,大量农村学校的消失增加了辍学情况,令人忧虑;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安全性也令人担心。但是,农村中小学撤并果真是违逆社会发展方向的一项改革吗?显然不是。中国城镇化的脚步如此之快,使得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富裕起来的农村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城镇接受教育,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也愿意将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寄宿学校,而不是在农村留守在老人身边……城镇化的趋势,已将城镇中小学校置于扩容的压力之下。
      可以说,是教育市场的刚性需求促成了“农村教育城镇化”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在这项改革最前端的,不是决策者,而是那些面对着县城中小学一个班七八十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他们“用脚投票”之时,并没有得到多少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政策出台之后,理论界也没有多少人参与进来对其进行反思和论证。但是,当校车问题频发、社会反思之声一片之时,研究者们马上用“缺乏顶层设计”“盲目撤并”为其定性,在“撤”“留”的问题上形成两方意见,辩论不止。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这样的“撤留之辩”发生在行动者“用脚投票”之时,或是政策执行之初,该有多好。
      改革不是笔头的游戏,需要行动者,也需要反思者。在农村学校是“撤”是“留”的问题上,我们得到的更大启示在于:改革应该在行动者和反思者的博弈中进行,这样形成的政策才更有建设性。
      此次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政策的出台,让我们看到行动者对反思者的尊重。面对分歧与质疑,是拆台掐架、停顿不前、逆势坚守,还是采纳建议、局部调整、阔步向前?显然,教育部选择了后者,在坚持改革的同时对某些局部失误进行自我调适和纠错。
      那么,“撤留之辩”是否可以就此平息了呢?笔者认为,平息并非好事。相反,研究者还须在新一轮改革中积极跟进,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而不是在出了事后才奔走呼吁;行动者、决策者也要有胸怀、有意识接纳研究者的参与,如此,改革才不会虎头蛇尾,才能找到最合理的路径。(光明日报 王庆环 王建亮)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