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孙广荣讲的一个故事
作者:孙兴川
我的父亲孙广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八十四团警卫连的一名战士。解放初随部队来到四川筠连县,主要任务是保卫新政权,肃清残匪,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后来转入地方政府工作,和许多他的战友一样,为筠连县地方建设奉献了一生,直至病逝在中共筠连县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
孙广荣(前排左四)在筠连县八届人大中留影
筠连县位于川滇边界大山深处,过去长期在旧政府统治下,十分闭塞落后,刚解放初,国民党残匪田动云流窜于此,对共产党新政权构成重大威胁,记得在我懂事时,常常听到父亲给我们讲部队刚到地方的剿匪、保卫新政权而流血战斗的精彩故事。这里把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段记录下来,纪念父亲去世30周年。
那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父亲随部队和刚组建的县政府机关到筠连县城不久,就遭遇到土匪的袭击。当时部队和县政府机关暂时驻扎在景阳山上的庙宇中,生活后勤部在山下一寺庙里,一切尚未安排妥当,即从东面蜂子岩和西面真武山上传来枪声,直接对着景阳山射击,枪声密集,父亲所在部队处于被土匪东西夹击的不利局面,情况十分危急。部队首长一面派人请求支援,一面组织反击,战斗十分激烈。一直坚持了两天两夜,仍然被土匪包围着,僵持不下,而土匪已攻到了山脚下。这时景阳山上储存的食物即将用尽,必须派人下山组织运送食物,继续坚持与土匪战斗。临近黄昏,父亲的一位战友老李受命去执行这一重要任务。只见老李猫下腰,机警地沿着山旁那条暴露在土匪枪口射击范围的崎岖小路,左突右闪地向山下奔去。突然,从蜂子岩方向土匪阵地传来一声枪响,听父亲讲那是一颗从“三八大盖”射出的子弹,不幸击中了老李。当时他们从山上掩体中看见老李身体往前震了一下,双手捂着腹部,身体艰难的靠着山壁,强忍着没有倒下,继续向前奔去!到了山下部队驻地,老李忍着疼痛,用尽力气大声说:“快!快!快向山上送饭”!老李倒下了,从他的腹部流出的鲜血浸满了身下的土地!
第三天增援部队到了,打跑了土匪。战斗结束后,部队首长和县长等亲自去看望老李,父亲也随同去医院。当时条件十分简陋,只见老李倦缩在旧城墙旁的一间破烂不堪的房子里,地上仅有烂草一堆,全身发抖,痛苦地呻吟着。见此情景,父亲忍不住落泪,这时,县长大怒,拨出手枪怒吼道:“必须转到最好的房间,最好的药品,最好的医生,全力抢救,不能让英勇的战士牺牲!”经过当时县上的医生护士全力抢救治疗,半个月后老李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后来得知老李在中枪后没有倒下继续向前冲,血液没有流在腹腔,万幸的是那颗子弹从后背击入、前腹穿出,未伤筋骨,未伤肠胃,因此而幸运地没有倒下。
我们的前辈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勇往直前,为新中国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无畏!多少年来父亲讲述的这场战斗经历,久久留在我的记忆中,惊心动魄后让人深思。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父亲!父辈们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而做出的伟大贡献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注:此文为孙老子女所述。由于年代久远,纰缪在所难免,敬请理解!
孙广荣简介:孙广荣,男,汉族,山东省微山县人,1929年11月出生,1949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转业到地方,先后任筠连县农机厂副厂长、筠连县城关粮站站长、筠连县景阳区委副书记、筠连县农机局局长、筠连县纪委副书记等职。1986年3月辞世。
来源:筠连老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