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新帖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
    1:搜索微信号(junlian114
    2:扫描左侧二维码
  • 手机访问
  • 筠连热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8|回复: 0

    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 记落木柔镇两江村支书孟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23: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宜宾
      一提起孟林,筠连县落木柔镇两江村的群众无不骄傲地说:“他是我们的好书记!”从1989年担任村干部开始,孟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离企返家乡

      “山高坡陡没水喝,出门就得爬山坡,越穷越生孩子多;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人穷灾害多。”这是1989年前两江村的真实写照: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资源不丰富,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仅一条崎岖的乡村土路与外界相通,村里的文盲、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
      1989年8月,孟林还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几位乡亲与他摆谈,希望他回村里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虽然孟林在企业上班收入比当一名村干部要高许多,但经过反复考虑,他还是离开了企业,当上了一名村干部。2001年,经过“两推”和全村党员选举,他赢得了全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被选为村支部书记。
      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后,孟林把“要致富,先修路;要治贫,先治愚;想要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些通俗易懂的话讲给乡亲们听。为切实改变家乡面貌,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孟林一边积极向上申报建设项目,一边发动村民自力更生修公路。他对大伙说:“修好我们自己的公路,建设自己的家乡,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两江村共投资3万余元,投工12000多个,修建公路5公里,基本做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到家门”;投资52万元,修建了电视接收站,安装了程控电话;投资28万元、投劳18000多个,新修水渠4条,总长8400多米,解决了群众吃水和灌溉难问题;全村人均收入达2980元,人均粮食产量达700斤。

      冷暖记心上

      孟林常说:“我们山里人什么都不怕,就怕穷。我是一个穷人娃,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乡亲们都富起来,都过上好日子。”
      2004年7月2日晚,两江村发生暴雨、冰雹灾害。第二天,孟林带领村干部用一天时间就查清了灾情。他在报告中写道:“昨晚10时许,我村遭受暴雨、冰雹、狂风的袭击,全村有735亩玉米被毁,15间民房倒塌,12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渠道垮塌403米。”他一方面迅速向上作好灾情汇报,一方面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两江村过去是一个社会治安较混乱的村,孟林针对现状,一方面在群众中开展普法教育,另一方面注重抓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做到“有案必处,有纠必解”,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村稳定。
      村民钱某因打牌与李某发生矛盾,李某回家拿来斧头要砍人……孟林闻讯及时赶到现场,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并认真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让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处理完这些事时,已是夜里两点多钟了。为了确保一方平安,孟林不知跑了多少路,熬了多少夜。对此,孟林深有感触地说:“我经常都在处理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对别人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但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奔向致富路

      两江村闲置劳动力多,困难户多,资源少,人均收入少,以前没有一家企业在此落户生根。孟林和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商量,决定利用两江村靠山、邻水这一自然资源优势,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1992年,两江电厂准备在该村修建,为了让企业在该村落户,他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征地和拆迁工作。由于工程需占用25户村民的耕地,部分村民思想上难以接受:“占用了我们的地,以后我们靠什么生活?没几天这些老板拍拍屁股走了,我们没房子住,没地种,上哪儿找他去?”
      面对难题,孟林没有退缩,他一次次组织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进行宣传动员,并带着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谁知,有的村民远远地就关上了大门,怎么都敲不开,有的还当面指桑骂槐……可孟林坚信:只要是真心为群众着想,群众终究会理解的。他继续一趟趟登门解释,反反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由于前期工作做得细,最后电厂修建时无一户出来阻止,也未出现上访现象。
      “我们党员干部就要时刻想着群众利益!村民们把祖祖辈辈种的地都交出来了,如果再过不上富裕的日子,我孟林对不起父老乡亲。”凭着这个信念,孟林带着项目主动到处招商。
      到目前为止,两江村共引进外资1376万元,其中两江电厂1106万元、艾下电厂130万元、中坝电厂100万元、竹业加工厂40万元。解决了就业人员42人、群众土地补偿费50余万元,村民每年的务工劳动报酬达30余万元。
      如今的两江村,山青了,水绿了,路宽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强了。

           来源:宜宾日报  曾涛本报记者周林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筠连热线 蜀ICP备11008580号-4 Discuz! X3.4 Powered by © 2001-2013 Comsenz Inc.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蜀ICP备11008580号-4

    川公网安备 51152702000010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快速回复 快速发帖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