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南丝路海瀛灭匪传奇(上)
作者:凌受勋 ​
解放前,位于南丝路上的筠连县海瀛乡匪患非常严重,不仅有本地匪徒,而且有云南股匪。纠集的匪徒动辄数十至数百,其活动飘忽不定,抢劫对象主要是道上商客,而且有两次破海瀛场而入的“洗场”记载。
匪警频传
我在田野调查中问起当年海瀛匪患情况,现在即使八十多岁的人大多不能详述这些血写的历史,但对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匪首李栋梁两次“洗”场仍然有印象。即使当初年龄太小或者未出世,但仍然听前辈谈起过。前一次“洗”场,土匪来了几十个人,是从位于定水渡口处攻进场来的,不仅抢了场上的住户,逗留在场上的道上商客和力夫也概莫能免,而且还打死了渡口撑船的船夫严振远,说是船夫可恶,故意拖延时间,想等待筠连的保安队来救海瀛。而实际上船夫严振远是个老实人,他说,定水河海瀛以下水浅滩险,难于行船,坚持不装李栋梁一伙和抢劫的东西往下游横店子方向走。其实不能行船是实情,严振远就因说了实话而丧命。被打死的严振远才20岁,就埋在祠堂湾。
海瀛83岁住民杜伸付讲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我12岁,在海瀛场上读书。叙府虎堂坝师管区有三个兵到筠连去接壮丁,一路上从高县罗场走来,走拢横店子时,见河沟头有鱼,就把背着的枪取下来,朝河沟头射击,打鱼耍。这时候,一伙带枪的棒客呼啸而出,闻声而至,二三十支枪比着三个兵,三个兵刚才还是兴高采烈的,这时只得把手举起来,土匪把他们的枪下了,把他们身上的钱搜干净,而后呼啸离去。三个兵吓得魂飞魄散,走到海瀛场上,到陈道宽的茶馆里按哥老会的规矩,拜码头,打上符,拿言语。海瀛‘义集字’大爷母和民推托,说抢人的是高县散匪,筠连海瀛管不着,打发三个兵一点盘缠钱了事。”
修寨自保
没得其他办法,海瀛人只有自保,乡上组织起了民团保安队。保安队要有个地方集中嘛,就集中在乡政府。
民国二十年(1931年)周炳文当乡长时,在海瀛场上关帝庙后的菜地上建起了三层楼的印子(碉堡),碉堡四周设置了瞭望孔和里大外小的枪孔,碉堡外墙是请陈土匠来筑的,外面射来的子弹不能洞穿墙壁。碉堡里储存了枪支弹药。据民国《筠连县志》记载,海瀛民间有步枪110支,马枪9支,手枪3支,有近两千发子弹,尽管其中的步枪62支已经“不堪用”,只能当烧火棍,子弹715发为废弹,摆摆样子总还是可以,乡上就派了乡丁在碉堡上昼夜值守。规定,一有情况各家需敲响竹梆子,抓起刀枪棍棒一致对外,若有因循不前者,乡上将严惩。在碉堡进门上方还镶了一快“桑梓永固”刻石,字也是场上的文人母大畅的手笔。碉堡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修供销社时才拆掉。我在海瀛时,几个上了年纪的海瀛住民带着我到碉堡的原址周围转圈,说是“桑梓永固”的牌匾年前都还在,只是嵌在人家的墙壁上。可惜那堵墙现在已经拆除了,所以没有寻到。
李栋梁两次“洗”场后,海瀛乡长决定修寨子门,寨子门修了三道:场口、场尾和场中定水河过渡处皆修了寨门,务必使海瀛成为一密封寨子。3道寨子门修好。寨内的人就可以沿着石梯,上寨子门楼,在城垛后面把来人盘问清楚后再开门延入。
但首先被关住的是云南马帮。马帮一般每天走好远的路是有码口的。从海瀛经过,筠连方向来的,天不亮就要从场上穿过。此时海瀛还没有开寨门。若没有开,打开就是了,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场上的人早就对云南马帮不以为然。一是马帮只是从场上经过,绝不会停下来消费。二是马帮过去后往往会留下一两摊马粪。乡长周炳文就叫不要给马帮开门。马帮就用手来拍门,寨门板子有三寸厚,拍门也无济于事。双方由言语冲突而升级。周炳文下令开枪,打死了1个马夫和7匹马。马帮遂散去,回到云南向云南省主席龙云告状,海瀛人告诉我,龙云发了狠话,要“踏平海瀛”。后经两省行政当局干预,海灜人另外专门给马帮修了一条马路绕海瀛场而过才算了事。这就是是眼光短浅的海瀛乡长,为一己之私利干出来的一件蠢事。
至此以后土匪棒客再也没有攻进过海瀛。但棒客在道上抢劫零星商户和分散农户事件还是频繁发生。从高县方向过来的零星客人,半下午就不敢在道上行走了。距离海瀛6里的横店子和横店子附近的火井口、黑石包又增加了3家栈房,供临近黄昏不敢前行上路的零星客人住下来。
民国《筠连县志》载,民国时期海瀛民团剿匪战绩如下:“民元年,擒杀匪首余庭香(绰号余二海子)、邓安、陈益三父子、段大、杨涵玉、杨二蛮等。三年,擒杀匪首邓伯恒、吴二顺。五年,击溃匪首罗德华(绰号北洋兵)得前膛枪8支。七年,擒获匪首罗朝举、赵洪辟。是年冬团总隗道文率丁及滇军一排,协击高县羊子田股匪,败之。八年,擒杀匪首余顺江、李二娃。九年,擒杀匪首陈总会、邓明三。”
来源:宜宾晚报 作者:凌受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