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的宜宾人
作者:陈明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宜宾,自古是西南地区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生活在这里的最早居民是古僰国的僰人,北魏郦道元著的古代中国地理名著《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云:“(僰)夷中最仁,有仁道……”千百年来,生息、劳作在13282平方公里宜宾大地上的汉、僰、僚、彝、苗各族同胞交错居住,互相融合,形成了今天宜宾人耿直、诚信、仁义、勤劳、节俭、好客、乐观、风趣、幽默的性格。
耿直、爽快,是宜宾人头上两顶耀眼的桂冠。
耿直的宜宾人倔强直爽,忠贞刚正。
任永,字君业,汉代僰道(宜宾)人,是西汉末和东汉初年犍为郡的历数高士。他非常有学问,长于天文历法,能推断天时节气,计算日月运行,指导农业生产。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他不愿为官,佯装为睁光眼的失明盲人。王莽时的蜀郡太守公孙述,见群雄竞起,天下已乱,也曾盘据益州称帝。公孙述听说任永的才干和名气,曾多次下令征召任永去他的小朝廷做官,并许以重金。任永坚辞不受,不愿为叛逆出力。
后来,公孙述称帝之乱被汉军平定,公孙述被诛杀之后,任永才开口说话:“世道平,目即清”,世道太平了,他的眼睛也就能清晰地看见东西了。
东汉光武帝因任永忠贞、刚正,称赞犍为郡是“士大夫之郡”,后人给他的赞语为:“任公开明,利于居贞。”并祀之于僰道城的乡圣祠,以励来者。
宜宾人的耿直,发源于良心深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崇尚刚正,唾弃奴颜。既不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假话大话;既不两面三刀,也不搞阴谋诡计。不因所言对象的地位身份而改变言论的初衷;不因面对的人事职位高低与财富多寡而改变自己的言行。
翠屏区赵场人赵树吉,清咸丰年间任监察机构御史台谏官八年,屡次上书弹劾权贵,刚直不阿的声名震惊天下。
时有清皇室亲王胜保失职,赵树吉上书弹劾,使胜保入狱。胜保的党羽群起保奏,案子数月不能解决。赵树吉乃于同治二年二月二十日再次上书朝廷,他一个人深夜在书房里奋笔疾书,写完后叫来夫人、儿子和女儿,神情严肃地说:“我今晚叫你们来,是和你们诀别。因我明日早朝要参劾权奸胜保,但其党羽甚多,此去吉凶难料,所以请你们把我的寿衣棺木准备好,假如明天你们听到凶信,便立即到午门外收殓我的尸体!”赵树吉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全家人哭成了一团,夫人知道无法阻挡,抽泣着吩咐仆人去准备后事。
次日上朝,赵树吉在疏中奏道:“刑赏,是朝廷的重要法度,自古帝王,即出刑赏之令必断然执行。赏有信,罚必行,是为了维持国事而不至于衰败……”
赵树吉的疏中笔锋犀利,有理有据,合理合法,朝廷最终不得不赐胜保服毒而死。
赵树吉被誉为铁笔御使,后来任过云南兵备道兼管水利,一生廉洁,告病回宜宾时两袖清风,以教书授徒为生。
耿直的宜宾人不会察言观色,不会唯唯诺诺,不会卖乖讨好。他们胸怀坦荡,感情直露,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翠屏区赵场人赵清熙,出身书香门第,在山东作县丞时曾积极响应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回到老家宜宾城中开堂讲学。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赵清熙痛骂“国贼”。有好心人私下关照:“幸勿招祸。”赵慨然应道:“我是怕祸的么?读了书而怕祸,何必读书?文天祥之所以正气长存,正是读书有得,才不当胆小鬼的!”
后来,蔡锷反袁,护国军由滇入川,袁世凯派一个旅来宜宾防堵。旅长伍祥祯召集地方人士为袁歌功颂德,赵清熙厉声斥道:“袁世凯既称公仆,理应替民服务,爱惜人民,保护人民,为何要做皇帝?我实在不能恭惟他!”一时满座皆惊。县长徐恒芳急忙从旁解释:“公醉矣!”赵说:“我没喝酒,何醉?就是杀我头,我也要反袁到底!”浩然正气,令人叹服。
宜宾人的耿直是直言不讳,是老实忠厚,更是一种品格和气节!
来源:宜宾晚报 作者:陈明本
|