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55|回复: 0

    【筠州文学作品选读】游学士木浪亭台暮舂景阳诸山合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2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游学士木浪亭台暮舂景阳诸山合记【1】

    清·叶筠【2】

    环郭皆山,青峰叠出,贯若连珠。景阳居其右,木浪、亭台居其左;与暮舂对峙,则有学士屏山。十八曰学士,美其名也;曰十八,以数计也。


    5ed2b0d1eab6ca27c1a5e91aa8cc9565.jpg



    丁丑春,气和景明,偕友登景阳,步学士峰,莽径曲折,带岭参差【3】,风飘飘其徐来,日迟迟而辉耀。拾荆道故【4】,倡和相将,凭吊之余,俯仰一切。余与友约曰:“邑之山如景阳,如学士,以近于治,频造其极矣;乃木浪、亭台,远不逾一日程耳,不若恒华泰岱,必俟诸异日也,盍往观焉!”【5】由溪而上,凡十里,抵木浪山麓。取樵径以上【6】,寒烟一空,薄雾晓撤。晋笏垂绅【7】,森森西偏者,学士之风流未远也;东来瑞气,巍然相接者,亭台之壮观也。俯睇景阳,俨然覆钟以结县治,而隅内外,瓦屋茅檐,绣错如星罗棋布,尤豁然心目焉【8】。




    6aa872b9ec9fdfa4cd1f58c667f77d10.jpg



    明日,登亭台。自山足至山额【9】,可七里。山上有井,且清冽;有田,且膏沃;支茅而居【10】,计十余家,竞出饮食以相醉饱。由是徘徊瞻顾,北望南旋,披荆棘,履峣岩。见乎烟火下出,鸡犬有声;日光上腾,桑麻掩映,则暮舂山侧也。视其山,一派黄茅青棘,既不若景阳之犹有琳宫梵刹,堪以憩足也【11】;又非若十八峰、木浪、亭台之一目千里也,遂不果往。


    旋越景阳以毕。但见烟光冉冉,树影依依,满目云山,犹留春色。西盼学士,河水为之带;南瞻暮舂,平畴廓其观【12】;木浪、亭台,皆在指顾中。




    a57c20f303f521f8e960e472ee1ae604.jpg



    计诸山之游,大约学士宜于春,景阳宜于夏,木浪宜于秋,亭台宜于冬,暮舂宜于秋、于月、于夜、于村。宜于春者,芳草铺茵,烟云若绣也;宜于夏者,老树浓荫,危楼习习也;宜于秋者,木叶脱霜【13】,瞻眺辽阔也;宜于冬者,蛮缴群峰【14】,皓首拱立也;宜于秋、于月、于夜、于村者,胜不在山也。友跃然喜曰:“如子言,游各有时也,时之义大矣哉!”于是作诸山合记。


    【注释】


    【1】学士:学士山,又名“十八学士”,位于筠连县城西,十八青峰如屏列,争高直指,以喻文运兴盛。木浪:木浪山,位于筠连城南十五里。旧志云:“其岭明暗,可卜晴雨。”为筠连八景之一,曰:“木浪晓晴。”亭台:亭台山,位于筠连县南双河场(今更名双泉镇)。旧志云:“高耸如台”,又云:“卓立如圭笏形”,故又名“屏山褂榜”或“屏山耸翠”,筠连八景之一。暮舂:暮舂山,位于筠连县城南四里,昔古木葱郁,农人暮舂祈谷于此。山下有平沃野名暮舂坝,盛产稻,日暮舂米之声四起,故名,山亦因坝而名。景阳:景阳山,位于筠连县城东,四周平坦,山独挺然,形如覆钟,每当日出,浴光最早,故曰景阳。原上建凭云阁,东岳庙,于绿树蓊葱之间,楼阁殿宇,若现若隐,俨然仙山琼阁。为筠连八景之一,曰:“景阳挺秀。”古来诗人吟咏特多。惜今山上景物已毁,修复待有为之来者。


    【2】叶筠:筠连县人,康熙戊子举人,官直隶茂州(今四川茂汶)学正。县志载,治东杉树坳有其墓。


    【3】莽径:莽,草丛。莽径,杂草丛生之小路。带岭:原文为“领”,误,应为“岭”。如带之山岭。与“莽径”对出。


    【4】拾荆道故:又作班荆道故。荆,灌木名,种类繁多,丛生原野,最易阻塞道路。郝径《化城行》:“路旁但见荆与棘。”拾荆,拣拾荆棘。道故:讲述故交、故旧。此指拾荆铺地而坐,共叙情怀。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5】乃:而。转接连词。恒华泰岱:恒,指北岳恒山;华,指西岳华山;泰岱,即泰山。此泛指五岳名山。俟:等候。异日:原文异字下缺,今补“日”字。

    【6】樵径:打柴之山路。以:而。


    【7】晋笏垂绅:晋,插。笏,古代朝拜君王时大臣所执手板,用以记事。绅,古代士大夫所系官带。《晋书•舆地志》:“所谓晋绅之士者,晋笏而垂绅带也。”此指绿树森然的学士山,有晋笏垂绅、雍容尔雅的士大夫风范。


    【8】睇:斜视。隅:靠边之地,如海隅。隅内外,指山脚之里里外外。绣错:绣,动词,刺绣。错,通“措”,放置,安放。


    【9】山额;接近山顶之处。


    【10】支茅而居:茅,原为芳,误。山民贫瘠,以原木立于土中,上搭梁椽,盖茅草而居。


    【11】琳宫梵刹:琳宫,美玉装饰之宫殿。梵刹:佛教寺庙。均指寺庙。憩足:息脚。


    【12】廓:开扩,扩大。使……扩大。


    【13】木叶脱霜:脱霜,脱于霜。木叶因霜而脱落。


    【14】蛮缴群峰:蛮,强制。缴(zhuó),射鸟时系于箭上之生丝绳。《孟子•告子(上)》:“思援弓缴而射之。”清代焦循《孟子•正义):“缴为生缕之名,可用以系弓鸟。”这里用作动词。此言亭台山高耸卓立,超越群山之上,冬则素裹银装,远望如白色丝缕,似有强行将群峰束缚起来之意。


    【赏析】


    本文选自民国本《筠连县志》。张君德珺推荐此篇寄言:“叶筠之游记,语言清丽朴实,行文层次清晰,指点筠山了如指掌,游踪历历如在目前,画龙点睛写筠山之特色无遗,妙笔天然,无矫揉造作之态。”已赅此文特色。


    仔细审读此文,题目总括全文,意旨显豁,又潜含一妙语“合记”,让人于不经意间放过。首段总写特点,介绍方位,领袖全文,纲举而目张,一次照应“合记”。二段写登景阳,步学士,拾荆道故,唱和相将,并引发游木浪、亭台之议论,有发人深省处,二次照应“合记"。三段写游木浪,并由木浪之所见,写出学士、亭台、景阳之风神状貌及游者感受,三次照应“合记"。四段写游亭台,并由亭台之所见,写出暮舂之气象,并叙不果往之由,四次照应“合记”。五段再写游毕重回景阳,从景阳一隅视诸山面目,既回头照应首段,又再次照应题目“合记”。由此我们方知“合记”既在内容上合记诸山,又在写法上处处关合,真有珠联璧合之妙。通过此番横、侧、远、近的立体透视之后,“写筠山之特色无遗”,“指点筠山了如指掌”,而且文之背后还隐蕴着深刻的“理趣”,昭示我们看待事物皆应作如是之面面观。


    但是,作者深意尤在,翻出末后一段奇文,“合议”一番诸山之“游各有时,时之义大矣哉”来。足见出作者不仅是筠连诸山之真知己,更是擅长探幽发微,寻索玩味山水情趣的善游者,于游之外,别有精到深刻之发现。


    所以,此文写法可称别开生面,有诸多游记不可及之处,值得深读。



    (选自罗应涛教授主编的《巴蜀古文选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